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文字是细腻的,故事是绵长且幽静的,光森2023年度推荐时编辑老师说本书比较个人化、碎片化,但读罢感受还好,并不会难读和索然无味,伴我度过了非常舒适的周末时光。(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参加光明森林club的共读活动,我大概会错过林白老师如此婉转悠然的文字!!)在刚过去的周末,我仿佛也陪伴“海红们”、“银禾们”走完了她们的一生~~
就很boring 你能残酷又直观地感受到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洗礼 一部或许当时看来还有两三分史诗感的作品将变得多么平庸。
非常轻松适意的阅读体验,仿佛在听一个老人娓娓道来。从海红的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经历,小镇知识分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阴差阳错来到北京,追寻虚无缥缈的自我意识而不得终而痛苦。在这一系列时代,没有挣扎于温饱线,也没有波澜壮阔享受改革红利,时间就这么静静过去了
2024 8/24 (希望作者能出一本雨喜单行本)上周三读完,我自己的阅读进度到了后三分之一因为报税和工作原因拖沓了好久。说起来也不是个复杂的故事(确实需要生活经历支撑我觉得年轻的作家是很难写出来的)也许是因为作者经历过所以生动翔实栩栩如生,而这种还原感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读的时候隐隐作痛。从写作层面--读书笔记有一篇标题也是我的感想“她的小说太适合仿写” 最后再加一句吧,我近期对一些事情的感触——求仁得仁
一面五彩斑斓的大挂毯,虽然是长篇但是读起来像读随笔一样放松,元素多人物多目不暇接,林白老师文笔真好,读着很享受。尤其因为有喜欢的人物嘛,期待着她出场就一直往后猛读,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读完更是感慨这种凝结了一些时间在里面的小说,何其珍贵啊……
难怪一向踽踽独行的林白能靠它提名一次茅奖,原来内容与语言上都收敛平易了很多,唯一倔强的仅留纷飞的非线性叙事。各阶段时代痕迹鲜明,主角北去,最后又返乡,有反映社会变迁的平民史诗的味道。但小说根本没什么宏大事件,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发生后在小人物身上的回响与涟漪。写法上也非常反史诗,生活化的情节与日常的铺陈瓦解了宏大感,静静雕刻时光,细细勾勒群像,也意外封存了一段段时代的记忆。“你真想跃上月光变成飞蛾被烈火烧成灰烬,但你像石头一样。”曾经炽热的文学少女被束缚在尘世繁琐之中,饱尝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之味,用平静的回忆无声哀哭。上承早年情欲书写,下启《北流》的记忆密史。从未退潮的女性生存境遇思考,原乡的召唤,家庭的裂痕,历史的幽魂,在林白的文字里熠熠生光。水声喧哗,伏线千里的失眠在悲欣交集的故土得到治愈。
我有多讨厌海红,就有多喜欢林白老师的文字,好矛盾。
第一次阅读这样的长篇小说,酣畅淋漓,故事精彩纷呈。海红们跨越岁月的百感交集一并呈现在书中的故事中,是时代的故事,也是个体命运的挽歌。最喜欢银禾、雨喜俩母女的角色塑造与故事,过分精彩!(疯狂表白林白老师!
读之前我以为这本书要写女人,读完之后才知道它写的是一个时代,还有和时代一起往前走的人,也有那些永远被留在了过去的人。我一开始不喜欢海红,觉得她漂浮、纠结、自私,我爱洒脱、随性、自如的银禾,可读到最后才知道可能每个人都是海红或者曾经是海红,包括我。(感谢光森共读,感谢林白老师写出了这么好的故事)
从来没有读过这类题材的书,非常惊艳,林白老师太会写了~整个故事围绕这海红、道良、慕芳、银禾等展开,但横跨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物关系,画人物关系图时也惊讶到我了。最喜欢银禾这个角色,虽然有很多让人抓狂的小毛病,但真的太好玩了;一开始不喜欢慕芳,作为一个母亲她不算成功,但是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后又有点理解她;对于海红内心十分矛盾,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崇尚灵魂伴侣,但对于本命的陈青铜又仿若根本感受不到他的情绪一般....如果小说可以再延展,非常好奇海红父亲柳青林和祖母陈碧薇的故事...最后小说中普及了好多之前不了解的历史大事件,比如庚款留学生~再次给林白老师点赞~
像银禾一样生活,找到和这个世界真切的联系
一本无法形容的书,每次放下后都很难再拿起来,但是继续看之后又停不下来,文本很好,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不起来,可能是因为写的太真实了?
