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后浪 2024-01-04 17:23:41 北京

    将人类大家族视为一个整体,展现文化的多样面貌,剖析文明的共同命运。

  • 0 宝木笑 2023-12-15 10:47:21 山东

    何塞在书中反复强调“欲望”和“文化”的关系,并最终提出一个核心概念——人类文化演变学。他并非要写一部文明史,而是要找到一种文明的共振,他研究的是这种共振背后共同的原因,即文化的史学流变。这并非是一种臆测,而是在人类文化演变史中,安置个体和群体“欲望”的课题,往往带有极大的共性特征。有些重大的顽瘴痼疾,根植于普遍的需求或愿望,与人类的存在相互交织,贯穿整个历史,不断出现、消失又重现。毫无疑问,这给文化演变学提供了逻辑自洽的阶梯,何塞将其最终定义为“文化基因”,认为“文化基因”是这个驱动力的最初和恒久的缘起和载体。文化的演变向我们展示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而这也是伟大的斯宾诺莎提出“人类的本质是欲望”的根由。

  • 1 bookbug 2023-11-01 23:30:36 北京

    不论从任何角度为人类做传或写史,都只能挂一漏万,成为简史。本书选取的角度是全球视野下广义的文化演进,特别是宗教和思想层面的梳理,对横向比较、纵向变革及互相融合都讲述得比较清晰。比如三教同宗不仅因为有着共同祖先亚伯拉罕,还包括“信仰型宗教”这一将人类置身于主面前并信仰主的核心思想也是一致的,这与中华长青哲学式的智慧宗教或印度的密契主义宗教都有本质区别。不过作者认为人类史的文化演变一直是种进步与倒退交织的缓慢过程,一方面是由人类对超越局限的渴望推动着创新、扩张、进步,包括欲壑难填的消费主义乃至战争、杀戮等泥沙俱下,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境界,并不断重新定义人之为人的存在意义,即道德或尊严。数千年人类史几乎一直伴随着两者角力,不进则退,因此人类面对充满未知的未来,至少要知道尊严与道德的方向,不可偏离。

  • 0 鱼的九思 2023-12-26 10:55:37 北京

    废话太多

  • 0 阳极-半导体 2023-12-26 22:14:31 北京

    知识论本就死路一条。 何塞•安东尼奥•马里纳(José Antonio Marina),哲学家,教育家。他致力于发展一种由神经科学推导至伦理学的智力理论。他主张,人类智慧所追求的并非知识,而是幸福与尊严。

  • 0 虾米 2024-01-10 10:16:06 上海

    本书不是世界通史,而是文化演变史,用作者的话来说,系“关于人类试图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满足期待的历史。”作者为此提出“客观幸福”(“主观幸福”言人人殊),引入“博弈论”,观察人类“工具箱”中的哪些物质和思想工具可以达成正和博弈,哪些属于零和乃至负和博弈,从而为“客观幸福”指明道路。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借鉴的“元认知”是本书的核心概念,它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一切制度包括那些打着自然名义的都是人造的,且人能“意识到”它们是人造的。“元认知”的目的在于对“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展开历史的、空间的分析和批判,反对狂热、盲信和教条。作者的态度很明确——任何“法宝”都难以一劳永逸,而人类演化正是在试错、筛选、保留和创造的持续过程中进行。与福山的预判不同,历史从不“完结”。

  • 1 卵中雀 2023-10-29 13:35:54 湖南

    好无聊一书……

  • 0 韧勉 2023-10-15 17:16:21 北京

    本书从人类学入手,以文化演变学梳理人类历史进程,希望输出一种价值判断,即个体应活在道德的层面,而道德层面是象征性的,是被捏造出来的,因此只有当我们去维系它时,它才能够存续。“这个特别的造物和科学、技术、经济等处于不同的层面。它是一个构成性论断。“尊严”的概念出自历史的经验,且和个人的经验密切相关。而无论是感观的、激情的、情感的、美学的,还是宗教的经验,都是新技术难以涉足的领域,因为技术长于处理信息,但不善于理解价值。它是一项规划、一个虚构的救赎,也是针对追寻客观幸福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接受它,也可以不接受。对人之尊严的承认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希望避免恐怖的处境,那么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该如被赋予了内在价值的人一样——这就是“尊严”一词的含义。

  • 1 Creative 2023-11-12 19:33:42 广西

    幸福分为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这是没错的。

  • 0 死透气了 2023-10-18 03:46:38 湖北

    作者的分析框架可以说是平淡无奇,但一章一章读下来,还是被作者广博的知识所折服。

  • 0 陆钓雪de飘飘 2023-10-18 22:00:19 山东

    正是在佛罗伦萨,诞生了被后世称为文艺复兴的运动。文艺复兴的重要性超越了国界,因其照亮了我们希望理解的欧洲的特殊命运。专家们曾就文艺复兴究竟是文明的演化还是文明的断裂这一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14世纪的许多文人求助于古代文化,以期化解当时世界的危机。后世称他们为人文主义者。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许多研究中世纪的学者已经指出,这种对古典时期的兴趣起源于中世纪。艾蒂安·吉尔森曾提出中世纪人文主义的概念。伟大的科学史学家皮埃尔·迪昂 曾论证哥白尼、笛卡尔和伽利略的研究,是对14世纪巴黎物理学家和牛津逻辑学家的工作的延续。但事实上,当时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时代即将到来的预感,其中包含着对幸福美满的期待。 但事实上,当时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时代即将到来的预感,其中包含着对幸福美满的

  • 0 陈钢 2023-11-26 13:50:28 浙江

    这类书对历史的跨度过于宽泛,所以线条都非常的粗。最喜欢是下面这一段:战争胜利后,真正的获益者是谁?那并不是民众。实际的受益者只有君主,抽象的受益者有国家、民族或宗教等。文化演变的悖论之一在于君主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往往相割裂,而我们对这一事实几乎束手无策。

  • 0 不解释 2024-04-18 18:40:27 广西

    前边的章节好像显得有些仓促,但是越接近近代我觉得对我的启发就越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