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罗兰·巴特的书评 (9)

反叛逻格斯中心主义的罗兰巴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感谢出版社赠书,能让我拿到如此简洁、明细的一本导读。在今年阅读的众多导读中,汪老师的这本书有着太多的优点,我仅挑出几个来谈。 第一, 整体书布局明细简洁。第一章讲解巴特的历史,第二章到第六章则是讲解理论的变迁史以及如何阅读每个时期的罗兰巴特。 第二, 整部... (展开)
通向罗兰·巴特的捷径(?)
读这本书是离罗兰·巴特最近的一次。在此之前,我大多都是从西方文论书里了解巴特,譬如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等等,知道他作为结构主义的“叛徒”,着实给文论编写者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应当把他放在“结构主义”一章里,还是放...
(展开)

汪民安的巴特:一种身体姿态
谈论《符号帝国》的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 《符号帝国》确实可以看作是巴特在法国思想舞台幕后的一次休息,一次调整,一次暂时放松。总之,巴特放弃了那种有针对性的理论姿态,在此,他不用慷慨陈词,不用辩驳,不用宣言,也不再激进了。巴特从一个理论语境中脱身而出,他找到...
(展开)

Roland Barthes par (by) Wang Minan
从结构到解构,从文学到文化,罗兰·巴特的眼光一直是法国文论界一道独特的存在,带领我们走出那些俗套的条条框框,迈入一个又一个满足耳目口鼻之欲的奇妙天地。本书的作者汪民安难道不也拥有这样一种灵动的气质吗?他像巴特审视生活中的各种神话那样看到了冰箱、电视、洗衣机...
(展开)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条理论缺口处的逃逸线 《谁是罗兰·巴特》原名《罗兰·巴特》,于1999年首次出版,是汪民安教授的首部出版作品,多次的重版说明这本罗兰·巴特的导读确实是读者赖以入门巴特的重要作品之一。 整本书的结构是一个顺时间线的三段式论述。在中段作者从巴特的作品切入,除了简要... (展开)
谁是罗兰·巴特?你去问汪民安吧!
谁是罗兰·巴特? 这个书名太有意思了!你正在路上边看手机边走路,有人突然拍了拍你的肩膀,问:“谁是罗兰·巴特?” 讲真,我不太知道罗兰·巴特是谁,我只在大学的《现代西方哲学史》课上隐隐约约听说过他,大概是研究符号学的哲学家,对了,他写过有关符号学的作品,包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