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当她被铲起 2024-03-06 19:20:30 马来西亚

    加尔格特的性少数身份加上极其敏感的心绪和细腻的文风,使这个故事忧郁得像不断腐烂无法痊愈的伤口。人与人之间暧昧情感的连接,创伤者与边缘人的身份表达,种族与阶层的特权,加尔格特的敏感让这一切浮现在文字之间。越读越觉得痛,仿佛那些心绪也曾经产生在自己的脑海中。然而,一个作者也许应该不过分地伤害读者。这本书是早期作品,能看出来加尔格特的年轻、愤世嫉俗与满溢的绝望感。笔下的文字经由表达的天赋和深沉的思考喷涌而出,但未经经验和责任的打磨,所以每一个字是如此锐利,直接粗鲁地击碎和毁灭读者的防线。加尔格特不想要这样的效果。他无意惩罚读者,无意伤害读者,但是由于不可控的痛苦的艺术家之心,他任凭创作如脱笼之犬而扑向读者。我们这些本身遭受过创伤的多余人们,理解,共鸣,但是不是必须要受到这样的伤害。请谨慎选择阅读。

  • 7 阿巴厮 2024-01-04 19:39:20 四川

    达蒙·加尔格特青涩的早期作品,入围布克奖。很喜欢他的风格,虽然能感觉到库彻的风格影响,但自我风格因为同性的身份,更加杂糅了那种暧昧的风格,弗兰克和劳伦斯复杂的关系,以及在南非特定局势下的融合,很少直白,留白很多,很不错。

  • 2 摇摆石头 2024-05-19 16:42:26 广东

    好心碎……怅然若失,从后半段开始,仿佛一直被那种过去的暴力的阴影笼罩着,直到最后,连一丝新世界的光明也被带走了。(一直觉得有些若隐若现的同性情愫,很微妙又很忧伤,看到一些评论原来不是错觉)

  • 2 pocketc 2024-05-05 17:21:50 江苏

    很复杂的一本书,看完又觉得很虚无,就像弗兰克走过的人生,试图用语言描述,但回头看只剩一片荒芜

  • 1 小克 2024-01-14 18:47:30 北京

    还挺喜欢的,作者从叙事到文学手法各方面都没什么很想卖弄的东西,于是整部小说显得非常通俗易读甚至有过于浅显的嫌疑,但阅读过程中逐渐发现故事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轻飘,其张力逐渐积累直至快结尾处时的迸发,是渐入佳境的蛮畅快的阅读体验

  • 1 又九鲦 2024-05-09 20:10:38 北京

    故事不会那么快翻到下一页。腐烂的东西要怎么挖出来呢?

  • 1 l 2024-05-07 12:03:42 北京

    各个人物都非常典型,情节推进自然,张力有的,感觉很适合拍成电影。

  • 0 Morgan 2024-01-19 00:36:20 浙江

    加尔格特是真的很会写,是读了就停不下来的那种心情。隐喻很多但并不晦涩,只是需要认真体会且懂得他描写的政治是什么。

  • 0 安宁的心 2024-01-15 23:28:10 上海

    非常厉害。整个故事的结构明显经过细细打磨,每个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刻画经由“我”的经历见证都很清晰的展现。每个情节安排尤其是意外转折的出现,都让“我”面临新的道德困境从而不断的将内心自我道德审判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英文题目《The GOOD DOCTOR》看起来普通,但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医生这一职业,却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见证者,接触到更多的生老病死,尤其是战争对于时代和时代之下的人的伤害。这段内心独白,更是深刻表明作者的批判性和道德思辨——“尽管我们没有打死任何人。不,我们把战场上杀人的人包扎好,于是他们可以出去继续他们的杀戮。”也让置身于其中的有着天真理想、只是想做点实事的年轻医生显得“格格不入。错误的时代,不仅是好的医生,每个人,都是多余人。

