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268
定价: 78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301340905
内容简介 · · · · · ·
五四思想界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复调,新文化方案多元互歧;二是竞争,各方案之间互竞互渗。本书研究的是以梁启超为核心的"研究系"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我们通常熟知的新文化运动"之外"的运动,其目标和方式都与北大师生辈不同,已超越于(beyond)"民主"与"科学"。但同时,它又不是既存言说中新文化运动的外在对立物,而是创造新文化运动的建设性力量。全书通过对蓝公武、张东荪、张君劢等人及其主持的《学灯》《国民公报》《解放与改造》等报刊的分析,深入阐发“梁启超系”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与主张,呈现了新文化运动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的生态。"研究系"在不同时期成为北大师生辈的反对者、竞争者、合作者,双方呈"竞流相",在五四时期深刻影响着《新青年》,也塑造着整个新文化运动。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创作者
· · · · · ·
-
周月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月峰,浙江海宁人,1979年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04年、2006年先后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7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访学者(2019年),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人(2022年)。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
近五年,在本学科具影响力的《近代史研究》《“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中共党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十数篇,编有《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曹亚伯集》等史料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委托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专项工程”项目,担...
周月峰,浙江海宁人,1979年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04年、2006年先后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7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访学者(2019年),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人(2022年)。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
近五年,在本学科具影响力的《近代史研究》《“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中共党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十数篇,编有《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曹亚伯集》等史料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委托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专项工程”项目,担任“抗战文献数据平台”(https://www.modernhistory.org.cn)副总编。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绪论: 复调的五四9
第一节 复调的五四9
第二节 谁是“梁启超系”?14
第三节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20
第四节 思想的“肌理”26
第二章 立异以求同: 《新青年》的竞争者33
第一节 “不谈政治”与创办“学灯”34
第二节 意外的交锋: 一篇剧评引发的敌意38
第三节 “痛骂”《新青年》: 意气的批评者41
第四节 立异以求同: 《学灯》与《新青年》关系的改善47
第三章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蓝公武与《新青年》同人的互动52
第一节 政论与思想:《国民公报》的转向55
第二节 “吾辈”与机关报:响应《新青年》60
第三节 谁是敌人:批评钱玄同68
小结75
第四章 走向革命之一: 张东荪的总解决方案79
第一节 “非破坏不能革新”: 五四前后张东荪的转变80
第二节 “新式之结合”: 对青年的希望84
第三节 “阶级竞争”: 更新的力量与更新的结合87
第四节 “总解决”及其预备92
小结96
第五章 走向革命之二: 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运动98
第一节 转向新文化运动98
第二节 唤醒各界: 面向平民的文化运动1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 文化运动的方针109
小结114
第六章 欧游求曙光: 重新认识中西的意象117
第一节 求曙光118
第二节 柏格森与倭伊铿123
第三节 悲观与乐观127
第四节 新的计划132
第七章 从革命到改良: 删去“解放”的《改造》137
第一节 整顿《解放与改造》139
第二节 没了“解放”的《改造》144
第三节 从高谈主义到研究问题152
第四节 从反政治到谈政治159
小结: 走向改良166
第八章 型范未定: 化合中西的再造文明之路170
第一节 未必先有预定的型范170
第二节 化合中西的制度试验177
第三节 新心理与旧文化183
小结190
第九章 筑基础与造势力: 文化运动的政治走向195
第一节 缠绕中的文化与政治197
第二节 筑基础: 面向社会中坚分子的文化改造202
第三节 改党造党: “专从文化方面,另造一种新势力”206
小结214
第十章 总论218
一 “调节横流”: 与《新青年》派之关系219
二 形塑新文化运动的建设性力量226
附论 错位的战场: 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232
