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艺术 短评

热门
  • 3 smile 2023-12-04 16:15:56 湖南

    距离越远的东西,看起来颜色越浅。最近处的山丘明显比它后面的山丘要暗,而更远处的山丘则显得更浅,就这样一直渐变到地平线。天空呈现出蓝色,而地平线总是看起来更接近白色,甚至在没有云的日子里也是这样。 如果在日落前的最后一个小时,你看到了阳光冲破云层,那么一定要背对太阳看看风景。风景的色彩会格外饱满,面前地面上的颜色会显得很耀眼。 如果需要保持平衡的话,千万不要看正在移动的东西。如果你需要从狭窄的通道上走过,比如,一棵横跨溪流或河流的倒下的树,那么不要看流动的水——看着它你几乎不可能保持平衡。 朝南的山坡上有更多植被,而山的北面则有更多冰川的痕迹。 与背风的山坡相比,迎着盛行风的山坡往往土壤更薄、树木更矮。 如果你看不出特征,但知道它们就在某处,那么解决办法通常是走到更高的地方观察。

  • 4 huhupao 2023-10-22 10:24:00 上海

    我给鸭子推荐这本豆瓣只有两条评论的书,远在美国的鸭子立刻从书架上翻出这本书的英文版,说她也很喜欢,时常翻出来看。

  • 0 oxonium 2025-02-12 22:09:27 上海

    被书名耽误的自然观察百科全书

  • 0 wanli 2025-07-05 20:37:44 江苏

    翻译得不灵,好些句子读起来莫名其妙,有些甚至可能是翻译时选词错误。可以肯定的是,译者本人都没有好好得读懂原作,导致经常出现缺乏上下文或者和上下文矛盾的尴尬。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原作的叙述本身不够清晰易懂。 P54,作者说云杉是最容易被吹倒的树木之一,却不顺便说一下原因(云杉的树根扎不深),难道是因为显而易见吗?如果不是在别处获得这个知识,我一定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P63,翻译错误,林地里周长的增长速度应该是一倍,而不是一半。 叶子不健康的诊断: 缺氮:顶端和中脉发黄 缺钾:尖端和边缘发黄 缺硫:嫩叶发黄 缺镁:叶脉之间有垂直条纹 渐渐读不下去,失去兴趣。一来有些知识太繁琐,一来作者的叙述方式不够简洁清晰,更像喃喃自语,解说性比较差。9分的评分过高了。

  • 0 泠夏 2025-08-02 15:03:35 北京

    如果让我去孤岛生活,只能带一个人。我可能不会带老公和娃,而是带古利大神。感觉古利就像一台很精密的雷达仪器,一出门就伸出天线搜索一切来自大自然的信号,空气、水流、气温、土壤、植被、日月星光……

  • 0 hu2391 2025-09-08 13:28:09 辽宁

    作者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感觉

  • 0 文水口 2025-05-27 17:52:48 湖南

    顺着讲水和天气的那两本摸过来,文字比较对味的一位自然科普作者。

  • 0 郭郭的蝈蝈的锅 2024-05-28 09:15:05 北京

    简直是户外的福尔摩斯,整本书都是非常密集的干货与知识点,刚开始以为可以记下来,结果发现没有真实练习和体悟的过程是根本记不下这些的。本来是图书馆借到的书,看后又买了一本,准备把笔记和各种查阅标签都做在上面,再去野外就随身携带。

  • 1 水清闲人 2023-12-19 22:21:13 浙江

    阅读世界的另一种角度,可惜很多品种和地质学没有实图。不过要是有,应该是非常厚的一本地理书了。

  • 2 汤又圆 2023-04-26 10:28:20 江苏

    “燕子低飞蛇过道,很快就有大雨到”,小时候常听的一些有关大自然的谚语中,包含着人类古老的智慧。过去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生产生活都与大自然紧密相关,解读自然的迹象是过人们必须掌握的技能。然而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已经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能力了。或许这就是消逝的艺术吧,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 0 猴小宝 2025-04-20 00:25:14 重庆

    主要是翻译太差。

  • 0 宇文桓 2024-06-06 13:55:09 辽宁

    知识点密集,知识丰富全面,时不时搭配一些图画讲解,非常不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