读到最后也没有习惯作者的文风,可能因为感性上不太喜欢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吧
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震撼她能将几代女性追求自我之路,写得让人如此感同身受;震撼她能精 准把握女人心中那些矛盾细腻的情感(疏离的亲情,将就的婚姻,无疾而终的爱情);震撼她的语言能如此灵动,将自然和女性旺盛的生命力融为一体。是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初读觉得人物太散而故事不精彩,逐渐走入海红和道良的世界。我也是站在变老的半途中,吹着这世界的浩浩长风,身后有依赖的家,前路白茫茫一片。
一座城、三代人 作为林白“女性三部曲”的代表作,恰恰是对鲁迅先生《娜拉出走以后》的一种答复吧。
感觉渺小的一生。面对这个不如意的世界,我们想置身事外,但又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人生就是一个梦升起,看它圆了或是破了。遇见很多人,有的相伴一程,有的插肩而过,缘深缘浅,最后,可能终究一个人。 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还是无从而知。 感觉像“银禾”那样最好,“银禾”什么都知道。她简单纯粹。
我在一片苟延残喘中默默读完了这本书,怕惊醒身旁的外甥女,连呼吸和翻页的声音都变得小心翼翼。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读到最后,才发现全是意象和隐喻。一个女人的半生啊,就这样过去了,可能她自己觉得虚空茫然,被拖进时间的河流里找不到呼吸的口子,但在外人看来,真精彩。如果用世俗眼光来看的话。 抛却世俗,仅谈文字,写出了我很多想要记录却无从下笔的时刻。
细腻
时代变迁下,两代人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理解与探索,充满坎坷与心酸,在观念的改变的同时,依然坚强的活着。
> 北去来辞
10 有用 王赖赖 2024-01-22 13:10:50 北京
文字是细腻的,故事是绵长且幽静的,光森2023年度推荐时编辑老师说本书比较个人化、碎片化,但读罢感受还好,并不会难读和索然无味,伴我度过了非常舒适的周末时光。(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参加光明森林club的共读活动,我大概会错过林白老师如此婉转悠然的文字!!)在刚过去的周末,我仿佛也陪伴“海红们”、“银禾们”走完了她们的一生~~
10 有用 冰哩梆啷 2023-12-07 21:10:31 江苏
就很boring 你能残酷又直观地感受到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洗礼 一部或许当时看来还有两三分史诗感的作品将变得多么平庸。
4 有用 瓶装椰 2024-06-12 10:45:13 北京
非常轻松适意的阅读体验,仿佛在听一个老人娓娓道来。从海红的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经历,小镇知识分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阴差阳错来到北京,追寻虚无缥缈的自我意识而不得终而痛苦。在这一系列时代,没有挣扎于温饱线,也没有波澜壮阔享受改革红利,时间就这么静静过去了
3 有用 风情万种你天哥 2024-04-23 01:17:32 美国
2024 8/24 (希望作者能出一本雨喜单行本)上周三读完,我自己的阅读进度到了后三分之一因为报税和工作原因拖沓了好久。说起来也不是个复杂的故事(确实需要生活经历支撑我觉得年轻的作家是很难写出来的)也许是因为作者经历过所以生动翔实栩栩如生,而这种还原感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读的时候隐隐作痛。从写作层面--读书笔记有一篇标题也是我的感想“她的小说太适合仿写” 最后再加一句吧,我近期对一些事情的感触——求仁得仁
5 有用 别格莫特 2024-01-28 15:33:35 北京
一面五彩斑斓的大挂毯,虽然是长篇但是读起来像读随笔一样放松,元素多人物多目不暇接,林白老师文笔真好,读着很享受。尤其因为有喜欢的人物嘛,期待着她出场就一直往后猛读,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读完更是感慨这种凝结了一些时间在里面的小说,何其珍贵啊……
4 有用 蓝河的风儿 2025-01-26 16:11:53 浙江
难怪一向踽踽独行的林白能靠它提名一次茅奖,原来内容与语言上都收敛平易了很多,唯一倔强的仅留纷飞的非线性叙事。各阶段时代痕迹鲜明,主角北去,最后又返乡,有反映社会变迁的平民史诗的味道。但小说根本没什么宏大事件,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发生后在小人物身上的回响与涟漪。写法上也非常反史诗,生活化的情节与日常的铺陈瓦解了宏大感,静静雕刻时光,细细勾勒群像,也意外封存了一段段时代的记忆。“你真想跃上月光变成飞蛾被烈火烧成灰烬,但你像石头一样。”曾经炽热的文学少女被束缚在尘世繁琐之中,饱尝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之味,用平静的回忆无声哀哭。上承早年情欲书写,下启《北流》的记忆密史。从未退潮的女性生存境遇思考,原乡的召唤,家庭的裂痕,历史的幽魂,在林白的文字里熠熠生光。水声喧哗,伏线千里的失眠在悲欣交集的故土得到治愈。
2 有用 Song² 2024-01-25 08:17:08 天津
我有多讨厌海红,就有多喜欢林白老师的文字,好矛盾。
2 有用 郝亥紫 2024-03-06 01:47:07 四川
第一次阅读这样的长篇小说,酣畅淋漓,故事精彩纷呈。海红们跨越岁月的百感交集一并呈现在书中的故事中,是时代的故事,也是个体命运的挽歌。最喜欢银禾、雨喜俩母女的角色塑造与故事,过分精彩!(疯狂表白林白老师!
