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由敦煌研究院编写,著名敦煌学专家、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领衔,是一部以中国传统节令为脉络,以敦煌文献、壁画和雕塑为载体,多角度讲述中国传统民俗与科技文化成果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共分35个内容单元,以24节气和重要民俗节日为线索,将中国节令物候与敦煌壁画、塑像、文献资料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解读出土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介绍生动鲜活的古代日常生活图景,根据每一内容单元构建故事场景,使读者置身其中,揭示传统岁时节令的深厚人文内涵。全书集学术性与文化审美价值于一身,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节令之美,和农业科技、天文历法、传统民俗中的智慧与哲理。
★敦煌研究院人气科普作品,京都大学敦煌学学者潜心译作。
★内容丰富权威,图文相彰,意蕴与趣味横生。本书汇集由敦煌研究院文献所专家团队创作的35个单元内容,文字表述专业权威,精致古雅。
★图片精美珍贵,装帧高端典雅,200...
本书由敦煌研究院编写,著名敦煌学专家、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领衔,是一部以中国传统节令为脉络,以敦煌文献、壁画和雕塑为载体,多角度讲述中国传统民俗与科技文化成果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共分35个内容单元,以24节气和重要民俗节日为线索,将中国节令物候与敦煌壁画、塑像、文献资料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解读出土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介绍生动鲜活的古代日常生活图景,根据每一内容单元构建故事场景,使读者置身其中,揭示传统岁时节令的深厚人文内涵。全书集学术性与文化审美价值于一身,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节令之美,和农业科技、天文历法、传统民俗中的智慧与哲理。
★敦煌研究院人气科普作品,京都大学敦煌学学者潜心译作。
★内容丰富权威,图文相彰,意蕴与趣味横生。本书汇集由敦煌研究院文献所专家团队创作的35个单元内容,文字表述专业权威,精致古雅。
★图片精美珍贵,装帧高端典雅,200余幅图片均为敦煌研究院独家珍藏,集学术性与文化审美价值于一身。
★沉浸式体验敦煌生活智慧,跨时空再现传统生活美学!
作者简介 · · · · · ·
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从20世纪40年代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创业始,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工作,在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和敦煌文献研究、敦煌文化弘扬等方面都有辉煌的业绩。
赵声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日本成城大学美术史专业博士,研究馆员。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艺术十讲》《敦煌石窟艺术总论》《敦煌谈艺录》等,译著《敦煌画研究》等。
赵晓星,女,吉林梅河口人,兰州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曾...
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从20世纪40年代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创业始,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工作,在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和敦煌文献研究、敦煌文化弘扬等方面都有辉煌的业绩。
赵声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日本成城大学美术史专业博士,研究馆员。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艺术十讲》《敦煌石窟艺术总论》《敦煌谈艺录》等,译著《敦煌画研究》等。
赵晓星,女,吉林梅河口人,兰州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曾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法国远东学院访问学者、浙江大学“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研究,先后在《文艺研究》《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沙漠中的美术馆》《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等个人著作6部。
山本孝子,日本敦煌文献学学者。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广岛大学外国语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在《域外汉籍研究辑刊》《敦煌学辑刊》《敦煌写本研究年报》(日本)等中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译作有《旨酒羔羊:敦煌的饮食文化》(高启安著)等。
"敦煌岁时节令(日文版)"试读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人们观察到太阳下山时,苍龙星宿龙头同时于东方升起。龙抬头,便是苍龙七宿的龙头升起。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以前,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这样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古人会在“二月二”举行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庆祝“龙拾头”,以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月二 这六件好事与你有关 -
莫高窟第 35 窟十一面观音像中,画师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月宫图景。画中观音八臂十一面,最上两手托着太阳和月亮,大阳画红色底色,内有三足乌;月亮则是冷清的素色,中间画桂树,一侧画蟾蜍.另一侧画捣药的白免。 日月是人类早期文化产生的重要源泉。古人不知道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只是按照肉眼所见的太阳以及月亮的颜色,为之赋子不同的色彩形象。 ——P.19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秋 应是蟾宫别有情
> 全部原文摘录
敦煌岁时节令(日文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通过敦煌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气

《敦煌岁时节令》:它带领我们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赴一趟四季和节令之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静默不语。 每个人也随着四季的变换,踏过立春到大寒,腊八到元宵,清明到冬至。春节团聚,清明祭扫,端午吃粽,中秋赏月…… 我们传承着先祖们留下的习俗,也感受着独属中国人在节气里的浪漫。 这份独特的浪... (展开)
《敦煌岁时节令》:若有此书真绝赞,敦煌岁时节令新

《敦煌岁时节令》:当研究学者遇上文艺青年

一起感受千年前的人间烟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日芒种,芒种、忙种,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正如古人所言: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是农人种植农作物的分界点。 斗转星移,远离田园生活的我们大多以及忘记了这些农耕常识,甚至大多只在二十四节气日,才能想起老祖宗天人合一的智慧,想起与之息息相关的古代农耕文化。可是我... (展开)
精美的《敦煌岁时节令》,带我们进入艺术赏析和文化求知的世界

这本《敦煌岁时节令》,真的太美了


“敦煌岁时节令”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敦煌岁时节令”是什么? 时间的长河中,一切都在变。当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思考着有没有什么恒定的事物,可以连接古今世界时。 岁时节令,便成为了最好的答案。 从敦煌壁画、塑像、文献资料中寻找古人生活的踪迹,再结合中国传统的节日、二十四节气,用新媒体动态图+文的方式... (展开)>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2)8.5分 26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晓星的科普读物 (晓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敦煌岁时节令(日文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