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给自己的翻译打广告.jpg。有幸得到翻译本书的机会是在2021年夏天,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被真正地打动,每一天工作都伴随着一场痛哭,哭这个昨日世界的消逝。虚伪的世界终于破碎了,可是最终迎来的却是一个更残暴和更不自由的世界。没有人比一个失去了世界的世界主义者还要更悲哀。
看知乎的样章,这本译笔与张玉书版类似。但阅读体验极差。 以原文序第一句为例,这个版本译为“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会受诱惑去向他人讲述我一生的故事。", 张版为“我从来也不认为,我个人如此重要,以至于有强烈愿望,想向别人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好评最多的舒昌善本为”我从未把我个人看得如此重要,以致醉心于非把自己一生中的经历向旁人讲述不可“。 以此可见译者笔力之高下。 ==== 已转读舒昌善先生的译本
茨威格的文字实在是太绝了,好像我们也在那个世界的维也纳、柏林、巴黎放肆地生活过,快乐过,悲伤过,绝望过。
内容很啰嗦,絮絮叨叨的,看得人很不耐烦,谈不上文学性。思想吧,就茨威格这种人就更谈不上了。可能主要是史料价值?比起同时代中国人遭受的苦难,茨威格真是太矫情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了那么多人,他却嫌出门要带护照、要填表格很麻烦,觉得不自由,侵犯了个人尊严,正如当代A4。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对19世纪末学校生活和社会风气的记录。原来那时候的西方也很保守,和清朝差距也不大。
这是茨威格用一生的私人回忆,写成的一部关于欧洲昨日世界的回忆录。读完直接爆哭,太难受了!
热爱自由、珍视和平、向往成为世界公民的充满理想主义的茨威格,曾亲眼见证和参与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却又被迫目睹这些人类创造的瑰宝与珍贵的普世价值在战争和暴力面前被肆意摧毁。如果说第一次幻灭只是暂时动摇了他对人类前景的信念,反复品味自己最珍视的事物被肆意撕碎的滋味则让他决心离开这个世界。在服毒自杀前,他写下这部感情极其丰沛的回忆录,追忆了黄金岁月逐渐变得遥不可及的历程。无可否认的是,茨威格年少时的生活,尤其是和文化艺术界名人的交往与他优渥的家境和个人背景息息相关,他在这段“黄金岁月”所体会到的灿烂文化也远非是当时的普通人可以接触的。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回忆录的价值,毕竟回忆录本就是针对自身的生活历程而作,对于他而言,生命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尤其是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实在是过于强烈和残酷
我能感受到那种理智下依然无法控制的悲苦,表达书写可以救赎,但这些又推进情绪的起伏,混乱。唏嘘……
茨威格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他最后发表的一部作品,表达了茨威格的多种情感: 1、怀念往昔:回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也纳的文化繁荣,眷恋那个和平稳定的时代。 2、批判战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揭露战争的残酷和对文明的破坏。 3、渴望和平:作为人道主义者,强调生命的宝贵与和平的重要性。 4、悲叹犹太命运:面对犹太民族遭受的迫害,特别是纳粹时期的悲剧,表达了深切的悲痛。 5、个人绝望:将个人命运与动荡时代相连,流亡经历让他感到无力,最终选择自杀。 他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面对时代的动荡、社会的分崩离析,以及自己流亡的遭遇,感到无能为力和绝望,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昨日的世界》也成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绝唱。
欧洲版汪曾祺
微信读书里连读带听的读完了这本,最后才想起来原来作者茨威格自杀了,临死也没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种带着对旧世界无比怀恋的人,在理想与信念崩塌之后,很容易失去生存的意志,一如决绝的王国维。可叹,可敬!读来一点不枯燥,能够了解很多现在很难想象的历史细节。这个世界变化还是太快了,而且一直在加速!我们还没那么老,就也已经开始怀念旧时光了!
