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中国大书桌 短评

热门
  • 2 胡桑 2024-02-02 23:02:42 上海

    风流可云散,亦可云集,然而终究是云,流动的云,在李庄停歇了数年,投下了短暂的影痕。书中讲到的李庄许多地方都去过实地,特别是林徽因的上坝月亮田家宅,读来感慨万千。

  • 1 珍妮的肖像🦤 2024-04-03 13:25:51 山东

    凝练优美,珍贵文字照片里铺开的,大书桌前的学术精英群像,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永,游寿,庞薰琹……最温情与故事性的一册。

  • 1 鱼的九思 2023-08-11 10:44:48 北京

    极有趣味的细节,岱峻和李庄多年纠缠的集大成。

  • 1 林里的Liam 2023-07-09 21:21:45 山东

    《发现李庄:一张中国大书桌》多年走访李庄搜集口述资料,历史感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又不乏人文温情。有些照片是作者亲自拍的有些来源网络上,更有当事人亲朋提供的资料,书中统一采用黑白色,不禁心头发酸。

  • 0 丸子书阁 2023-08-08 18:03:49 广东

    书中细叙了战时动荡时期李庄的学术研究岁月。历史的严谨之处在于细节,历史的动人之处也在于细节。北大文研所的动迁,傅斯年、曾昭燏、庞薰琹和尹焕章等学者的治史治学,李庄的生活和文化生态的变化,诸多掩藏在书信、档案、悠远的记忆和口述言说之中的景象与经历,通过岱峻先生以纪传式的叙述中,透过历史的烟云,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 1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4-01-24 09:25:21 北京

    《李庄三部曲》第二部侧重“生活”。其中,史语所灵魂人物其实是两个,傅斯年和陈寅恪。陈寅恪各种原因不愿意来李庄,为此与傅斯年心生罅隙。李庄的“学二代”生活很有意思,比如梁从诫的回忆李庄是童年启蒙的地方,熊孩子的乐趣,跑到山上看长江;李光谟与李济割裂,骨肉分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计划缘起之一来自10多天的李庄之旅,也找到了第一个合作者王玲。该去李庄走走看了。

  • 0 Hesperia 2024-05-07 18:46:01 四川

    這一本看得很惆悵⋯⋯每一章都是人物迷你編年史,短短幾頁紙概括完一個戰亂時期學者的一生⋯⋯最後出國和沒出國的都挺慘的⋯⋯

  • 0 奶酪蘑菇焗饭 2024-08-14 21:43:46 浙江

    wx读书搜资料搜出来的。读了两页还是那股味道。也不知道为啥分这么高。

  • 0 ay 2024-08-24 23:53:35 河北

    游寿、尹焕章、曾昭燏三节最好

  • 0 小道士 2024-09-02 22:08:51 湖北

    想起许多年在学校图书馆看南渡北归三部曲的日子 旧时人物,总是雨打风吹去

  • 0 星星之火 2024-07-13 12:00:45 四川

    在战乱纷飞、生死存亡、物质匮乏之际,依然能潜心治学,保留文化血脉,令人无比的敬佩。当读到战后傅孟真先生生活清贫,赶稿挣稿费,买布织一条毛裤以御寒,不禁潸然泪下。

  • 0 2024-05-16 02:11:55 北京

    这本主要是论人的,有一些作者自己的偏见…信息量还是大的!

  • 0 卿云烂兮 2025-01-10 14:08:20 四川

    比第一部好些。

  • 0 Roxanne 2025-03-07 23:15:26 北京

    很感动……

  • 0 石曙晨 2024-09-05 08:11:44 吉林

    感动,感叹。

  • 0 2024-09-10 11:24:00 上海

    去李庄前两周在书店看到这套书,选择了先读这本,记述了寓居李庄前后半个多世纪的史语所、中博院、营造学社学人故事。山河破碎贫病交加中的坚守令人动容,外患已除内忧不绝下的踌躇更令人叹息。 不是很喜欢作者的文字,但对重现那段历史所做的贡献足以名垂青史。 为中华文明不绝打五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