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萧红创作生涯九十周年纪念版
出版年: 2023-4
页数: 357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萧红作品:她和她的黄金时代
ISBN: 9787544796057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鲁迅眼中“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作家”萧红名震文坛的长篇代表作,茅盾作序。
茅盾:“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豆瓣数十万读者9.2分高赞推荐!
🪁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
🪁萧红创作生涯九十周年精美纪念版,杨本芬“女性三部曲”设计师唐旭匠心设计。进口棉质封面艺术纸。100%纯木浆内文纸;称手小开本,柔软易携带。
🪁书中收录: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后花园》《北中国》《小城三月》。
🪁节选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火烧云》《小团圆媳妇之死》等收入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鄂教版等中小学语文课本。入选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金庸:萧红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地凭吊一番。
【内容简介】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有二伯、老厨子、老胡...
【编辑推荐】
🪁鲁迅眼中“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作家”萧红名震文坛的长篇代表作,茅盾作序。
茅盾:“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豆瓣数十万读者9.2分高赞推荐!
🪁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
🪁萧红创作生涯九十周年精美纪念版,杨本芬“女性三部曲”设计师唐旭匠心设计。进口棉质封面艺术纸。100%纯木浆内文纸;称手小开本,柔软易携带。
🪁书中收录: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后花园》《北中国》《小城三月》。
🪁节选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火烧云》《小团圆媳妇之死》等收入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鄂教版等中小学语文课本。入选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金庸:萧红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地凭吊一番。
【内容简介】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有二伯、老厨子、老胡的一家子、漏粉的一群人……他们是良善的,很有规律地过着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热闹的节日,充满各样的色彩与声响。然而日复一日、终年不变,终究是寂寞的。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描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冰天雪地里,充满了儿时纯真的快乐、纯白的苍凉。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
【相关评论】
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鲁迅
萧红的文学成就一点也不比张爱玲逊色。她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人阅读的经典之作。
——夏志清
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地凭吊一番,深恨未能见到此才女。
——金庸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林贤治
《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
——茅盾
她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都很熟悉似的。
——胡风
没读过《呼兰河传》,你等于没有读过中国文学的作品。
——刘心武
萧红实在是留给我们太多的传奇色彩,三十一岁就已经完成了一生。悲剧也罢,喜剧也罢,轰轰烈烈地完成了,这是那个时代赋予她的。
——王安忆
她以个人的孤独承受并昭示了整个女性群体那亘古的孤独,她以自我一己的牺牲宣告了我们民族在历史前进中的重大牺牲——反封建力量的、人的牺牲。
——戴锦华
我看萧红的文字,感觉有一种最纯洁的灵魂。
——汤唯
我现在喜欢女作家萧红的小说。
——舒淇
呼兰河传的创作者
· · · · · ·
-
萧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府,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浅水湾,年仅三十一岁。
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二十三岁踏入文坛,凭借《生死场》一举成名,鲁迅称赞她是“中国当代蕞有前途的女作家”。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商市街》。
目录 · · · · · ·
呼兰河传
后花园
北中国
小城三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的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风沙走石,似乎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和小民们无关。 <原文开始>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呼兰河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09 条 )




《呼兰河传》的双重叙事视角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0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9.1分 22679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9.0分 152828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9.0分 11217人读过
-
凤凰出版社 (2013)8.7分 70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恪本 (逆风飞扬)
- 2023年 译林新书 (译林出版社)
- 译林原创文学书目 (译林出版社)
- 我的实体书 (Lazy念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呼兰河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ΔG<0 2024-02-23 21:37:14 湖南
是普通城镇的日夜更替,是沉闷的萧索的悲伤,是漫长的封建礼教如藤蔓一般盘绕在底层人民的身上直至窒息。
3 有用 过自由人生 2025-01-23 15:39:51 西藏
女性的悲惨命运都是外界甚至是另一个人加注给她的。男性看着再怎么可怜也不过是没有钱,穷一点罢了。 应该早点看这本书的。应该早一点看女作家写的书的。 从前看过严歌苓,但从前还未觉醒,没有发现这个世界在吃女人的真相。
2 有用 短腿の反击 2025-01-20 14:02:06 天津
记录了上个世纪民国时期封建迷信带给女人们的压迫,团圆媳妇、王大娘子、翠姨......
12 有用 醒咯 2023-07-03 21:28:37 新疆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丢了,有的人疯了,有的人病了,有的人逃了,有的人苟活着……阅读的过程耳畔总会响起《猎户星座》,也总会忆起姥爷,那种对逝去的记忆颇为怀念的淡淡忧伤充斥着文字的每个角落…… (阅读最后几个短篇时在想,余华大概是有从萧红的文字中习得一些东西的吧。)
1 有用 木铃 2024-01-18 16:46:00 内蒙古
萧红的文字简洁有力,讲起童年的故事就像旁白一样,带我们回到了 1910 年代的中国县城。看到了那时那人的守旧、迷信、愚昧。小团圆媳妇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