作为见证了欧洲从繁华到毁灭的“犹太人”,茨威格在描写历史方面还是很有说服力,但免不了对犹太群体的抬高,描述战争对自己的影响方面也有点矫情。另外对于欧洲的文学思想家等的活动还蛮有意思
1.艺术总是在成为全民族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登峰造极。 2.随心所欲地去生活,也允许他人去生活。 3.他表示赞同:“年轻人会发现他们自己的诗人,是因为他们想要发现。 4.但只有在特别年轻的时候,我们才会把偶然与命运等同起来。后来我们才明白,生命的真正轨迹是由内在决定的。尽管我们的道路看起来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曲折且无意义,但最终它仍然会引导我们达成自己看不见的目标。 5.人民越是天真,就越是容易响应号召。
直到几年之后,我才渐渐明悟,考验给予我们挑战,追求使我们坚定,孤独让我们提高,只要我们能够经受住它们的洗礼。就像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事物一样,这样的领悟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命运而非依赖他人的经验获得。
略读
欧洲昨日的世界,上世纪的这个时候,大师倍出的时代,战争频仍的时代,一个伟大的作家将它记录下来,让我们一帧一帧细细看来
茨威格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故乡不在,公民权不在。却依然用平静的文字完成了这最后一本自传体小说,并主动选择倒在了黎明前。因为他的欧洲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个高自尊的人,不容许自己受辱一点点,这确实是一种古老的品格了,令人钦佩。与他相比,我们的尊严早已经残缺不全,我们对世界的信任也一再崩塌,我们生活在被毁坏过多次后的世界。
怜悯心真是高贵的品质。“只有现在,当人们把他们当成垃圾一样全部扔到街上以后,他们才又聚集到了一起”
可怕的想到历史可能真的会重复,那么绝望的将不止茨威格本人了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漫长夜后还能看到灿烂的朝霞。而我,这个急不可耐的人,就先走一步了。
> 昨日的世界
17 有用 落阡 2024-10-29 17:21:10 北京
给自己的翻译打广告.jpg。有幸得到翻译本书的机会是在2021年夏天,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被真正地打动,每一天工作都伴随着一场痛哭,哭这个昨日世界的消逝。虚伪的世界终于破碎了,可是最终迎来的却是一个更残暴和更不自由的世界。没有人比一个失去了世界的世界主义者还要更悲哀。
4 有用 Joe 2025-01-26 23:07:44 英国
看知乎的样章,这本译笔与张玉书版类似。但阅读体验极差。 以原文序第一句为例,这个版本译为“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会受诱惑去向他人讲述我一生的故事。", 张版为“我从来也不认为,我个人如此重要,以至于有强烈愿望,想向别人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好评最多的舒昌善本为”我从未把我个人看得如此重要,以致醉心于非把自己一生中的经历向旁人讲述不可“。 以此可见译者笔力之高下。 ==== 已转读舒昌善先生的译本
3 有用 爱莲诺 2024-10-18 15:55:32 上海
茨威格的文字实在是太绝了,好像我们也在那个世界的维也纳、柏林、巴黎放肆地生活过,快乐过,悲伤过,绝望过。
2 有用 柴柴在db 2024-12-12 10:52:21 上海
内容很啰嗦,絮絮叨叨的,看得人很不耐烦,谈不上文学性。思想吧,就茨威格这种人就更谈不上了。可能主要是史料价值?比起同时代中国人遭受的苦难,茨威格真是太矫情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了那么多人,他却嫌出门要带护照、要填表格很麻烦,觉得不自由,侵犯了个人尊严,正如当代A4。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对19世纪末学校生活和社会风气的记录。原来那时候的西方也很保守,和清朝差距也不大。
1 有用 风雨过后的雨 2024-10-16 14:05:24 上海
这是茨威格用一生的私人回忆,写成的一部关于欧洲昨日世界的回忆录。读完直接爆哭,太难受了!
