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的书评 (37)
文学创作四十年的作家,教我们的五个写作技巧!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塔洛·卡尔维诺应美国邀请前往哈佛大学开展文学创作的讲座。作为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卡尔维诺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因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 他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作品融合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
(展开)
浅谈未来主义和OuLiPo的影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依然记得十年前刚刚打开这本书时,卡尔维诺的思想如同钻石那般在我面前闪耀,十年就这样如风逝去了,我受此书的影响放弃理科,读了中文系,立志研究西方文学,并开始学习法语,前往欧洲……即便如今再翻开此书,依然能感受到往日心绪非凡的荡漾,别无二致,因此当我听到有人... (展开)“我们是可怜、不解的羽毛笔,/小剪刀和悲痛的削笔刀”
把喜欢的句子摘出来。 帕尔修斯的力量永远来自他拒绝直视,但不是拒绝他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他随身携带着这现实,把它当作他的特殊负担来接受。 对昆德拉来说,生活之重主要在于束缚,在于公共和私人束缚所形成的密集网络,它愈来愈紧的将我们包裹起来。他的小说向我们展...
(展开)
谈一谈黄与杨的翻译,并另作试译
刚开始看的是黄灿然的译本,读得不太顺畅。后来找来杨德友的译本,对比着一起看才觉得能把握完整的意思。比较两个译本,感觉杨的遣词更讲究凝练一些,但是句式冗长糅杂,且偶见语义上的翻译错误。黄译本能看出在试图重新理顺语句,以符合中文表达,但是有时稍显啰嗦,节奏感欠...
(展开)
未来之文学(借个地方整理旧文)
现在又不少人认为文学已死。诗人叶匡政06年在其博客发表了一篇文章:《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说如今“没有了文学等级,没有了文学体裁,没有了诗人、作家的身份意识,没有了文学史”,在宣布“文学死了”之时提出“一个人人平等的互动文本时代已经到来!”08...
(展开)
干货:《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各章节解读及归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看完本书全文后,我详细做了七千字的书评。其中包括各章节精华字句的赏析解读,也包括了每一章节的总体解读、归纳、提炼。 为减少诸君阅读量,先不放上字句部分。 以下归纳解读仅供参考,转载或使用等请联系作者。 【第一章:轻】 #一,我们缘何需要轻的文字# 在民间想象力中... (展开)我看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新千年文学讲义,是类似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作者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融合在对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的回顾中,以授课的形式讲出来。 第一讲《轻逸》我印象最深,作者把他心中的文学的意义,通过一个神话故事讲出来。在马尔维诺心中,神话的高度概括同时又不失内涵的轻松感,是...
(展开)
价值与意义之海——文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句话概括:卡尔维诺在世界文学脉络中谈论其所珍视的文学品质。 读后感: “我对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得,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特殊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卡尔维诺 我在写全文脉络的时候,既觉得吃力又觉得心累。因为要把卡尔维诺那精巧、富... (展开)卡尔维诺谈到的“离题”是“构筑迷宫”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卡尔维诺谈到的“离题”是在第二章“快”的末尾,以这样亲切谦和的口吻开始叙述—— 我在开头说过,我挑选来作为我演讲的题目的每一种价值或优点,并不排斥其反面。在我向轻致意时,也隐含我对重的尊敬,因此我在这里为快辩护,并不表示我否认拖延的乐趣。文学已为放慢时间的进... (展开)“物理速度”与“精神速度”
“速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在现时代的生活中,“速度”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名词,它常常被当做一个动词来使用。于是就有这样的场景:当我们觉得某人慢腾腾的时候,会带着急切的口气说:“你速度!”——“速度”本身带有一种力量,加速人们迟缓的行动。 然而,在卡...
(展开)
他为后来者预备观念行囊
由于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涉及的文学人物较多,其中大概有一半以上,我缺乏必要的了解,听卡氏滔滔不绝的引述与破解,总觉不很过瘾,也许一位意大利读者能更方便地理解他,到了我这里,就只能宏观地结交,好比是站在自家阳台远远听见街角有人低语,只能结合那低语...
(展开)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文字的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读过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这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作者,能把一个荒诞的故事说的自然流畅、不着痕迹。但是这三个寓言似的故事立意都很简单,所以我并不会觉得有多么的伟大。之后又读了他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一头雾水,里面提到的作者和作品完全陌生不说——... (展开)2010/5/19 我们永远在词不达意地相爱
我们总是习惯用一件事物去说明另一件事物,一个符号或者替代,这样才能让别人了解我们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似乎我们永远远无法让别人了解我们的内心真实,就算舍弃一切符号和代替,我们还需要通过语言,那么,语言就是不可替代的精确了吗?不,“语言一出口即是谎言,真相只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