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有本人的文章那必然是打五星啰
不同领域的学人就各自领域创作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水平很参差,语言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风格。总体上,最爱许深老师的那一篇《生命的栖息地,环境史与思想史的对话》
首篇和末篇非常好,中间有几篇限于知识结构实在读不懂,但时有灵光,各章各篇之间的互文关系弱了一些,更像是合集而非思想对撞,不免要沦为闲聊的谈资。
庞杂的编汇,有导导的文章。有的很有意思(尤其医学人类学的),有的太专业太窄难以与一般人的生命经验相联系,就看起来无聊。找到象牙塔和十字街头的平衡点挺重要的,讲述的腔调和姿态同样,有的作者明显还是写论文的模式,没看人下菜碟(所以一般读者读来或许痛苦)。
古典意义的强权建立在丰富人力高效动员基础上,但主要人口被制度性地阻隔在文化教育、自由市场和政治参与之外,社会潜在的高度多样性无法实现,文化创造维持低水平和慢速度的发展;25位作者的20篇文章涉及多领域分为4部分:人的境况、重新连接、在世界中和经历未来;对无法控制的事物制造可控感,对无规律制造规律感,接受不完美降低自己的要求;中国家庭中的扩张式人格会笼罩家人,一个靠自己的时代要增加个人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转型;卡夫卡:书写文化制造人与幽灵的交流,而非真正的人与人的交流;普通人自以为是为残障人士的设计成为灾难的很多,比如外骨骼;狗的驯化是人与狼彼此驯化而非仅仅是人的愿望实现,伴生由此而来;智力不同于智慧,聪明未必理性,爱智行为的背后是相信智力即善,科学开发的反面是带来污染和毁灭等恶劣后果关键在人……
再读一遍还是觉得很有趣
比起给出答案这本学术科普论文集呈现了极高的问题意识!现代性与时间感,传播学与身体性,实验艺术的主体性,动物视角的人类学,医疗与看护,神经科学与立法,声音研究的多角度切入,数字未来考古学的转向,残障与老龄化,乡村的未来,电子游戏的超越性等等。新鲜且重要的各种话题,总有一篇会带给你思想的冲击和人性的感动!
学术多声部
身体研究和物种间民族志两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刘华杰和蓝江写得不好👎……
非常好看!
安孟竹和蓝江的文章很有启发
在一个习惯(其实是被习惯)了一统的国度,“复调世界”生发着、蓬勃着差异与多样。既然“夫子推而行之”,我们又怎么可以袖手不前呢? 采访➕综述➕文章的集合,都是时下非常“热门”的议题。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舒畅的书了,正是因为它们最初发表在报纸上,丢掉了书袋,文风简略但不单薄,思路清晰,最能凸显多学科的风采。这本第一次集结我愿称之为“问题清单”,如果没有选题的同学就请参考这本书吧!
虽然并非学术期刊,但《信睿周报》的质量却并不比某些所谓的核心期刊差。在这本《复调世界》中,更是精选了二十篇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章,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文章有以下几篇:一是张慧和黄剑波关于焦虑的阐释,我们目前正处于一种失序和不确定的时代,诸多民众都时常会有焦虑的情绪,无论是中年人还是青年人;二是刘华杰关于博物学的倡导,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至上主义或唯科学论是不可取的,博物学也应当在正规教育和科研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三是郦菁关于时间性的探讨,文中依次分析了中世纪的宗教时间意识、现代化以来的进步主义和20世纪下半年以来的当下主义,尽管分析的背景主要是西方社会,但对于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同样也能有所启发。
第一个100期纪念
很好的文集
不同topic水平过于参差
有几篇很精彩~
喜欢关于焦虑和时间性的两篇文章。其他文章多以散论为主,看不太习惯。
多学科的新奇与冲击。
> 复调世界
3 有用 Prunus d 2023-12-12 20:38:07 北京
有本人的文章那必然是打五星啰
2 有用 世宗大王 2024-01-01 17:34:15 北京
不同领域的学人就各自领域创作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水平很参差,语言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风格。总体上,最爱许深老师的那一篇《生命的栖息地,环境史与思想史的对话》
1 有用 多云 2024-03-20 16:36:57 安徽
首篇和末篇非常好,中间有几篇限于知识结构实在读不懂,但时有灵光,各章各篇之间的互文关系弱了一些,更像是合集而非思想对撞,不免要沦为闲聊的谈资。
