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悪意
译者: 娄美莲
出版年: 2009-6
页数: 264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东野圭吾作品
ISBN: 9787544244428
内容简介 · · · · · ·
畅销书作家在出国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凶手很快落网,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求速死,却对作案动机语焉不详。
他当真是罪犯?他究竟为何杀人?
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警官面对案情、手法均平淡无奇的事实,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般无边的寒意……
作为一部手记体杰作,《恶意》多年来在票选中始终名列前茅,同时被评论界和众多读者视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环环相扣的侦破进展百转千回,将手记体叙事的无限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复杂人性抽丝剥茧的深刻描画,令人眼花缭乱、哑口无言。
更引人注目的,是《恶意》与《白夜行》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人性的两极就这样奇异地直击人心。
作者简介 · · · · · ·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大阪,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出道20余年来作品逾60部。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随着写作功底浸润日深,涉及领域也不断延伸,对社会现象的剖析日渐精微。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人瞠目骇然。
1985年,凭校园推理小说《放学后》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
2000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
2001年,《暗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
2003年,《信》入围第129届直木奖。
2004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创...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大阪,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出道20余年来作品逾60部。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随着写作功底浸润日深,涉及领域也不断延伸,对社会现象的剖析日渐精微。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人瞠目骇然。
1985年,凭校园推理小说《放学后》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
2000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
2001年,《暗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
2003年,《信》入围第129届直木奖。
2004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创造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收入囊中。
目录 · · · · · ·
野野口修的手记
疑惑之章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解决之章
野野口修的手记
探究之章
加贺恭一郎的独白
告白之章
野野口修的手记
过去之章(一)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过去之章(二)
认识他们的人所说的话
过去之章(三)
加贺恭一郎的回忆
真相之章
加贺恭一郎的阐明
· · · · · · (收起)
"恶意"试读 · · · · · ·
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 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我住的地方不远,仅需坐一站电车,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 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 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我住的地方不远,仅需坐一站电车,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 平常就..
丛书信息
喜欢读"恶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恶意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恶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33 条 )





-
Netmice (很多,经常,不胜枚举)
-
牛牛 (继续被*)
这本书开始读来平淡无奇,因为所有的设想都中了,没什么出乎意料的地方。但是总隐隐觉得故事的真相应该隐藏在两人年少的那段回忆中。什么为了婚外情杀人,那不是东野的level。东野一向喜欢挖掘被埋藏在人性深处,我们未察觉的那部分。于是当进度跳到70%时,故事开始峰回路转了。说实话真相是这样,我仍然不惊讶。至少没有看《红手指》时的惊艳。 看到推荐文案中与《白夜行》的对比,不好意思本人没有看过,所以没办法体会。小说...2011-03-17 13:10:06 4人喜欢
这本书开始读来平淡无奇,因为所有的设想都中了,没什么出乎意料的地方。但是总隐隐觉得故事的真相应该隐藏在两人年少的那段回忆中。什么为了婚外情杀人,那不是东野的level。东野一向喜欢挖掘被埋藏在人性深处,我们未察觉的那部分。于是当进度跳到70%时,故事开始峰回路转了。说实话真相是这样,我仍然不惊讶。至少没有看《红手指》时的惊艳。 看到推荐文案中与《白夜行》的对比,不好意思本人没有看过,所以没办法体会。小说一开始就陷入了“罗生门”。笔者通过第一人称娓娓道来,让人亲身经历,这种罪犯的自述写法不新鲜。然后笔者又加入了“加贺”,为了使小说看来更真实。最有趣的是尾声的一圈罗生门,呵呵...看的很过瘾。 一个由自卑心理引发的杯具,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东野的小说里。《放学后》就是典型。年少的青春壮烈,或许已成为一辈子的梦魇。于是午夜梦回,发现兜兜转转仍然没有迈过青春那道坎。时间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冲淡一切,当然也可以时不时地帮你加深记忆。于是那些掩藏在回忆中的爱和恨,日积月累后成了心上磨灭不去的印记,也成了杯具的“催化剂”。东野笔下的人物似乎总走不出“过去”的阴影,被过去所牵绊。不由想起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在小说结尾处,加贺去寻访了一圈人中,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出人与人的区别了。有些人选择淡忘过去,有些人却还小心翼翼的捧着“过去”生活。生活究竟是什么,就是您的选择了?
回应 2011-03-17 13:10:06
-
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还好办。 犯罪的潜在因素往往是女人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校园暴力事件就这么开始了。这可说是古往今来所有校园暴力的共同点。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像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那些不良份子确实以作弄人为乐,何况,要是能像这样让一般的学生也沾上边,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拉...
2022-01-07 10:20:34
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还好办。 犯罪的潜在因素往往是女人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校园暴力事件就这么开始了。这可说是古往今来所有校园暴力的共同点。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像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那些不良份子确实以作弄人为乐,何况,要是能像这样让一般的学生也沾上边,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拉到和自己一样的水准,不是也很有趣吗 人长大了性格多少会改变吧?当然是变成坏的一面。 你当时所承受的最大暴力,就是被迫成为那场暴行的共犯。 当作者想让读者了解某个人物的时候,直接说明陈述远不如配上适当的动作和台词,让读者自己去建构人物的形象。这就是“性格描写”吧。 回应 2022-01-07 10:20:34 -
看了看我再豆瓣上的评分,第一次阅读是在2017年,一晃四年多过去了。我这个人有个癖好,认为经典的书,即便是读了电子版,仍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买回纸质版。2021年的12月,时隔四年,我买回了东野圭吾的《恶意》,四年的时间证明这本书经受住了我个人对“经典之书”的评估。这本书也将永远地收入进我个人的书架。 说说再读的感觉,因为时间相隔甚远,细节部分忘得一干二净,但故事的整体框架以及“恶意”的深层次内容还都记忆犹...
