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物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弗朗塞斯卡 2024-04-03 00:58:44 北京

    5分给玛丽莲;3分给玛丽莲的神棍老头子老公

  • 35 沈书枝 2023-05-31 14:04:29 北京

    书里使我触动的是对死亡焦虑和深重丧失的思索,虽然它只是在日常的叙事里零星散现,算不上是专门的探讨。对于死亡的焦虑更深层次上是对被遗忘的恐惧,对于未完成的自己的痛惜,人类是多么执着于永恒的存在啊!而欧文又详细记述了丧失给他所带来的悲痛与退行,以及这个激烈的情感渐渐由高亢转向低沉与缓和的过程。书里玛丽莲执笔的章节不多,当然因为她很快去世,不过也感觉细数自己的收藏和朋友有点缺乏吸引力,这样说仿佛有点歉然,欧文和玛丽莲所在优越的社会阶层和生活条件,他们已活到高寿的年纪,在某种程度上大约影响了我的共情。

  • 39 meiya 2023-07-04 16:58:58 江苏

    欧文·亚隆在中国出版的所有书籍我都看过,有的书还看过好几遍,可以说我是他的书迷。最新这本他和妻子玛丽莲合著的《生命的礼物》,讲述妻子病逝前后的心路历程,一如既然的好。 全书感情真挚、细腻,带领读者去思考关于爱、死亡和存在的意义,尤其面对陪伴自己70年的妻子离世之后,亚隆这个老头在自我疗愈和剖析中展现出来的勇敢、真诚以及可爱更是深深打动我。阅读此书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自己状态太低落的时候读,因为会引发嫉妒,嫉妒亚隆夫妇博学多识,著作等身,全球旅行,财富自由的同时还青梅竹马伉俪情深70年,儿孙满堂环绕左右,更因充分活过死而无憾!

  • 12 曼仔 2023-09-05 04:02:17 北京

    非常重要甚至必要的死亡教育。欧文亚隆和他的妻子玛丽莲事实上已经拥有了主流意义上近乎完美的一生,各自在学术领域高度实现了自我价值,相爱七十余年,家庭幸福,一直健康地活到了快九十岁。但即便是这样完美的人生,在临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和折磨也那样具体,丧偶之痛也照样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心碎。生命的孤独、对丧失的承受、对死亡焦虑的直面,是所有人概莫能外的功课。

  • 43 blueshadow 2023-05-20 00:48:29 北京

    老婆快死了,亚隆在想要买几个茶包,毕竟这种东西买多了,剩下了也没人喝。以及,老婆死后他升起的性欲,还有无处不在的遗忘(遗忘就是一种死亡)。坦诚的写作是难得的,羡慕这种自由。

  • 4 北逼洋 2024-01-28 02:13:53 英国

    当亚隆反复书写他对玛丽莲的爱与不舍时,玛丽莲叙述难以忍耐的疼痛,想终结生命的心情近乎迫切。为了在心中保留妻子美丽无瑕的形象而回避妻子生命最后阶段的基础照料,这让我感觉残忍。

  • 7 一个小标点 2023-07-19 21:53:08 北京

    夫妻俩都很有名,在自己的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看过欧文·亚隆几本心理学相关的书,写得蛮好,也很诚挚;也听说过玛丽莲·亚隆那本《乳房的历史》。这本写的是相爱一生的俩人最后的离别,如何面对年老、病痛、死亡、失去爱人,如何哀悼,又如何在哀悼中继续生活,欧文是用自己作为例子,给读者做了一回范例。真的有这么好的爱情吗,年少就遇见,彼此扶持,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相伴一生,也相爱一生。羡慕。

