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一篇 研究评述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古地图与地图学史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对未来的展望3
第二章 时代与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书写34
第三章 中国古代地图学史中 “制图六体” 经典地位的塑造55
第四章 《广舆图》 经典地位的塑造68
第五章 浅谈中国传统舆图绘制年代的判定以及伪本的鉴别87
第六章 古籍中作为插图存在的地图及其价值97
附录一 简评 《地图学史》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104
附录二 再议中国古代地图的起源115
第二篇 寰宇图和全国总图
第一章 中国古代寰宇图和全国总图研究的展望133
第二章 普通寰宇图和全国总图143
第三章 读经地图—— “十五国风” 系列地图194
第四章 读经地图——与 《禹贡》 有关的全国总图201
第五章 读经地图——与 《春秋》 有关的全国总图211
第六章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及其演变213
第七章 宋元日用类书 《事林广记》 《翰墨全书》 中所收寰宇图231
第八章 “古今形胜之图” 系列地图239
第九章 中国古代全国总图中的风水地图265
第十章 以军事为主题的全国总图272
附录 中国古代绘制的 “四夷图”276
附表一 寰宇图和全国总图及 “四夷图”288
第三篇 政区图
第一章 研究综述363
第二章 明清时期政区图的绘制 “技术”367
第三章 明清时期政区图的其他一些问题391
附表二 政区图和区域图428
第四篇 城池图
第一章 中国 “城市” 概念的从无到有469
第二章 中国古代城池图研究综述481
第三章 中国古代城池图的发展过程490
第四章 近代中国城市地图绘制技术的转型: 一个简短的讨论520
附录一 《永乐大典·潮州城图》 成图时间考525
附录二 《莱州府昌邑县城垣图》 绘制时间考531
附录三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清军围攻金陵城图” 研究535
附表三 城池图543
第五篇 海图
第一章 航海图和海运图559
第二章 海防图582
第三章 海塘图623
附表四 海图638
(下册)
第六篇 河渠水利图
第一章 黄河全图679
第二章 河源图705
第三章 长江及其他河流水利图726
第四章 运河图747
附表五 河渠水利图770
第七篇 军事图
第一章 研究概述833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 “边图”839
第三章 其他军事图865
附表六 军事图875
第八篇 其他各类舆图
第一章 交通通讯图923
第二章 矿业、 物产和仓储图945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宫殿、 园林、 陵寝、 山川名胜图960
第四章 星图和历史地图 (集)1017
附表七 其他类舆图1028
第九篇 中国地图绘制的转型
第一章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地图绘制转型研究1103
第二章 “科学主义” 背景下的 “被科学化”
——以近代中国城池图绘制的转型为例1120
第三章 中国古代地图所展现的空间观念及其转型1131
第四章 现代学科体系对地图绘制的影响1150
第十篇 地图的史料价值
第一章 “史料不是救世主”——对 “地图入史” 的一些认识1165
第二章 印刷术与宋代之后知识发展方式的转型
——以中国古代全国总图为例1181
第三章 基于 “古今形胜之图” 系列地图对一些知识史命题的
初步讨论1197
第四章 浅析 “中国疆域沿革史” 历史书写的发展脉络1208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 “天下观” 和 “疆域观” 及其转型1230
第六章 从古地图看中国古代的 “西域” 与 “西域观”1259
第七章 王朝是 “帝国” 吗?——以寰宇图和职贡图为中心1271
第八章 从几幅古地图谈文化自信的重点在于重视当下1284
参考文献1295
· · · · · · (
收起)
6 有用 呆 2024-01-17 14:42:21 云南
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大概能明白这本地图学史为什么一张地图都没有。个中原因简直就是历史级别的笑话。
5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23-09-09 18:47:32 上海
不是很明白一套地图学史能连一张地图都没有,就这么敏感吗?篇末附录却是动辄大几十页,累计起来光附录就占了一半页数,实际正文内容目测只占一卷,完了卖468,国社科项目牛啊!
1 有用 一团尚武的精神 2024-08-14 14:12:45 北京
项目总结,未能贯通,论文多已发表,性价比不高
1 有用 苦影 2025-04-20 20:21:58 浙江
看到一張地圖都沒有無奈地會心一笑(哭)。古代地圖研究成老師有開拓之功,可惜筆力略弱,對已有研究之破最終總落在相似的歸因上,多少扭曲、含糊了前人著述的諸多價值。雖然近代以來地圖學的發展確實基本遵循作者總結的“科學化”視角,但作者出於立論目的,綜述時將所有前導研究都概述成“科學化”並用相同的理由批判之,錯過了許多上世紀不同通史背後反映的不同學術思潮。例如陶懋立、李貽燕等人模仿近代歐洲歷史研究(以文藝復... 看到一張地圖都沒有無奈地會心一笑(哭)。古代地圖研究成老師有開拓之功,可惜筆力略弱,對已有研究之破最終總落在相似的歸因上,多少扭曲、含糊了前人著述的諸多價值。雖然近代以來地圖學的發展確實基本遵循作者總結的“科學化”視角,但作者出於立論目的,綜述時將所有前導研究都概述成“科學化”並用相同的理由批判之,錯過了許多上世紀不同通史背後反映的不同學術思潮。例如陶懋立、李貽燕等人模仿近代歐洲歷史研究(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為關鍵點)之分期,且尤其將外來影響視作變動的關鍵原因;又如王庸對圖文關係變化的關注,都不能僅僅歸納為“科學主義”的結果。結項書目之故,重複頗多,翻來彷彿陷入無盡的自我致敬和引述,是為一憾。前三篇最值得一讀,後數篇資料彙編性質較強。尤喜作者用“流行但非經典”總結《廣與圖》的歷史地位。 (展开)
0 有用 有方騅馬 2024-01-01 09:47:30 江苏
假装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