2021-12-30 18:24:22
看了看我再豆瓣上的评分,第一次阅读是在2017年,一晃四年多过去了。我这个人有个癖好,认为经典的书,即便是读了电子版,仍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买回纸质版。2021年的12月,时隔四年,我买回了东野圭吾的《恶意》,四年的时间证明这本书经受住了我个人对“经典之书”的评估。这本书也将永远地收入进我个人的书架。
说说再读的感觉,因为时间相隔甚远,细节部分忘得一干二净,但故事的整体框架以及“恶意”的深层次内容还都记忆犹新。我一直都觉得东野圭吾对人性的挖掘在这本书里达到了一个极致。人们常常讨论世上究竟是善人多还是恶人多,在我看来,世界上的善人和恶人是一样多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善恶的结合体。引用豆瓣上一位读者的话说,看完东野圭吾的《恶意》,是不是所有人都在想,我们是不是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恶意”?哪怕只是没有发芽的一棵小小的种子。内心出现“恶意”,并不是什么羞羞的事情,因为这本就是人性,就像人都有是根手指一样。所以我们才要接受教育,浇灌自己的内心,让光明照射进来,驱散内心的阴霾。
不得不说,东野圭吾果然是有写作天赋的,《恶意》的全文结构实在让人惊叹,尤其是作为一篇悬疑小说的开篇,这个类型真的很厉害。
即将接近2021的尾声,今年唯一的一次写书评,留给东野圭吾。
回应 2021-12-30 18:24:22
论坛 · · · · · ·
凶手为啥不制造完美犯罪? | 来自🌺烦人的小喵🐱🍦 | 2 回应 | 2022-05-08 22:49:54 |
真的不觉得《恶意》有书评吹的那么好 | 来自一个超人 | 12 回应 | 2022-04-01 21:43:25 |
疑惑 | 来自生活百般滋味 | 1 回应 | 2022-04-01 16:33:43 |
崔健的新版和娄美莲的旧版哪个翻译好? | 来自豆友219500572 | 2022-03-17 16:21:49 | |
是bug吗?真诚提问 | 来自Legend | 2 回应 | 2022-01-05 23:03:3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Minotaur Books (2014)8.0分 42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6)8.7分 116982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3)8.5分 27100人读过
-
商周 (20040120)8.5分 328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中国出版的东野圭吾作品列表 (暗夜大佬)
- 天涯荐书贴整理版(1) (花菜。)
- ★2009年最值得收藏推理小说Top10★ (藤堂非)
- 豆瓣图书250分类排行榜 (东方快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 200本二手书欲转让 (1.00 至 20.00元)
- 在豆瓣转让 有861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恶意的评论:
feed: rss 2.0
302 有用 过水忘川 2014-09-12 17:39:35
凶手心机很重也很聪明,但破案多少还是有点依靠警官直觉,读到最后没有那种抽丝剥茧,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我要求太高..._(:3」∠)_
2987 有用 小晨 2011-12-06 22:35:41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以为快完了,吓一跳说这也太短结论的太突兀了吧,果然真正的内容还没开始。东野圭吾的想象力非常非常丰富。但看了几个作品以后,总多少觉得他太刻意的想制造那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推理的过程常常很精彩,但是结论未必上乘。这次的结果虽然也没有说不过去,但还是觉得他把精力全用在了动机的推理过程上,可动机本身,被发掘剖析的不够深。这次的主题,如果能够在这个社会心理问题上多用些心思,这个小说就会突破...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以为快完了,吓一跳说这也太短结论的太突兀了吧,果然真正的内容还没开始。东野圭吾的想象力非常非常丰富。但看了几个作品以后,总多少觉得他太刻意的想制造那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推理的过程常常很精彩,但是结论未必上乘。这次的结果虽然也没有说不过去,但还是觉得他把精力全用在了动机的推理过程上,可动机本身,被发掘剖析的不够深。这次的主题,如果能够在这个社会心理问题上多用些心思,这个小说就会突破推理小说的框框,更有了社会作品的意义。也许每个人都会对看的第一部作品情有独钟,但我真的是觉得,白夜行里人物的心理被勾画的太完美了,是让人有共鸣有爱恨的活生生的人。看过的几部作品里,其它几部都是看推理小说的那种为了刺激想要赶紧知道答案的好奇,但是读白夜行的过程,既期待又害怕,这种成功恐怕很难复制。 (展开)
185 有用 杨迪 2010-07-07 22:09:07
被骗的好爽啊。
869 有用 郑喵(居家版) 2015-07-27 23:25:14
我一直没有识破作者的诡计大概是因为80%的女人都喜欢猫
203 有用 真福气宝宝! 2014-09-17 05:37:20
不看到最后一页不会知道书名的由来。我得反思下自己,别做日高邦彦那样的朋友……
0 有用 浅清欢 2022-05-20 00:38:15
在我心里三星半吧,说它和白夜行齐名不能认同,缺乏人物的塑造,感情的铺垫,单单直面人内心的恶意显然很突兀。看完的感觉类似:哦好吧,原来是这样。
0 有用 Lululum 2022-05-19 16:43:42
倒是对“恶意”没什么太深的感觉,没有很震惊,倒是很平淡。
0 有用 茶雪画岭 2022-05-19 12:49:30
读完之后只觉得人还能这么可怕
0 有用 Oliva(学习版 2022-05-19 11:43:13
恶意
0 有用 Lucky 2022-05-19 07:42:52
看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