  • 8 陆钓雪de飘飘 2023-05-27 16:03:11 山东

    再过半个月左右,欧文·亚隆就要八十八岁了,我本科论文做的研究就是亚隆的书,当时还买了外文的原版。看到亚隆变老,说的话也觉得其言善了:啊,回想当年写作时的热忱,多么令人感慨,那真是我职业生涯里的辉煌时刻。我回想当年这些书的写作情境:在哪里诞生了创作灵感,又如何去完成写作。第一个涌现出来的记忆画面是锡卢埃特岛,一个位于塞舌尔群岛的美丽小岛,在那里我写下了《尼采》的第一章。随后,我又想起了和玛丽莲在阿姆斯特丹的游历,当时我做完了一个团体治疗的讲座,长途驾驶穿越荷兰,去莱茵斯堡参观斯宾诺莎的故居,在返回阿姆斯特丹的路上,《斯宾》的整个故事脉络在脑海中浮现。《叔本》这本小说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至今仍有人在读。可是写这本书时,我到底身处何方,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假如玛丽莲还活着,她一定会立刻告诉我

  • 1 青松 2024-01-28 12:15:15 新疆

    早上起来正好看到一位老人的演讲,非常风趣幽默大概意思就是她也是第一次变老,也没有什么经验,之后一股作气看完了这个,(当尼采哭泣就是好看的)让我惊讶的是玛丽莲写的部分我更喜欢一些。看的时候在想面对衰老,疾病,死亡,离别,你如何面对呢?坦然一点?恐惧暴增?当这些终究到来的时候你需要什么呢,亲人的安慰?独自的安静?悲愤的发泄?厌世避世? 还是自舔伤痂?如何走出这困境。一堆疑问。。。“当死亡摧毁肉体的时候,关于死亡的观念会拯救众生”希望如此

  • 1 明月松间照 2023-07-23 17:03:03 湖北

    了解了一种安乐死方式,自己吃药,也可以做成溶液用吸管喝。

  • 1 qiufeng 2023-10-28 09:20:44 江苏

    透过他看到了老年人的生活,想法,以及遭遇。如果能有相伴一生的爱情,真是幸运。

  • 1 青椒 2023-07-06 16:14:23 上海

    比较坦诚

  • 3 墨吉 2023-05-31 18:52:34 北京

    很真实,让人得以窥见一位毕生从事精神治疗并深耕过死亡课题的大咖在面临挚爱病亡以及自身生命将至尾声时的种种“人类情感”。但囿于认知局限在“肉体的死去即意味着终极的消亡”,让这本书停留在了一坨遗憾的、纯粹的、乃至是无意义的呻吟。

  • 1 将离曌 2023-07-29 21:42:28 北京

    不喜欢

  • 1 momo 2024-01-23 21:38:43 江苏

    已经麻木,不能共情

  • 1 ICY 2024-01-15 23:54:08 广东

    活得越充实,死得越坦然

  • 1 潘允嫒 2024-01-18 00:37:43 北京

    “You must give up the hope for better past.” “你必须不再渴望拥有一个更好的过去”。

  • 10 bookbug 2023-05-29 15:29:06 北京

    死亡最可怕的不是失去未来,而是失去过去,事实上遗忘本身便是一种不断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这句被亚隆引用的昆德拉名言恐怕也是很多人难以面对死亡终局的根本原因。相比较即将失去尚未可知的未来而言,失去我们曾经拥有的生活片段、重要记忆以及身边至亲至爱显然更加令人痛苦和恐惧。于是在妻子玛丽莲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后亚隆选择与她一起用文字留住和找回记忆中的彼此拥有,共同渡过这弥留之际。而在玛丽莲最终离去后,这本书也成了对她最好的纪念,更是诸多后来人珍惜所爱,关注生命与直面死亡的一种心灵读本。

  • 10 向北向北 2023-05-20 23:25:18 北京

    2023已读07。4.5星。亚隆永远给我温暖、睿智、真实的感觉,如果有条件选择,我想我会成为一名欧文·亚隆式的存在主义取向心理咨询师。

  • 1 赫拉扎德 2023-05-18 17:27:00 上海

    “我要告诉玛丽莲!”😭😭😭😭😭😭😭😭😭😭😭😭😭😭😭😭😭😭😭😭😭😭😭😭😭😭😭😭😭😭😭😭😭😭😭😭😭😭😭😭😭😭😭😭😭😭😭😭😭😭😭😭😭😭😭😭😭😭😭😭😭😭😭😭😭😭😭😭😭😭😭😭😭😭😭😭😭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