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的书评 (6)

洗闲阁 2023-11-19 15:20:32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秘密 ——读 《2666》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秘密 ——读 《2666》札记 伟大的小说总是走在读者的阅读经验之前。 相对雷蒙德·卡佛的“极简主义”,欧美文学评论界大腕詹姆斯·伍德发明的新词“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就被人称为“极繁主义”,其小说特征是“故事复杂庞大、人物夸张怪诞、情节离奇散乱,但题...  (展开)
居居有在看书啦 2024-01-03 15:15:44

我们都活在《2666》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2666》实在是将波拉尼奥的才华展示的酣畅淋漓,五个完全可以独立的故事,每一个都有其完整的构架和无数细节,但这五本又相互层叠(个人认为“交织”不妥)在一起,就像不同的图层带着不同的信息,最后合并起来,使得整个《2666》宇宙从最...  (展开)
Regina 2023-12-10 11:13:53

reading

2023.12.10 终于读完第二本。显得第一本既轻松愉快又故事性强。第二本明明最薄,却好几次读不进去。主角头脑里的声音和思辨总是让我卡壳。 读第二本的过程中去了一趟书店里的波拉尼奥书展,了解他的生平,翻阅其他的作品,又买了一本「护身符」。回来接着读第二本的时候,觉得...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伊府掌事大丫头 2024-01-27 00:43:11

2666 (1/5)文学的意义是看见自己

这是我头一回接触智利文学。 作者波拉尼奥曾向出版社要求将这本书分册出版,以便他的孩子能定期收到版税。我目前读了一册,我觉得作者提出这样的要求,恐怕也与他的性情有关。整本书,他都在吊着读者的胃口。 故事讲的是一个传奇的作家阿琴波尔迪,这个顶着意大利姓氏的德国人...  (展开)
未晚书斋 2023-12-23 07:19:38

在2666年的丧葬之地,死亡和遗忘一切的世界

#读书 波拉尼奥《护身符》中有一段话:“这时格雷罗居民区特别像墓地,但不像1974年的公墓,也不像1968年的陵园,也不像1975年的坟场,而是像2666年的丧葬之地遗忘在死者或未降生之人眼皮下的公墓,想忘却一点什么,结果却遗忘了一切的死亡眼皮下的公墓。” 《2666》全书分为五...  (展开)
Lenileni 2024-05-29 02:36:06

抽象的暴力,通灵的碎片,无望的个人史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大概两年的时间没有读过小说,最近发生了奇怪的对照,同时读安妮艾尔诺的半生回忆和波拉尼奥最后的长篇,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位,都有书写战后的某个作家或者普通家庭的生活,就好像有巨大的障壁,法国人和德国人一直有的那种,或者我们以为女性男性文学在风格上永远的那种...  (展开)

订阅2666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