0 有用 夜雨山路 2025-01-12 13:13:23 上海
热爱自由、珍视和平、向往成为世界公民的充满理想主义的茨威格,曾亲眼见证和参与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却又被迫目睹这些人类创造的瑰宝与珍贵的普世价值在战争和暴力面前被肆意摧毁。如果说第一次幻灭只是暂时动摇了他对人类前景的信念,反复品味自己最珍视的事物被肆意撕碎的滋味则让他决心离开这个世界。在服毒自杀前,他写下这部感情极其丰沛的回忆录,追忆了黄金岁月逐渐变得遥不可及的历程。无可否认的是,茨威格年少时的生活,尤其是和文化艺术界名人的交往与他优渥的家境和个人背景息息相关,他在这段“黄金岁月”所体会到的灿烂文化也远非是当时的普通人可以接触的。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回忆录的价值,毕竟回忆录本就是针对自身的生活历程而作,对于他而言,生命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尤其是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实在是过于强烈和残酷
0 有用 绿女士疯了 2025-02-15 00:13:35 新疆
我能感受到那种理智下依然无法控制的悲苦,表达书写可以救赎,但这些又推进情绪的起伏,混乱。唏嘘……
0 有用 漫漫长夜 2025-01-20 22:41:36 江苏
茨威格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他最后发表的一部作品,表达了茨威格的多种情感: 1、怀念往昔:回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也纳的文化繁荣,眷恋那个和平稳定的时代。 2、批判战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揭露战争的残酷和对文明的破坏。 3、渴望和平:作为人道主义者,强调生命的宝贵与和平的重要性。 4、悲叹犹太命运:面对犹太民族遭受的迫害,特别是纳粹时期的悲剧,表达了深切的悲痛。 5、个人绝望:将个人命运与动荡时代相连,流亡经历让他感到无力,最终选择自杀。 他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面对时代的动荡、社会的分崩离析,以及自己流亡的遭遇,感到无能为力和绝望,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昨日的世界》也成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绝唱。
0 有用 老糖酸菜牛肉面 2025-01-23 21:51:02 广东
欧洲版汪曾祺
0 有用 Robin 2025-02-14 00:45:35 湖北
微信读书里连读带听的读完了这本,最后才想起来原来作者茨威格自杀了,临死也没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种带着对旧世界无比怀恋的人,在理想与信念崩塌之后,很容易失去生存的意志,一如决绝的王国维。可叹,可敬!读来一点不枯燥,能够了解很多现在很难想象的历史细节。这个世界变化还是太快了,而且一直在加速!我们还没那么老,就也已经开始怀念旧时光了!
0 有用 林木有枝 2025-02-07 20:33:55 山东
作为见证了欧洲从繁华到毁灭的“犹太人”,茨威格在描写历史方面还是很有说服力,但免不了对犹太群体的抬高,描述战争对自己的影响方面也有点矫情。另外对于欧洲的文学思想家等的活动还蛮有意思
0 有用 Mark Twain 2025-01-10 22:27:58 广东
1.艺术总是在成为全民族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登峰造极。 2.随心所欲地去生活,也允许他人去生活。 3.他表示赞同:“年轻人会发现他们自己的诗人,是因为他们想要发现。 4.但只有在特别年轻的时候,我们才会把偶然与命运等同起来。后来我们才明白,生命的真正轨迹是由内在决定的。尽管我们的道路看起来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曲折且无意义,但最终它仍然会引导我们达成自己看不见的目标。 5.人民越是天真,就越是容易响应号召。
0 有用 柚子汽水 2025-01-25 15:44:06 广东
直到几年之后,我才渐渐明悟,考验给予我们挑战,追求使我们坚定,孤独让我们提高,只要我们能够经受住它们的洗礼。就像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事物一样,这样的领悟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命运而非依赖他人的经验获得。
0 有用 不見 2025-01-27 14:44:12 福建
略读
0 有用 芳芳 2025-01-16 09:52:40 江苏
欧洲昨日的世界,上世纪的这个时候,大师倍出的时代,战争频仍的时代,一个伟大的作家将它记录下来,让我们一帧一帧细细看来
0 有用 不过是别离 2025-02-17 13:27:18 山东
茨威格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故乡不在,公民权不在。却依然用平静的文字完成了这最后一本自传体小说,并主动选择倒在了黎明前。因为他的欧洲已经不复存在了。
0 有用 空空儿 2025-03-01 20:52:24 北京
一个高自尊的人,不容许自己受辱一点点,这确实是一种古老的品格了,令人钦佩。与他相比,我们的尊严早已经残缺不全,我们对世界的信任也一再崩塌,我们生活在被毁坏过多次后的世界。
0 有用 路过婆婆纳 2025-03-15 17:09:19 北京
怜悯心真是高贵的品质。“只有现在,当人们把他们当成垃圾一样全部扔到街上以后,他们才又聚集到了一起”
0 有用 河底的石头 2025-03-24 15:00:05 加拿大
可怕的想到历史可能真的会重复,那么绝望的将不止茨威格本人了
0 有用 桑落 2025-03-25 14:00:02 江苏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漫长夜后还能看到灿烂的朝霞。而我,这个急不可耐的人,就先走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