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诉讼惯例研究》(陈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系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2023年2月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法学学科发展。”《宋代诉讼惯例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立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断,为当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历史镜鉴和理论支持。就学术价值而言,该书旨在拓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力量;就实践意义而言,该书是为贯彻德法兼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动“新文科”“新法科”发展,构建“法治学”学科体系的有益尝试。
宋代诉讼惯例是指两宋诉讼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为官方和民众普遍认同并加以恪守的各类习惯性规则。该书立足中国古代诉讼规则的生成、发达与运行,以两宋时期(960年—1279年)为历史剖面,以诉讼文明为研究视阈,以诉讼惯例为具体对象。通过勾勒宋代诉讼法律文明的历史图景,诠释诉讼惯例、诉讼制度、诉讼观念、诉讼文化、诉讼学理等元素的交互关系。经由系统考察唐宋时期诉讼规则继受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历史轨迹与后世影响,最终查明我国固有诉讼规则之发展规律、适用状态、演进模式、转型格局等,为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实现提供理论诠释和历史镜鉴。本书全景式展示宋代君臣长期秉持的“祖宗之法”,在司法领域形成、运作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生动图景。剖析了中国社会自“中古”转入“近世”之际,“故事”等惯例性规则在法律创制、法律适用、法律实践等领域之地位、功能与价值。本书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滋养和历史镜鉴,研究中搜集的宋代官箴、法谚、案例、数据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可以通过多种现代传媒途径予以直观展示,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重要素材。
该书是作者继《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和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又一力作。《宋代诉讼惯例研究》入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选介汇编》(2021年),在《现代法学》《法律科学》《证据科学》《法律史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阶段性成果,能够起到法治宣传教育、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