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斯拉沃夫·卡拉斯拉沃夫(Георгий Славов Караславов,Georgi Slavov Karaslavov,1904.1.12~1980.1.26),保加利亚作家、剧作家、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1961),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文化工作者(1963),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英雄(1974),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59、1964)。季米特洛夫奖(1950 、1959)和三次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勋章(1959、1964、1974)获得者。
生于奥斯曼帝国普罗夫迪夫省帕尔沃迈镇迪贝尔村。1922年高中毕业后搬到索非亚居住,同年加入保加利亚共青团。1923年参加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的“九月起义”。1924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卡赞勒克师范学院。1924到1925年在家乡教书,因共产主义活动被解雇。1925到1928年就读于索非亚大学农学农学系,因组织学生罢课被开除。1929到1930年在布拉格继续学业,同时担任建筑工人。回国后任《观察》等刊物编辑,并任索菲亚区党委书记。1946年以上校军衔在文化和科学部门工作。1947至1949年间任伊万·瓦佐夫国家剧院院长,1952至1958年任《九月》(Септември)杂志主编。1958至1962年任保加利亚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和主席。是保加利亚第一至第七届人民议会的人民代表,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团副主席兼主席团成员(1950~1962)。自1958年起担任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其子斯拉夫·格奥尔基耶夫·卡拉斯拉沃夫(Слав Георгиев Караславов)和侄子斯拉夫·赫里斯托夫·卡拉斯拉沃夫(Слав Христов Караславов)也是作家。
格奥尔基·卡拉斯拉沃夫是保加利亚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其大部分作品都是农村生活的写生画,作品在世界许多国家翻译和出版,是公认的现代保加利亚文化理论家。1919年开始在反法西斯和无产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其首部短篇小说集《无家可归》(又译《街头流浪少年》,Уличници,1926)再现了城市贫困郊区儿童的生活,为作者建立了天才进步作家的声誉;短篇小说集《长笛在哭泣》(Кавалът плаче,1927)反映了1923年“九月起义”的民族悲剧;短篇小说集《地狱》(Изчадия адови,1932)、《两条战线》(На два фронта,1934)和中篇小说《塞尔科》(Селкор,1933)曾被警察没收,作者也因《塞尔科》入狱。长篇小说《曼陀罗》(又译《麻醉剂》,Татул,1938)、《儿媳妇》(Сноха,1942)遵循保加利亚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力描绘了君主法西斯政权时期保加利亚乡村生活中的悲剧。《儿媳妇》曾获得沙皇鲍里斯三世亲颁的“月桂枝”文化奖。系列小说《普通人》(Обикновени хора,1~6卷,1952-1975)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60年代保加利亚人民生活的史诗般的画面。其短篇小说集《乡村故事》(Селски истории)和中篇小说《探戈》(Танго,1948)尤其受大众欢迎。此外尚有《我们的结束》(Свърши се нашата,1946)、《新路》(Нови пътища,1959)、《父亲的罪》(Бащин грях,1961)等作品集。其剧作在保加利亚新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儿媳妇》(Сноха,1950)、《加贝罗夫一家》(Габерови,1955)、《沼泽中的石头》(Камък в блатото,1959)、《人民之声》(Глас народе,1962)、《众人的母亲》(Майка на всички,1973)。著有回忆录《与尼古拉·瓦普萨罗夫的会面和对话》(Срещи и разговори с Никола Вапцаров,1961)、《亲戚和熟人》(Близки и познати,1968)《斯米尔年斯基和瓦普察罗夫之书》(Книга за Смирненски и Вапцаров,1971)、《与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的会面和对话》(Срещи и разговори с Георги Димитров,1971),儿童文学有短篇小说《连科》(Ленко,1957)等,以及旅行笔记、小品文、报告、文学和评论文章。此外《儿媳妇》《曼陀罗》《探戈》和《塞尔科》被改拍成电影。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