第一节 引言232
第二节 别有怀抱: 革命方略下的“新文化运动”235
第三节 孙中山与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错位241
第四节 胡适叙述中的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248
第五节 结论252
致谢257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的人也喜欢 · · · · · ·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徐佳贵评《另一场新文化运动》︱动态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叙事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诸师著述 (风君侯)
- 文化漫笔 (森森)
- lu Hsun, modern, modernity (Agere)
- 20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选 (豆友12315)
- 待购书目 (得似浮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6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不知道了 2024-05-14 17:09:11 北京
同三星半。其实“梁启超系”这一视角,文史学界已多有发覆,远者如彭鹏,近者如陈捷,都从研究系立论,故而本书此处其实并无太大新意。说白了,作者是用政治史的方式写思想运动,于是变成了各种人际互动和人名出没的杂烩,对于真正的思想内容则绝口不谈,例如柏格森哲学那部分,进而使科玄论战这一豹尾始终没搞出来。最后,作者还是太过罗式,前面一直在说纷纭复杂。但说到底纷纭复杂不能为一个题目确立价值,否则梁启超就和191... 同三星半。其实“梁启超系”这一视角,文史学界已多有发覆,远者如彭鹏,近者如陈捷,都从研究系立论,故而本书此处其实并无太大新意。说白了,作者是用政治史的方式写思想运动,于是变成了各种人际互动和人名出没的杂烩,对于真正的思想内容则绝口不谈,例如柏格森哲学那部分,进而使科玄论战这一豹尾始终没搞出来。最后,作者还是太过罗式,前面一直在说纷纭复杂。但说到底纷纭复杂不能为一个题目确立价值,否则梁启超就和1919年6月北京的一个报童等价化了。梁启超之所以重要,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是梁启超,他足以在胡适、陈独秀的调外另起一调。从这个角度上说,复调是个不恰当的比喻,说双声部还差不多(类似瞿骏强调的五四京沪两中心)。如果说是彻底的多元化,那等于是同时抹除了这个题目以及其同那个主旋律之间的张力,将一切都化之为了虚无。 (展开)
1 有用 时间缄默者 2023-12-18 11:00:01 北京
序言部分文笔很好。部分内容其实已是该领域共识,感觉还差了点什么,姑且打4星。
1 有用 圣手书生 2024-01-09 16:44:41 广东
思想史怎么写都感觉虚,连大师的传人尚且如此。本书选题非常独到,以往讲新文化运动似乎主角只有《新青年》同人,近年随着研究的细化与深入,视角的开阔与挪移,“复调的五四与新文化”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共识。在这复调之中,梁启超学人群(或称研究系)、国民党实则与新青年同人鼎足而立。整本书的框架不俗套,一切从实际史事中抽绎而出,可谓史无定法的表率!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个博论都只能申到国社科后期🤡🤡
0 有用 沙漠之雪 2024-03-02 11:56:47 山西
虽然为了出版,或者其他的原因,与原来发表时有些改动,但是还是见微知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0 有用 大耳贼 2024-02-11 23:45:45 浙江
大多数章节相当“实”的一部思想史著作,亮点不在于哲理思辨,而是对时人意图、心态离合和言说语境的把握。章节安排也有一些复调的意味。仍延伸出一些未尽的话题:如蒋百里的角色、共学社丛书的编辑、梁与东南学术的关系等。特别是,在此脉络下重观“科玄论战”中《新青年》同人与“梁启超系”的正面交锋。
0 有用 Zoe_zzz 2024-09-12 14:52:38 北京
在“复调五四”的主旨下考察梁启超系的文化运动。梁启超系文化运动大致分成前后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张东荪主导的以社会主义为模型的激进文化运动;后一阶段是欧游归国的梁启超等人主导的稳健、开放、实验性的文化运动。前者是有范式、谈主义、革命的;后者是无模型、解决问题、改良的。但二者都指向政治运动。(大概不是连续成书,章节之间有重复之处;对老师有继承也可以有质疑吧,1920年代还用“士大夫”关怀总觉得有些不妥…... 在“复调五四”的主旨下考察梁启超系的文化运动。梁启超系文化运动大致分成前后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张东荪主导的以社会主义为模型的激进文化运动;后一阶段是欧游归国的梁启超等人主导的稳健、开放、实验性的文化运动。前者是有范式、谈主义、革命的;后者是无模型、解决问题、改良的。但二者都指向政治运动。(大概不是连续成书,章节之间有重复之处;对老师有继承也可以有质疑吧,1920年代还用“士大夫”关怀总觉得有些不妥……orz)(二百多页的书大概构成梁启超系的一个框架与脉络,其中具体内容还有精写填充的余地) (展开)
0 有用 空空 2024-09-10 13:07:42 四川
细密。对梁启超系的“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内容、流变有细致分梳,对其内外人事离合亦考证周详。
0 有用 沐恭朝夕 2024-09-09 20:54:19 陕西
就算是如此热门的研究,亦存在巨大的另一面。
0 有用 Irene_Wang 2024-09-08 12:54:58 北京
在成都和重庆读的,倒算是很合适的实践。我看我不是现代文学学不明白,我是脑子坏掉了,已经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了……短评说“实”,可读的时候总觉得太少阐发太多常识。选择的个案也大多回应梁启超系有关一般意义上“新文化事件”的作为,“另一场”的意味似乎也不那么明显。有点论断也骇人了一点,比如“在当时语境之下,中国传统学问需在被西方学者肯定之后,才对国人有新的吸引力”(P127)就吓了我一跳……
0 有用 文艺理工男 2024-08-20 23:57:28 吉林
7分,梁启超系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淹没在轰轰烈烈的新青年激进派中,主张的文化思想和政治结合,和胡适,和激进青年都有矛盾,在那个激进的年代能回归文化传统,保持理性沉稳也真是难能可贵,可是历史不能重来。全书有点无聊,重复论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