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人文社科方法论:兼批判(3) (🦉的瓦涅密)
- 文新思 (森森)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学批评的革命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陈吉呵德 2023-12-30 10:30:22 美国
如果作者将自己的评论与引述对象的观点区分开会更好
0 有用 Denying 2024-03-22 21:16:33 上海
翻译还是有点没够味,但依旧能读出伊的老路子。
0 有用 中文系谢葳 2024-02-29 15:53:27 北京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批评的五位重要人物的思想小传,是学术史的学术,批评家的批评。伊格尔顿围绕五位大批评家的作品,分析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讨论几个人之间的观点继承、发展和冲突,研究写作的风格。资料占有非常全面,分析和批评深刻到位。 但伊格尔顿的写作风格,往好了说是汪洋恣肆,说难听点,实在让人有些抓不住重点,读起来有些累。 四星半吧。
10 有用 #ArtfulDodger# 2023-08-26 13:53:00 上海
事实证明伊格尔顿最擅长的果然还是写综述…当然他写的几乎也是最好的综述,用五位关键人物串起了现代英语文学批评史的关键源头。瑞恰兹对文学作品结构和谐性的强调,对语言敏感性作为反抗工业时代庸俗语言关键的强调;艾略特对传统和个人关系的思考;利维斯对英国文学传统的塑造和对细读方法的推广;燕卜荪的阅读表演和对作为关键历史文化节点的复杂词的拷问;威廉斯对文化和文本外扩,让文学批评的方法成为了文化研究的基础。拉出... 事实证明伊格尔顿最擅长的果然还是写综述…当然他写的几乎也是最好的综述,用五位关键人物串起了现代英语文学批评史的关键源头。瑞恰兹对文学作品结构和谐性的强调,对语言敏感性作为反抗工业时代庸俗语言关键的强调;艾略特对传统和个人关系的思考;利维斯对英国文学传统的塑造和对细读方法的推广;燕卜荪的阅读表演和对作为关键历史文化节点的复杂词的拷问;威廉斯对文化和文本外扩,让文学批评的方法成为了文化研究的基础。拉出这一串人物基本上就勾出了从20世纪初一直到80年代英语文学评论的基线,其他种种理论很多都是在围绕这条基线运动。当然,在此时回归源头并且明确引用Joseph North其实也在介入当下的文学评论话语危机。翻译有瑕疵,但是不影响整体阅读。 (展开)
0 有用 Rapheal 2024-02-05 21:48:05 上海
浮光掠影的点评了英语圈的几位宗师
0 有用 先天下之猫而喵 2024-09-27 14:46:58 辽宁
传统通过变化而永存
0 有用 黛疏 2024-09-04 16:13:28 湖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该书显得很碎,有时候无法抓住重点。伊格尔顿的这本书从某个角度看,是书写了在人类历史上,对我们阅读造成重大影响的批评家们,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五位革命者都是英国人,可以被视为英国批评小史,这既是世界批评的脉络,也是民族批评的脉络。其中三位都是新批评的代表,可是三人的面向却存在很多不同,一些学者指出,纳粹集中营证明了人性的恶毒,证明了任何政治变革都无法治愈人类状况的根本之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该书显得很碎,有时候无法抓住重点。伊格尔顿的这本书从某个角度看,是书写了在人类历史上,对我们阅读造成重大影响的批评家们,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五位革命者都是英国人,可以被视为英国批评小史,这既是世界批评的脉络,也是民族批评的脉络。其中三位都是新批评的代表,可是三人的面向却存在很多不同,一些学者指出,纳粹集中营证明了人性的恶毒,证明了任何政治变革都无法治愈人类状况的根本之恶。然而,对于人文主义的威廉斯来说,这意味着错误地将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概括为一种贬低整个人类的观点。他是提出这一观点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即“当人们创建集中营时,其他人会冒着死亡的危险摧毁它们”。事实上,他自己也曾为别人冒过死亡的危险。“ (展开)
0 有用 半瓶白醋 2024-08-29 00:03:47 江苏
很英国,适合当背景音。 说话时像写作,写作时像说话,wow
0 有用 泽漆 2024-08-25 17:02:12 上海
对五个20世纪前中期批评家的批评思想的评述,也算是复兴,他们不是理论家,因而在当今的学术谱系里多少是边缘化的。作者一贯立场鲜明,有些历史化很漂亮。
0 有用 šestzérotvå 2024-08-05 00:25:27 北京
他可能是在用散文式的漫谈回避一些论证。挺会反讽的,很多地方看到都想笑,也蛮辛辣的,就是时常分不清他自己的观点和主人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