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大夫画家与宋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儒学为本,讲求『清高』之气;既学道又参禅;好与诗人、高僧和道人往来;佛道的『出定』、『厌求』、『无为』的出世观念渗入其髓;同时在世俗追求上他们倾向淡于仕进、优游林下的逍遥状态。
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忠于宋元文人画新的传统,另一派是崇尚南宋院体复古;但『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一个更高阶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与仇英,因为地域之便,他们皆出之于自然且名当时而传后世。
董其昌在跋杜琼《南村别墅图册》题曰:『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石田先生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吴门画派』一说看来出自董玄宰,也有后人将其与明末出现的玄宰领衔之『松江画派』合称为『吴派』,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一带从事绘画活动,苏州古为吴地,生其间者,得其灵淑之气,故又称沈、文、唐、仇四人为『吴门四家』。但也有言,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其间除沈周、文徵明具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而具备不同风格的大家,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吴门画派』是一个由文人画家、职业画家、画工组成的群体,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要求艺术家在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在中国的传统中,艺术家特别强调人格品性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人格品性的优劣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标准。
中国历代书画家大都是文人,而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为质之感性形式,质为文之精神内容。文之质,为文人之品格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讲,便是由艺术家代表的文化人格。这种评价标准的出现,振兴了文人画,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而『明四家』沈、文、唐、仇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就是当时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
他们主张『书画同源』或『书诗画一家』之说,唐寅曾言:『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他们文才卓绝,往往自作题画诗以应景或寓寄思想;在落墨上,他们有『用笔刚柔并进』,以劲健之笔写清丽柔情,确实可以大书一笔。
『明四家』的艺术思想和绘画理念,在中国画坛上的振聋发聩:以他们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几乎影响了明清四百年来画风。特别是文徵明的后裔和弟子如文嘉、文伯仁,均系吴门画派的嫡传后人。
晚明以董其昌、赵左、陈继儒为代表的松江派或华亭派,皆被视为吴门画派衍生的后继支流,甚至一些地方画派都受其影响,即便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和四僧,以及汤贻芬、奚铁生、王定、方熏、黄易等人也不例外。
『明四家』遵循文人画传统,以自然山水为载体,主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意识与主观追求:或澄怀观道的哲学思辩,或怡情养性的文人情思,但每个画家所处的环境及主观差异,具有抒林泉之志作用的山水绘画才有纷繁的样式类型,所以也使得中国绘画的内涵与外延有了特殊的传承价值。
本书精装八开大本,收录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传世作品共七十余件,皆为各地博物馆所藏,不仅有整幅,更有精彩局部图供观赏。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