  • 0 啃咖啡豆儿 2024-01-16 09:13:05 江苏

    被低估的一本小说

  • 0 a new soul 2024-01-17 12:31:07 北京

    也许劳伦斯从未存在过。

  • 0 铁骨铮铮墙头草 2024-01-17 11:52:45 山东

    在这一片土地上,每个人都是多余。劳伦斯和弗兰克是分别代表了某种不同的多余。

  • 0 Sebastian 2024-01-05 20:13:28 天津

    南非社会变革的一个局部,后种族隔离时代,过去才刚刚终结,其影响还远没有消散。一座“鬼城”——政权更迭的遗产,介于一无所有与略有所成之间;一群颓丧的人,满怀激情而来,却与此地一同沉沦。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让弗兰克刻意回避的老问题重新浮现在眼前,记忆苏醒了,但新希望并没有替代七年累积起来的绝望。闯入者自有其局限性,从扎内勒对准将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个可恶的瘦小男人在她眼里成了偶像,仅仅因为他曾是一位领袖,这就是劳伦斯所栖息的道德世界”,游客视角下,独裁者无非是故事反派男主角罢了,而在当地人的眼中则意味着真实的血与泪。被现实击垮的人对理想主义者的愤怒是故事的主线,两种视角之间的张力意味着劳伦斯的到来只会掀起一些波澜,却不会带来实质的改变。所以,他的终局是荒谬的,像故事中被删去的一章,仿佛从未发生过~

  • 0 Aemnprsuwx 2024-03-14 23:50:15 北京

    我的情绪转变了很多次 开始讨厌劳伦斯 然后又讨厌弗兰克 然后又讨厌劳伦斯 然后又讨厌弗兰克。作为一名隐约的虚无主义者开始真的很讨厌劳伦斯,劳伦斯就像生活中那些让人觉得厌烦总转来转去又不知道为什么盲目乐观总想做点什么的同学或者朋友。后来又开始讨厌什么都不做的弗兰克,以为最后劳伦斯也变成了弗兰克的样子,却没想到他突然寄了。小说情节很曲折,情节设计很值得人回味。

  • 0 Consequence 2024-02-22 17:48:51 四川

    🇿🇦这种地方虽然出不了good doctor, 但是能出good writer。

  • 0 Sisyphe 2024-03-16 15:58:21 上海

    这种留白和平铺直叙的文字风格很特殊,但是在表达方面应更精进

  • 0 k 2024-03-18 12:30:41 上海

    同样的题材感觉康拉德写了多次 又写的不够精准不够深 看得隔靴搔痒

  • 0 曼靑 2024-03-20 17:54:28 上海

    「或许在某时、某地曾发生过某个事件,而它就此定义了我的人生。但是我找不到那个时刻。」英文原名很有意思:The good doctor。南非郊区不受重视的一間医院,仅有一名医生和一个考试挂科的男护士 以及两位厨师。已经工作了7年的白人医生弗兰克迎来了一位新的白人年轻医生劳伦斯,一位愤世嫉俗的旁观者和一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在这间定位尴尬的医院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劳伦斯似乎很热衷于打破规则,整理宿舍下的荒地、解开锁铐清理旧物、提倡完善的医疗设施、为平民们看诊、开设新的诊所,他的出现无疑为这个死气沉沉的去医院带来了生机,但也正因如此 他引来了杀身之祸。多余人可能是开篇第一句就提到「他在这里待不长」的劳伦斯、也可能是为了逃避破碎婚姻而躲在姻缘的弗兰克。或许,也是每一个来到南非土地上的每一个外来者。

  • 0 wddlcm 2024-03-20 01:13:58 上海

    可惜的就是对当时的背景了解不够,后面还是非常好看的

  • 0 M.E. 2024-03-22 22:46:01 上海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大鱼读品(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27924/ 弗兰克和劳伦斯之间的差异以及情绪张力贯穿全书。他们之间隐含着一股同性情愫的暗流,并非指向同性爱(homosexuality),而是一种糅合了同性友爱(homosociality)和同性性欲(homoeroticity)的复杂情感,截然不同,却又彼此吸引。他们终归是一体两面,彼此映衬。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愤世嫉俗的旁观者,在这荒凉的时代,都不过是“多余人”罢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