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其《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一书中指出,“游戏早于文化”“一切游戏都有某种意义”。于人类而言,游戏不仅是人类学习的起步,游戏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内容。尽管如此,诸多“学习科学”类成果并没有给予“游戏”以应有的地位,游戏的学习价值也就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诚然,随着人类知识的累积和丰富,学习的复杂性和目的性对游戏的学习价值提出了挑战,但“挑战”不能作为忽视“游戏”学习价值的理由,反而应该基于新的环境、条件和要求探索“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然而,现实的盲目主义和功利主义又把这种“应该”遮蔽了,以致于对游戏与学科学习的融合探索、研究浅尝辄止、流于形式,而将“游戏”与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探索和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历史学科教学中“游戏化”的探索是近年来历史教育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跨学科性鲜明、技术综合程度深、创新趋向高等难题,能在实践中切实进行的“游戏化”历史教学探索和研究实属不易,而能取得一定成果者更是十分难得。东莞市外国语学校历史学科组在张宏杰老师的带领下,坚持把“游戏”的思维、技术和原理运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而作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改进,探索出了“历史游戏化教学”,致力于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成为“头号玩家”,从而使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态得到优化,并为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探索和示范了一种新路径。显然,这在游戏与历史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面是独树一帜、独占鳌头、独具综合价值的。
我有幸较早了解和学习到这一成果,并有机会在其游戏化课堂教学中有所体验,多少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和思考,深感宏杰老师和学科组的探索方向、方式以及扎根课堂探索“历史游戏化教学”的路子,是值得学习、研究和推广的。
首先,“历史游戏化教学”从文化意义上审视“游戏”的教育价值,用“游戏”之术探索历史教育之道。“历史游戏化教学”将探索过程的基点定位于文化视野,自然也就有了中西文化比较意识。从中国文化视野来看,“中华民族创造的游戏方法和玩具就如同中国其他的文化元素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记,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体力游戏、智力游戏还是生活游戏都非常丰富且源远流长。但是,由于“游戏”的负面作用与“应试教育”的需求有所抵牾,“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日益分道扬镳。”从国际文化视野看,“游戏”在世界各古文明发展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和教化作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审视“游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发挥“游戏”的教育和学习价值,从而将“游戏”的技艺上升到教育的本质,也使得本研究进入到教育文化的高度。
其次,“历史游戏化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探索“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历史教育建构之路。“历史游戏化教学”的重点是将游戏的原理、思维和技术引进历史教学,从而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教育质量。显然,这个项目是将游戏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学术建构,也就是本项目重点探讨的问题——历史游戏化教学课程体系,从七个方面探索论证了历史游戏化教学的可能性、着力点和课程建设,立体展现了“历史游戏化教学”的课程结构和探索过程,同时全程展示了基于“历史游戏化教学”改进历史教育生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这就在更高、更广、更深层面产生了历史教学、学习和课程的综合建构效果。
第三,“历史游戏化教学”将“游戏”置于学习科学的视域中,致力于改进和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鹄,都必然要通过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游戏化教学”是通过大量教学案例来反映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游戏化教学”项目更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甚至是基于“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学习方式改进,这比推出、照搬某种模式,让学生削足适履的改进要高明、科学很多,因而具有重要的方向性价值。这是本书读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也是本项目的核心成果。
从历史教育研究的角度看,“历史游戏化教学”具有将理论、实践与教育追求相融合的范式性经验。
第一,注重从“游戏”到“游戏化”的原理性探索。教学改革既是解决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真正有效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现象深入到教育原理层面,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推进有效的教学改革实践。“历史游戏化教学”探索从对游戏的理论认识开始,对经典游戏理论(生活预备说、“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复演说)、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游戏思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游戏思想)、当代游戏理论(元交际理论、行为适应理论、游戏觉醒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游戏化教学理论,从而为“历史游戏化教学”探索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石。
第二,注重“游戏”与历史课程的融合与建设。“历史游戏化教学”在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人的游戏化教学思想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游戏化教学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并结合“双减”、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学习效能等教育实践具体问题,对游戏化教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价值做了全面分析,从而为项目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正是由于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分析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历史游戏化教学”探索就不仅仅是传统历史教学对“游戏”的某种借鉴,而是基于此的教学和课程建构。在课程建构方面形成了“沉浸式历史游戏化课程体系”,“将游戏元素、游戏机制、游戏设计理论与学习者历史学习活动相融合,创设对话式学习情境,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追求教育性与趣味性平衡进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经验。”在教学建构方面,则探索出了不同类别的“沉浸式历史游戏化课堂教学”,以及“历史游戏化卡牌复习课”“历史游戏化活动课”“嵌入式游戏”等,还设计了“沉浸式历史游戏化作业”,探索和践行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第三,注重在“游戏化教学”中尝试和突破跨学科教学实践。任何教学改革,一旦深入到基本原理和理论层面,必然会打破学科壁垒,运用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育质量。通观“历史游戏化教学”探索中形成的大量的教学案例,跨学科教学实践是本项目研究的突出特色和主要成就,也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着力点和生长点。
总之,“历史游戏化教学”探索是一项教育改革综合研究,具有改进学科教育生态、示范教育科研范式、创生学校办学实践的综合价值。因此,这一改革项目不仅成效显著,而且其本身也是需要专门研究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一直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项目研究的进展、成果和实践方面的信息。期间,张宏杰老师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东莞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胡波老师也多次向我介绍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各位老师的慷慨和努力,我甚为敬佩。当宏杰老师向我提出为项目的实施写点学习体会时,这就给了我又一次义不容辞的学习机会。
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我要向广大深深扎根一线、孜孜实践探索、默默教育研究的老师们致敬、致谢!
徐赐成
2022年2月22日
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曲江流饮”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