2 有用 Hessin_Labi 2024-02-02 23:47:09 北京
读之前我以为这本书要写女人,读完之后才知道它写的是一个时代,还有和时代一起往前走的人,也有那些永远被留在了过去的人。我一开始不喜欢海红,觉得她漂浮、纠结、自私,我爱洒脱、随性、自如的银禾,可读到最后才知道可能每个人都是海红或者曾经是海红,包括我。(感谢光森共读,感谢林白老师写出了这么好的故事)
1 有用 一脸毛衣印儿 2024-01-27 23:48:14 北京
从来没有读过这类题材的书,非常惊艳,林白老师太会写了~整个故事围绕这海红、道良、慕芳、银禾等展开,但横跨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物关系,画人物关系图时也惊讶到我了。最喜欢银禾这个角色,虽然有很多让人抓狂的小毛病,但真的太好玩了;一开始不喜欢慕芳,作为一个母亲她不算成功,但是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后又有点理解她;对于海红内心十分矛盾,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崇尚灵魂伴侣,但对于本命的陈青铜又仿若根本感受不到他的情绪一般....如果小说可以再延展,非常好奇海红父亲柳青林和祖母陈碧薇的故事...最后小说中普及了好多之前不了解的历史大事件,比如庚款留学生~再次给林白老师点赞~
1 有用 阿走 2025-02-10 00:23:29 福建
像银禾一样生活,找到和这个世界真切的联系
1 有用 progressively 2024-02-20 22:03:50 北京
一本无法形容的书,每次放下后都很难再拿起来,但是继续看之后又停不下来,文本很好,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不起来,可能是因为写的太真实了?
1 有用 eeeeel🍚 2024-10-19 19:18:28 上海
读到最后也没有习惯作者的文风,可能因为感性上不太喜欢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吧
1 有用 蓝蓝爱读书 2025-01-24 21:11:53 广东
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震撼她能将几代女性追求自我之路,写得让人如此感同身受;震撼她能精 准把握女人心中那些矛盾细腻的情感(疏离的亲情,将就的婚姻,无疾而终的爱情);震撼她的语言能如此灵动,将自然和女性旺盛的生命力融为一体。是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1 有用 外面是夏天1Q84 2025-02-09 17:15:25 上海
初读觉得人物太散而故事不精彩,逐渐走入海红和道良的世界。我也是站在变老的半途中,吹着这世界的浩浩长风,身后有依赖的家,前路白茫茫一片。
2 有用 Himikkari 2025-01-05 17:00:36 江苏
一座城、三代人 作为林白“女性三部曲”的代表作,恰恰是对鲁迅先生《娜拉出走以后》的一种答复吧。
1 有用 空城 2025-03-11 20:25:48 湖北
感觉渺小的一生。面对这个不如意的世界,我们想置身事外,但又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人生就是一个梦升起,看它圆了或是破了。遇见很多人,有的相伴一程,有的插肩而过,缘深缘浅,最后,可能终究一个人。 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还是无从而知。 感觉像“银禾”那样最好,“银禾”什么都知道。她简单纯粹。
1 有用 哈哈李 2025-02-09 18:06:11 黑龙江
我在一片苟延残喘中默默读完了这本书,怕惊醒身旁的外甥女,连呼吸和翻页的声音都变得小心翼翼。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读到最后,才发现全是意象和隐喻。一个女人的半生啊,就这样过去了,可能她自己觉得虚空茫然,被拖进时间的河流里找不到呼吸的口子,但在外人看来,真精彩。如果用世俗眼光来看的话。 抛却世俗,仅谈文字,写出了我很多想要记录却无从下笔的时刻。
1 有用 听雨芭蕉 2023-11-13 10:13:41 四川
细腻
1 有用 不是风景的风景 2023-11-08 05:51:28 甘肃
时代变迁下,两代人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理解与探索,充满坎坷与心酸,在观念的改变的同时,依然坚强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