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森林 短评

热门
  • 43 不能·喵大妍儿 2023-12-24 16:56:39 上海

    许多片段读得泪汪汪的,也有许多会心一笑的时刻。森林和自然里有亘古不变的呼唤,这样的写作者,是这个时代的萨满。

  • 22 磨子桥王祖贤 2024-03-20 16:38:29 四川

    太美了!!!!和人接触多了,还是想和大自然打交道,起码大自然把我当个人!

  • 14 米田贡酒 2024-05-05 16:11:07 江苏

    生命会吸引生命

  • 7 头皮痒了 2024-01-22 22:01:08 浙江

    很治愈,文笔也好的没话说

  • 5 purple(melting 2024-08-25 00:12:51 黑龙江

    今年最爱的书。给想要变成苔藓的人类的最佳指南——学习苔藓的视角;选择扎根地点,湖边、沼泽还是树下;会拥有怎样的生命历程——被衔到鸟巢里,托起珍贵的鸟蛋;在岩缝里编织成一条苔藓毛毯;滋养肉食性植物,每天都可以观赏捕食大片;被冬眠前的熊吃掉;学习苔藓求生宝典——如何吸饱水分,该吸引哪种动物帮自己传播孢子,或者在环境恶劣时变成几乎永生的苔藓冻干(还有相似特性的moss piglet)。不过在真正变成苔藓之前,好想知道它们吃起来究竟什么味道!(书的结尾其实很伤感,植物的保护之路始终比动保更难。)好想见一见被各种珍稀苔藓铺满的错综岩隙,一定会美得让人落泪吧。

  • 7 溏心冲浪板 2024-02-29 00:06:20 北京

    看完翻短评发现引用最多的都是「如果苔藓真的做梦,我想它们肯定会梦见下雨」,但一直盘旋在我脑海的还是「苔藓是熊的肛塞」。。。(对我来说内容有点太抒情了!

  • 3 PscVCePt 2024-02-16 22:17:02 四川

    同时表示灾难与机遇的汉字,我觉得是“机”。

  • 8 野次馬 2023-09-22 14:02:49 美国

    一场绿色的梦。「如果苔藓真的做梦,我想它们肯定会梦见下雨。」科普和抒情的比例恰恰好(海伦要更idiosyncratic一点,所以可能也相对没那么好进入),谁不想从泥炭层中摸出一罐冰镇啤酒呢!读到中间几篇还在想,基默尔果然还是写自然与原住民的联结时最本色当行,然而接下来的《匿名雇主》《森林向苔藓致谢》就像两颗炸弹,读得人眼眶湿润。末篇《把稻草纺成金线》单论谋篇布局也是上佳之作。 译文舒服,译后记也诚挚动人。有生之年想见一次返景照耀下的光藓。

  • 2 周末 2024-03-09 22:25:12 北京

    萨满式的科普写作。厄休拉一定会很喜欢苔藓这种生命体。

  • 2 iedithlove 2025-02-11 22:43:08 浙江

    太惊喜好喜欢!想象一个有原住民血统的女性作家书写苔藓的方式,那就像苔藓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方式一样,在不起眼的角落巧妙地扩张,填补着由男性撰写的民族志的空白,还增加了独有的观察和细腻,她闪闪发光的同理心、把自己当作苔藓来思考的谦逊、还有在训练和成长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女性主义的视角,都让这本书如此独特。从前我不认识苔藓,现在我在苔藓身上学到了太多。这下又爱上苔藓了。

  • 1 洛家溪 2023-12-23 17:43:34 广东

    出版行业的动向,选题,选一系列选题,给读者读,给中产的读者读,把选题范围与阅读对象都做仔细地研究,若有必要直接按国外的畅销书单搬过来就行了。

  • 3 vivida 2023-08-27 21:39:22 北京

    基默尔的第一部自然文学作品,那年的约翰·巴勒斯大奖就非她莫属。她的抒情风格为何如此舒服呢?是因为人生已经大半才开始创作吗?岁月历练荡涤了冗赘和滥情,将有根基的智慧注入生命,于是笔下自然妥帖,分寸合适,并无刻意。她确实是诗人的底色,对语言元素的敏感,隐喻手法,后来《编结茅香》一以贯之。苔藓的微型森林和雨林一样,也是一个生态演化的热点区域,微群落中无数肉眼不可见的动物群:原生动物、缓步动物(谁读了她写的水熊虫能不喜欢上呢)、弹尾虫、轮虫、线虫、螨、蝇类,让人想到希尔达和她妈妈起初视而不见任意践踏的精灵族,就在她们家门口的土地上。阅读自然文学,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不同的视角,令我们领略到别样的生命存在,同样精妙有机的多元宇宙,需要看见,需要珍视,“需要在人们的占有欲之外茂盛生长”。

  • 1 灰火山的苹果核 2025-04-18 21:12:29 云南

    必须五星啊,没法抗拒苔藓所代表的生存哲学!

  • 2 仙贝花花 2025-04-12 15:49:58 上海

    生物学家的感性尤为真诚,可能是作者有印第安背景的关系,在对苔藓的描述里总是有诗的意象和哲思。生死一体的沼泽,哥布林的金子,锁进热带雨林的水汽,交织的生物智慧,像在微观世界里拿起了放大镜。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好书,美而温润。

  • 1 Lokia 2025-03-28 15:14:31 北京

    我只读了几页就知道这是部我不能、也无力评价的作品,作者自然观察的思想的无比丰盈。只能说如果你也曾有野外考察的经历,遇到这本书时请一定一定珍惜

  • 1 空山新雨后 2025-03-17 16:04:11 福建

    阴雨连绵一周后的晴朗午后,我合上密密麻麻的摘录本,决定去江滨公园向植物们正式做一次自我介绍。

  • 1 AZureJU 2025-02-02 18:52:49 重庆

    太爱了,感觉自己也是一株小小闪闪的光藓,在一个叫我的幽暗洞穴里快乐成长。✨

  • 2 再给我两份儿葱 2024-02-05 13:47:30 辽宁

    不止科普了很多种类的苔藓,还介绍了很多作者研究他们的思路和方法,很有趣。但,有几篇里非要把一些关系不大的人事物和苔藓世界做类比。可以理解对于作者来说苔藓已经渗入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但作为普通读者觉得有点硬套。

  • 3 橘非 2023-11-06 00:47:49 上海

    作者真的太温柔了

  • 2 Sue Lee 2024-06-24 08:34:13 广东

    作者把研究苔藓上升到很多植物学者达不到的高度,真正地与苔藓建立了“关系”。目前看了两篇文章,作者真的在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时,真正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共舞”!我们对复杂技术的依赖反而让我们失去观察眼前那些触手可及事物的能力,“学会看见”能让更多可能进入视野,看不见的忽然变成看得见的,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神奇快乐的体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