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粪便移植”有助于身体修复?
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太尽责?
母乳会根据婴儿的发育需求变化?
看似无用的阑尾,是为微生物而存在?
为什么每日摄入的卡路里,以肠道吸收为准?
……
身体的多数问题,都与占据人体90%的微生物有关。那么人类和微生物,谁才是身体的主人?
我们的身体不仅由肌肉和骨头构成,还有细菌及真菌等。这些微生物不仅影响我们的体重、免疫系统、精神健康、对伴侣的选择,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强迫症、孤独症等精神健康问题。
伦敦大学学院博士以演化生物学为基础,从“精神控制”——大脑与感觉,到“身体修复”——益生菌,讲述了自古以来微生物是如何“主宰”人体的。
看完这本书,你会了解如何培养、改善我们体内的微生物,并开始爱护住在你体内的微生物——那另外90%的你。
编辑推荐:
这一本关于占据人体90%的微生物,如何主宰人类的健康与快乐的科普书。为增加本书的趣...
“粪便移植”有助于身体修复?
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太尽责?
母乳会根据婴儿的发育需求变化?
看似无用的阑尾,是为微生物而存在?
为什么每日摄入的卡路里,以肠道吸收为准?
……
身体的多数问题,都与占据人体90%的微生物有关。那么人类和微生物,谁才是身体的主人?
我们的身体不仅由肌肉和骨头构成,还有细菌及真菌等。这些微生物不仅影响我们的体重、免疫系统、精神健康、对伴侣的选择,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强迫症、孤独症等精神健康问题。
伦敦大学学院博士以演化生物学为基础,从“精神控制”——大脑与感觉,到“身体修复”——益生菌,讲述了自古以来微生物是如何“主宰”人体的。
看完这本书,你会了解如何培养、改善我们体内的微生物,并开始爱护住在你体内的微生物——那另外90%的你。
编辑推荐:
这一本关于占据人体90%的微生物,如何主宰人类的健康与快乐的科普书。为增加本书的趣味性以及可读性,书中特别添加了写实风格插图,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人体内“造型各异”的微生物。
在内容方面,书中包含8大大众关注的话题,如抗生素、肠道微生物、免疫系统等,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并没有成人科普图书的枯燥乏味之感。
除现在的研究成果外,部分内容也涉及到微生物研究的未来发展,读者可通过阅读微生物的前世与未来,了解人体微生物的发展以及变化。
媒体评价:
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当我们热衷于歼灭身上的微生物时,我们其实正在将自己推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肥胖症的陷阱。
——新西兰《聆听者》杂志 2015年度百大选书
从迷人的角度去认识那些和我们终生相伴的微生物“偷渡者”……推荐给所有读者,尤其是那些想更了解自己的人,以及希望为孩子做出ZUI好选择的家长。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鉴
用简单的方式讲述“提升健康,认识体内益生菌”的科学,告诉你ZUI想知道但不敢问出口的事。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鉴
令人兴奋,引人入胜!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身体。看完本书,你会爱上你的微生物。
——《新闻周刊》
这是一本给初学者的人体微生物指南,在健康生活理念流行的现在,让你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健康的身体。
——《费城询问报》
“21世纪疾病”和微生物有什么关系?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又有什么关系?作者将会告诉你,谁该对我们的健康负责……
——女性生活情报网
不论是从医学还是生物学的层面,作者都提出了大家ZUI想知道的问题。读这本书让人欲罢不能,所有热爱科学的读者一定都会爱不释手。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邮报》
我喜欢“自己只有10%是人类”这个想法,它提醒了我,不论人类看似有多么伟大,我们都是这个大环境、大自然、大世界的一分子。
——阅读实践网
作者简介 · · · · · ·
阿兰娜·科伦
伦敦大学学院演化生物学博士、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学学士及硕士。《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赫芬顿邮报》的撰稿人,曾于英国广播公司的旗下频道录制《科学部落》《周六现场》《火山失落之地》节目。
阿兰娜是一位动物学家,也是研究蝙蝠回声定位的专家,后来成为热带疾病的研究者。她曾经撰写的关于“无法分辨人脸的疾病”的文章,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以此受到赞赏。
译者简介:
钟季霖
曾于出版社担任执行编辑,后旅居澳大利亚一年,目前兼职翻译。
审订者简介:
张尚麟
分子与细胞生物博士,研究专长为演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
目录 · · · · · ·
第1章 谜团:不正常的21世纪文明病
第2章 肠道的小秘密:所有疾病都源于肠道
第3章 精神控制:肠道微生物控制大脑与感觉
第4章 自私的微生物: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太尽责?
第5章 细菌大战:抗生素的故事
· · · · · · (更多)
第1章 谜团:不正常的21世纪文明病
第2章 肠道的小秘密:所有疾病都源于肠道
第3章 精神控制:肠道微生物控制大脑与感觉
第4章 自私的微生物: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太尽责?
第5章 细菌大战:抗生素的故事
第6章 人如“其”食:微生物吃什么,你就“变成”什么
第7章 出生:来自母亲的微生物
第8章 微生物修复:从益生菌到“粪便移植”
终曲 21世纪的健康智慧
后记 100%人类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接吻可以看作为了建立关系而交换唾液与细菌,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尤其是与非亲属的人嘴对嘴进行舌头上的接触——天晓得对方可能会有什么病。但或许这才是重点,在你与未来的孩子受到可能的细菌攻击之前,先打探父亲候选人身上带有哪些细菌。不止如此,亲吻也可以带给你对方身上的微生物区系样本,借此“尝”一口对方的基因及免疫力。通过亲吻,我们也在决定是否要信任眼前这个人,不论是情感上还是生物学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8页 -
传染病时代已经结束,要保持健康取决于拥有更多的微生物,而不是更少,这真是对21世纪健康的巨大讽刺。我们是时候从“卫生假说”过渡到“老朋友假说”了:我们并非缺乏感染,而是缺乏会训练并安抚免疫系统的有益微生物。 到底是什么将肥胖症、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这些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的“21世纪文明病”联系在一起的?答案就是:发炎。我们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因为传染病不再盛行就度假去了,反而比以前更加活跃。它们面临着永无休止的战争,但并不是因为有更多的敌人入侵,而是一方面我们放松了警惕,向应该成为我们盟友的微生物敞开了防御的边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失去了微生物盟友培养的维和部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体里的“动物园”:与占据身体90%的微生物共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人体里的“动物园”:与占据身体90%的微生物共存"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体里的“动物园”:与占据身体90%的微生物共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顺产还是剖腹产?母乳还是奶粉喂养?你需要一本人体微生物指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经看过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陕西榆林一产妇疼痛难忍因家属不同意签字剖腹产,从5楼跳下不治身亡,当时在社会上也引发热议。不论是指责家属的冷酷还是医院的免责做法,逝者已矣。时至今日,想到这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子,仍让人唏嘘不已。 生完孩子以后,到底是选择母乳还是奶... (展开)
致另外90%的自己:请原谅我从未好好认识过你

