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何以华夏》结合天文、生物、地质考古、金石、甲骨、典籍文献等多方面的史料,通过故事性的文字还原了自地球有生物起,我们的祖先经过古猿阶段进入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再进入渔猎畜牧的氏族社会,最后发展到诗书礼乐的文明社会的曲折历程,生动再现了华夏文明的诞生之路。
在长期的征伐、交往、迁徙和联盟中,一个以共同文化为基础的华夏民族逐渐形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不断丰富物质资料和改善生活的同时,他们创造了文字、钱币、日历、陶器、音乐、礼俗等质朴而灿烂的古代文明,逐渐走出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文明社会。
何以华夏的创作者
· · · · · ·
-
陈穉常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穉常,我国著名历史学家。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和钱穆。曾先后执教于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1956年进上海历史研究所,1960年调至上海财经学院,1962—1963年参加《辞海》历史地理编写组工作。著有《明代倭寇考略》《春秋考异》及历史通俗读物多种,被顾颉刚誉为“一代才女”。
目录 · · · · · ·
第一回 _001
开天辟地 兴亡何限鱼龙
从猿到人 劳动造成世界
第二回 _031
耕牧溯羲农 千古文明开涿鹿
陶渔终禅让 九州贡赋会涂山
第三回 _063
奋成旅少康恢祖业
失车牛上甲复亲仇
第四回 _095
放桐宫伊尹训新王
行旷野武丁屈贤子
第五回 _133
商纣蒐黎 东夷始叛
召公听讼 南国兴歌
第六回 _169
奴隶倒戈 牧野战争覆殷祚
农工浮海 中华文化播东邻
第七回 _201
咏鸱鸮周公诛管叔
戏桐叶史佚戒成王
第八回 _233
莽莽周原狐鼪寻故寝
滔滔汉水鱼鳖葬雄师
第九回 _261
宴瑶池王母小留骖
围金阙农民大起义
第十回 _291
辅政共和 淮汉武功铭石鼓
倾城一笑 骊山烽火灭宗周
· · · · · · (收起)
开天辟地 兴亡何限鱼龙
从猿到人 劳动造成世界
第二回 _031
耕牧溯羲农 千古文明开涿鹿
陶渔终禅让 九州贡赋会涂山
第三回 _063
奋成旅少康恢祖业
失车牛上甲复亲仇
第四回 _095
放桐宫伊尹训新王
行旷野武丁屈贤子
第五回 _133
商纣蒐黎 东夷始叛
召公听讼 南国兴歌
第六回 _169
奴隶倒戈 牧野战争覆殷祚
农工浮海 中华文化播东邻
第七回 _201
咏鸱鸮周公诛管叔
戏桐叶史佚戒成王
第八回 _233
莽莽周原狐鼪寻故寝
滔滔汉水鱼鳖葬雄师
第九回 _261
宴瑶池王母小留骖
围金阙农民大起义
第十回 _291
辅政共和 淮汉武功铭石鼓
倾城一笑 骊山烽火灭宗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它们争斗的时候常常扬鳞振鬣,像暴雨般喷溅出满身的腥臭禁涎,再迅疾地用尾巴撞击海水,卷起堆叠如山的白浪,满空瀑布狂飞乱溅,弄得天季地睹,云雾弥漫。它们在半空中张开血盆般大口,露出两排白森森利切般的牙齿,跃起庞大身躯向敌人猛扑,好像腾云驾雾一般,张牙舞爪,昂头尾地搅成一片。这时,一望无际的森林,常常会给它们践踏得一排一排稀里哗啦地倒了下来。碎叶零枝,满空飞舞。巉巉崖石也常常给钢铁般的尾巴扫得像冰置一般纷纷碎落。不消片刻,周围若干里地方都已扫成平地。那些逃得慢的动物尽数被踏为肉泥,砸成血酱。等到云开雾霁、天地清明的时候,早已陵谷全非、山川变色,只剩下无数残鳞,几挂血海。那些水里的蛇领龙、鱼龙、陆上的剑龙、鳃龙,空中的翼手龙、蝙幅龙,羽齿龙,头有三角的三前龙,也都是凶恶成性,日日争斗。像这样可怖的疯狂残杀,就是愁龙的日常生活,在几百万年爬虫时代中一直进行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开天辟地 兴亡何限鱼龙 -
伏羲有个妹妹女娲,才能出众。伏羲死后,女娲继续做了首领。有一年, 亚洲东边一带火山爆裂,猛烈非常。这样一个大变动,对于居住黄河下游山东 地方的最早人民,当然是一个极可怕的景象。那时,只见远远的天边一阵阵烈焰红彻云霄,黑烟蔽目,崖石纷飞。不绝的轰隆巨响,震撼不停。天摇地动, 谷裂山崩。海水滔滔地向岸上扑来,奔腾澎湃,白浪堆得像雪山一般。无数奇形怪状的龙蛇鳌鳄也都翻翻滚滚地随波而来,舞爪张牙,兴风作浪。人民屋庐倒塌,家畜淹没,死伤满地,哭声震天。一时谣言大起,有的说是天崩,有的说是地塌。个个拼命逃走,纷纷不绝。这次地震一直过了许多时间方才渐渐安定。天色清明,海水退落,空气里的灰尘也慢慢减少。女娲料想没有危险,便亲自到海边察看一周,除了满地灰土残石外,却看不见有什么奇怪现象。她回来便号召人民,仍旧搬回原住地方,修整屋子,照常工作。那时人民还不明白地震的缘故,觉得明明天崩地塌,为何女娲走了一周便就无事,一定是女娲弄了什么神通。大家将信将疑地陆续溜回以前居住的地方。只见山上流着一种五颜六色的熔液,石块还都热得烫手。海边积着许多灰土,海水已经退去,只剩下无数败鳞残甲,腥臭不堪。大家一面查看,一面互相揣测。那天明明看见天摇地动,为什么今天恢复了原状,而山下却留下许多滚烫的石头?这一定是女娲用火烧炼五色石,提取它的精髓,才把天补好了。那天海水涨上岸来,混杂着无数鱼龙怪物,为什么今天都不见了?这一定也是女娲用芦灰塞住海水,又把黑龙巨鳌都杀死,才留下狼藉成堆的腥臭鳞甲和灰烬。那天的大地在簸动震荡着,为什么今天却这样宁静?这一定又是女娲把巨鳌的四足砍下,垫在大地的四角,才能这样平平稳稳他们一件件推测下去,越想越有理,渐渐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耕牧溯羲农 千古文明开涿鹿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何以华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何以华夏"的人也喜欢 · · · · · ·
何以华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沉浸式穿越体验,比追剧更上头的历史阅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伏羲画卦竟是上古“大数据建模”? 大禹治水竟然藏着最早的“项目管理学”? 周公制礼乐竟是“社会实验天花板”? 这分明就是一部用章回体小说的笔法, 写就得上古版的《权力的游戏》啊! 我似乎, 跟着北京猿人钻木取火,看星星点点火光照亮文明长夜 我似乎 混进半坡氏族围观... (展开)
?《何以华夏》|母系社会的现代启示录
《何以华夏》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作者陈樨常以华夏文明的起源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回溯了那段遥远而神秘的历史。书中特别提到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女性在分配资源、管理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令人不禁感叹:在那个时代,女性不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社会的领导者。然而,随着资源的...
(展开)