0 有用 海风 2024-02-26 16:23:32 北京
庞杂的编汇,有导导的文章。有的很有意思(尤其医学人类学的),有的太专业太窄难以与一般人的生命经验相联系,就看起来无聊。找到象牙塔和十字街头的平衡点挺重要的,讲述的腔调和姿态同样,有的作者明显还是写论文的模式,没看人下菜碟(所以一般读者读来或许痛苦)。
0 有用 烟斗客甲 2023-08-21 14:30:34 上海
古典意义的强权建立在丰富人力高效动员基础上,但主要人口被制度性地阻隔在文化教育、自由市场和政治参与之外,社会潜在的高度多样性无法实现,文化创造维持低水平和慢速度的发展;25位作者的20篇文章涉及多领域分为4部分:人的境况、重新连接、在世界中和经历未来;对无法控制的事物制造可控感,对无规律制造规律感,接受不完美降低自己的要求;中国家庭中的扩张式人格会笼罩家人,一个靠自己的时代要增加个人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转型;卡夫卡:书写文化制造人与幽灵的交流,而非真正的人与人的交流;普通人自以为是为残障人士的设计成为灾难的很多,比如外骨骼;狗的驯化是人与狼彼此驯化而非仅仅是人的愿望实现,伴生由此而来;智力不同于智慧,聪明未必理性,爱智行为的背后是相信智力即善,科学开发的反面是带来污染和毁灭等恶劣后果关键在人……
1 有用 shinefornow 2023-06-14 11:17:32 北京
再读一遍还是觉得很有趣
2 有用 Lillian 2023-06-06 15:26:13 陕西
比起给出答案这本学术科普论文集呈现了极高的问题意识!现代性与时间感,传播学与身体性,实验艺术的主体性,动物视角的人类学,医疗与看护,神经科学与立法,声音研究的多角度切入,数字未来考古学的转向,残障与老龄化,乡村的未来,电子游戏的超越性等等。新鲜且重要的各种话题,总有一篇会带给你思想的冲击和人性的感动!
2 有用 蓝蜴 2023-06-08 22:06:05 广东
学术多声部
0 有用 暗黑力量大师球 2023-06-27 14:15:37 北京
身体研究和物种间民族志两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刘华杰和蓝江写得不好👎……
0 有用 🍒 2023-06-29 23:59:22 河南
非常好看!
0 有用 社会学菜鸡 2023-06-29 14:53:38 湖北
安孟竹和蓝江的文章很有启发
1 有用 Accélération 2023-06-26 16:01:48 北京
在一个习惯(其实是被习惯)了一统的国度,“复调世界”生发着、蓬勃着差异与多样。既然“夫子推而行之”,我们又怎么可以袖手不前呢? 采访➕综述➕文章的集合,都是时下非常“热门”的议题。
1 有用 shichalo 2023-07-26 15:20:39 四川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舒畅的书了,正是因为它们最初发表在报纸上,丢掉了书袋,文风简略但不单薄,思路清晰,最能凸显多学科的风采。这本第一次集结我愿称之为“问题清单”,如果没有选题的同学就请参考这本书吧!
1 有用 Entzauberung 2023-07-24 16:45:58 重庆
虽然并非学术期刊,但《信睿周报》的质量却并不比某些所谓的核心期刊差。在这本《复调世界》中,更是精选了二十篇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章,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文章有以下几篇:一是张慧和黄剑波关于焦虑的阐释,我们目前正处于一种失序和不确定的时代,诸多民众都时常会有焦虑的情绪,无论是中年人还是青年人;二是刘华杰关于博物学的倡导,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至上主义或唯科学论是不可取的,博物学也应当在正规教育和科研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三是郦菁关于时间性的探讨,文中依次分析了中世纪的宗教时间意识、现代化以来的进步主义和20世纪下半年以来的当下主义,尽管分析的背景主要是西方社会,但对于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同样也能有所启发。
2 有用 JX 2023-06-10 23:00:55 上海
第一个100期纪念
1 有用 Ranciere 2023-06-20 18:29:28 河北
很好的文集
0 有用 Hugh0120 2023-09-23 10:54:06 广东
不同topic水平过于参差
0 有用 食菠萝 2023-09-27 15:12:02 江苏
有几篇很精彩~
0 有用 林捕鱼 2023-10-08 12:52:40 广东
喜欢关于焦虑和时间性的两篇文章。其他文章多以散论为主,看不太习惯。
0 有用 一卷残书惹夜归 2024-08-28 23:20:38 福建
多学科的新奇与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