万万没想到,我们竟然只能决定我们身体的10%?

杀菌是呵护健康?我们都被骗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还记得《诗经》中那耳熟能详的一句诗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实中,不仅是苗条的女生更受到欢迎,身材纤细的男生,也比较容易受到青睐。根据英国医学杂志《The Lancet》发布的调查报告,2015年,中国成年人肥胖人数全球第一,8960万。中国人口基数... (展开)
喝水都长肉的你,要不要先了解一下自己?


免疫力越来越差?改善健康状况,你可能需要重置肠道微生物区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年开始在日常阅读书单里加入科普类的博物学书,每读一本都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又拓宽不少,于是越读越喜欢。 我选择这类型的书唯一的标准就是好读,一定要说人话,作为成年人的知识拓展,专业性是必须,但是要让外行能看懂也是基础。 这本《我们只有10%是人类:认识主宰你健康与... (展开)
《我们只有10%是人类》:认识你身体的微生物,找到减肥新方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墨子·兼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灵王喜欢纤细的腰身,不过,不是针对女人,而是他手下的士大夫们。谁的腰细,谁就越受重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大臣们为了细腰,每天只吃一顿饭,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头晕眼花,扶着墙才能站起来。 不要笑话古人趋炎附势,现代人为了达到... (展开)> 更多书评 4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8.1分 298人读过
-
Harper (2015)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三采 (2016)8.7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人体里的“动物园”:与占据身体90%的微生物共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此间的少年 2023-09-02 11:34:28 上海
读过很多关于肠道,关于微生物组学的书籍了,这本仍然能够给我新知和惊喜。大概是科学发现之旅中曲折动人的故事和现实的迷雾迷人的真相本身,令人着迷。
0 有用 怼怼的读书笔记 2023-09-10 16:15:11 辽宁
作者从八章讲述了人体与微生物的复杂共生合作关系,涉及到21世纪文明病、微生物在人体中如何发挥作用、抗生素的故事、微生物修复等话题。 阅读这本书,帮助我们了解身上的微生物知识,使我们站在个体的新视角,重新看待我们与微生物世界的关联。
2 有用 Doumeki 2023-08-17 17:08:43 福建
跟其它微生物书大差不差,我包罗万象/饮食的迷思/肠子的小心思之类,没有人能绕过杰夫·戈登哈哈。权当复习了,想要Akk again。(被作者自述突然提示到,与其它学科比起来,生物书经常是非本领域学者(甚至都不是学者)也能咔咔写出一大本)
1 有用 无限粒子 2023-09-30 07:21:03 河南
“传染病的时代已经结束。” 很荒谬
1 有用 Marina🍄 2023-12-27 14:52:03 北京
了解微生物是如何在人类的身体内工作的,从而更好地与之相处,方能拥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