何以华夏,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离开校园多年,工作生活,好像都是只是一个个转瞬的忙碌,可忙碌过后并没有如愿的充实。大多数事情全靠直觉和习惯,少了思考,忘了自己,不再追问: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我们?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穉常老师的《何以华夏》,豆瓣评分9.2,可谓经典。作为钱穆、顾颉刚的得意弟子,陈穉... (展开)
60年前的叩问“何以华夏”
本科一年级的第一堂课“中国文化史纲要”,整个课程中印象很深的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历史“层累说”,也就是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越放越大,根据这个规律,我们虽不知某一事件正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最早的状况。中国的史书浩如烟海,但...
(展开)

《何以华夏》:再现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
《何以华夏》是著名学者陈穉宜所著的一本历史书籍。 该书尝试回答了许多关于华夏文化的问题,结合天文、生物、地质考古、金石、甲骨、典籍文献等多方面的史料。 本书对于华夏文化的讨论和阐述非常独特和深入。作者结合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华...
(展开)

少年时代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本书
1980年代,我父亲买了这本书。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本这样的书真的是弥足珍贵。家里除了我们上学的课本,根本没有藏书一说。但我读到了这本书。 印象深,我特别想说的是,其上上古时代真的是写得好。原始人到人的一些发展过程,比如为什么会吃熟食,为什么会发明陶器,等...
(展开)
> 更多书评 5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7.5分 78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55年9月1日)8.0分 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化漫笔 (森森)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 书单|2023年前3季度新书 (如峻峰)
- 内亚、丝路与游牧文明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何以华夏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可乐不加糖 2024-02-07 19:24:57 广东
目前读过的最详细的上古历史书,从神话到人间,从人类起源到西周灭亡,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却是基于非常扎实的史料,推荐
0 有用 江海 2024-04-17 11:03:32 北京
确实应该算通俗史中的上乘之作吧。
0 有用 kmsstone 2024-05-13 13:42:47 辽宁
整体不错,部分论点值得商榷;
0 有用 TOMOKO 2024-03-22 19:49:17 浙江
儿童读物
0 有用 紫陌轩 2024-12-07 07:20:19 上海
上古史演义,给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生看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