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非常惊艳,看得我有点嫉妒。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博一看朱刚的书。运用材料的方法值得借鉴,视角也很好,尤其对人情世故,人际关系,仕宦氛围写得比较细致,多多少少有点解构宋代士大夫文学上的坚持,毕竟每个人进入体制内多多少少都沾上了内味儿。有些论述似乎只利用《全宋笔记》的孤证,有求之过深感。
主要看北宋和结论。断断续续读了好久,真可谓“走出博士论文”,非十年努力不能为,这也体现在优秀的发表情况上。相比博论明显自信,对文字的掌控也更得心应手。留一星以期待以后的大作。 在宏观的文化史上加入了较多中微观的视角,特别是仕宦生涯影响文学呈现和主张的分析,启发尤多;对诗文革新和理学思潮的总览也就顺理成章。结语野心颇大。 材料上确实大量使用笔记,也有孤证,顺带一提,作者有时用史料笔记丛刊本,有时用全宋笔记本,将来或需统一。也要看到,有些关键信息能留下一条就不错了,若条条向那些大头的文献求,难道就不会落入后出的建构?在坚实的结构性解释框架基础上,敢于运用直觉调动对文献的使用,可能会让研究展现出区分度。当然,文献本身亦有疏密之别,把握文献密度也很重要,有些材料,其实可以不用,也就是“求之过深”了。
南宋部分是不是流于简单了,感觉正文没能把绪论中的野心呈现出来。二元分析恐怕遮蔽了不少内容。 二编,又看了些文学史的书,感觉苛求过深了,其实启发还是不少的。
许氏此著于我启发良多,叙及词臣与宋代学术思想文化之分合见解深刻且独到,自成体系,尤其是词臣群体内部因党争等外力的分化分裂而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书写(词臣与政治互动的表现是否受到历史书写的影响?)以及南宋词臣与道学家的分化、对立与趋合包括欧苏制词在南宋的典范化,令人心头一喜,未来可拓展的问题也很丰富。不过在采述人际关系、政治文化时有些流于简单与片面,甚至部分词语表达不够准确而忽视政治的复杂面。总之瑕不掩瑜,不失为宋代词臣外部研究的一部力作,很值一读。ps:此著与《周必大历史世界》四五两章参读更佳。
在图书馆新书区偶然看见的,翻了翻发现很罕见地给了王珪不少的篇幅,遂读之。着重看了前三章,多有启发,尤其是1.2、2.1、2.2,写得很细致,视角、论证与结论大体上也是融洽的。试图刻画政治与文学、道统与文统的博弈,但感觉还是侧重现象描述,不算深刻。
超出预期,可学!总体来看第二章最有意思,南宋部分也值得参考
主要看北宋。“张力”似可视作要领,贯连文献材料并由此步入新天地,于洪流中找寻脱离线性/宏观叙述之真实境况,于幽微处发明人未觉未言之细部,学习。苏门、白居易接受、南宋词科相关皆有启发,然部分篇章稍觉论述繁冗。
大体持正允洽,多以一则或数则材料领起,亦是一法。唯西昆一节颇牵强,盖诗风并非尔疆我界、绝无融通,昆体与翰苑诗风亦不可等同。作者似乎颇爱张力、分野二词,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许师的新书,不知毕业前是否能够出版。
> 紫庭文思
5 有用 成得欢 2023-12-03 23:07:14 江苏
非常惊艳,看得我有点嫉妒。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博一看朱刚的书。运用材料的方法值得借鉴,视角也很好,尤其对人情世故,人际关系,仕宦氛围写得比较细致,多多少少有点解构宋代士大夫文学上的坚持,毕竟每个人进入体制内多多少少都沾上了内味儿。有些论述似乎只利用《全宋笔记》的孤证,有求之过深感。
2 有用 大中祥符九年 2024-05-04 17:19:59 福建
主要看北宋和结论。断断续续读了好久,真可谓“走出博士论文”,非十年努力不能为,这也体现在优秀的发表情况上。相比博论明显自信,对文字的掌控也更得心应手。留一星以期待以后的大作。 在宏观的文化史上加入了较多中微观的视角,特别是仕宦生涯影响文学呈现和主张的分析,启发尤多;对诗文革新和理学思潮的总览也就顺理成章。结语野心颇大。 材料上确实大量使用笔记,也有孤证,顺带一提,作者有时用史料笔记丛刊本,有时用全宋笔记本,将来或需统一。也要看到,有些关键信息能留下一条就不错了,若条条向那些大头的文献求,难道就不会落入后出的建构?在坚实的结构性解释框架基础上,敢于运用直觉调动对文献的使用,可能会让研究展现出区分度。当然,文献本身亦有疏密之别,把握文献密度也很重要,有些材料,其实可以不用,也就是“求之过深”了。
2 有用 书写机宜文字 2024-05-15 13:22:20 北京
南宋部分是不是流于简单了,感觉正文没能把绪论中的野心呈现出来。二元分析恐怕遮蔽了不少内容。 二编,又看了些文学史的书,感觉苛求过深了,其实启发还是不少的。
3 有用 幼稚园园长 2024-01-24 18:59:25 山东
许氏此著于我启发良多,叙及词臣与宋代学术思想文化之分合见解深刻且独到,自成体系,尤其是词臣群体内部因党争等外力的分化分裂而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书写(词臣与政治互动的表现是否受到历史书写的影响?)以及南宋词臣与道学家的分化、对立与趋合包括欧苏制词在南宋的典范化,令人心头一喜,未来可拓展的问题也很丰富。不过在采述人际关系、政治文化时有些流于简单与片面,甚至部分词语表达不够准确而忽视政治的复杂面。总之瑕不掩瑜,不失为宋代词臣外部研究的一部力作,很值一读。ps:此著与《周必大历史世界》四五两章参读更佳。
0 有用 商山早行 2024-09-26 15:21:54 上海
在图书馆新书区偶然看见的,翻了翻发现很罕见地给了王珪不少的篇幅,遂读之。着重看了前三章,多有启发,尤其是1.2、2.1、2.2,写得很细致,视角、论证与结论大体上也是融洽的。试图刻画政治与文学、道统与文统的博弈,但感觉还是侧重现象描述,不算深刻。
0 有用 Downpour 2025-04-18 14:22:21 上海
超出预期,可学!总体来看第二章最有意思,南宋部分也值得参考
0 有用 勉之 2024-07-03 12:42:21 浙江
主要看北宋。“张力”似可视作要领,贯连文献材料并由此步入新天地,于洪流中找寻脱离线性/宏观叙述之真实境况,于幽微处发明人未觉未言之细部,学习。苏门、白居易接受、南宋词科相关皆有启发,然部分篇章稍觉论述繁冗。
0 有用 去年胜赏曾孤倚 2024-05-14 21:15:32 湖北
大体持正允洽,多以一则或数则材料领起,亦是一法。唯西昆一节颇牵强,盖诗风并非尔疆我界、绝无融通,昆体与翰苑诗风亦不可等同。作者似乎颇爱张力、分野二词,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 有用 爷晚晚 2023-08-28 08:40:00 陕西
许师的新书,不知毕业前是否能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