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作时代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大哉乾乎 2024-01-24 14:23:28 广东

    很有启发的一本书,作者写的是平台资本主义,但可以从中看到资本主义的未来。自动化或许不会消灭所有工作,但它会使所有工作碎片化,变成所谓“微工作”(microwork),使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既不是完全失业,也不是完全就业,而是处于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缺乏连续性、无保障、低薪酬的不完全就业(subemployment)。未来自动化“最后一英里”时期的企业是否会采用这种模式呢?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AI或机器人完成,微工人只是负责采集数据或简短琐碎的、缺乏连续性的低薪任务,细思极恐。至于作者给出的依靠无收入者斗争的解决方案,我持审慎的怀疑态度,不管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发动的斗争之中,这一世界的光芒变得越来越强烈。在资本主义进入最黑暗的历史时刻,新世界的曙光开始闪烁。”

  • 0 陶鹿家 2024-03-18 22:07:31 辽宁

    书中在结尾也提及了工人的反抗,也预示着未来的运动风暴。确保未来社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从先秦时代人们就提出了未来发展之道,这样的美好愿景,不应该成为一个乌托邦。作者引用马克思与莫里斯的观点去指出职业的连贯性和灵活性,需要社会大变革,来达成人类与智能机器的和谐共存,而这个理想世界需要被人制造出来,或许微工作加速了这一进程。

  • 0 妄言 2024-03-24 00:37:07 陕西

    前四章的论述都铿锵有力,抽丝剥茧展示了平台经济对劳动者个体的剥削。尽管在理论上并没有过多拓展,但胜在对现象的提炼。最后提愿景的时候却好像换了个思路,开始胡言乱语,说一些前文已经深刻批判过的大家熟知的乌托邦(比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等),让我摸不着头脑。

  • 0 月下黑 2024-03-23 17:50:50 江苏

    看完之后,去搜了一下书中提到的中国最大的众包平台猪八戒网,竟然还真有这么一个网站,用户量也确实很大

  • 20 麒麟 2023-08-11 18:23:51 北京

    一本必火的好书。《后工作时代》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前沿,它并非论述历史过去,而是将视野关注于当下,展望于未来。这对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社会是很有启发作用的。作者说,科学进步,不可避免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光鲜表面下的这种和谐建立在越来越严重的压迫、监视和原子化的社会基础上。科技的进步将我们导向一个“无接触的未来”。科技的进步没有让平民生活有所改善,反而让他们陷入了更加没有保障的廉价劳动当中。

  • 0 Francesca-CY 2023-11-13 13:44:56 重庆

    新的境况

  • 3 想要fifi的一天 2023-11-15 01:01:56 广东

    车轱辘话来回说 观点很集中一篇文章足矣

  • 1 这边收讯很差欸 2023-10-23 16:29:25 上海

    卧槽原来人工智能是这样来的,我大开眼界

  • 0 王大虫TM 2023-11-08 23:30:36 广东

    很不吸引人

  • 0 达芬奇家的松鼠 2023-11-15 11:09:01 上海

    了解更多一种可能性 非常恐怖的一种可能性

  • 0 基瑞尔 2023-11-15 21:54:01 四川

    时值刚刚结束的演员工会/编剧工会谈判中就人工智能的分歧,也与近年来英美剧多通过从事零工经济的角色表现其落魄的境遇;很短小的一本书,意图说明“微工作”的潜在威胁和影响。它未有真正完全自动化,而是“非正式化”,让工作零碎。“实现了资本主义最狂热的梦想,不仅破坏了工资契约、独特的职业和工人知识,还破坏了作为一个团结的、反抗性的群体的劳动者的力量”。合上书籍,从中就科技巨头海量的财富创造、愈发恶劣的工作生态有所思考;而「译文坐标」在五本后从日本作者转向英美作者,亦为丛书新景象。【2023 #182】

  • 0 tufei518 2023-11-07 06:45:27 江西

    被原子化的劳动

  • 1 Windie Chai 2023-11-13 14:48:08 北京

    猛烈地鞭笞了平台资本主义之后,果不其然地导向了另一边:“在资本主义进入最黑暗的历史时刻,新世界的曙光开始闪烁。”

  • 0 paper 2023-11-20 15:43:42 北京

    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批判性的视角主要针对微工作,更是对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反思。

  • 0 greatabel 2023-10-04 22:40:42 湖北

    我们只能希望未来是美好,为了这个希望成真而努力工作,同时又为最坏的可能作准备:事情一般不会自己变美好,主要是拥有权力和财富的人不会自动放弃这些,而全球内通过非暴力方式协调这种调整似乎超过人类目前平均道德水平和互信度,我现在就能看到自动化浪潮到来,几十亿人失业,全球生产关系重塑过程中的更可能伴随残酷斗争……

  • 0 竹与其哀 2023-10-05 01:31:44 上海

    我一直关心(但绝非渴望)这样的“微工作”(或称之为“不完全就业)是否已经在中国施展它的拳脚了,就像关心中性主义是否在中国已经有了广泛的受众一样,因为倘若中国没有这种语境,很多事情我们都只能是看个热闹。我并不渴望“微工作”也是怕它给我们现在的失业者带来新一轮技术的苦难,尽管对于作者来说(其仅仅是在最后设想了这样一种乌托邦),或许这种至暗时刻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新世界也说不准。 在当前广为热议的技术官僚制的基础上,这本书交待了另一种更加基础的劳动模式,简言之,就是用分散、没有稳定依靠、没有形成工会之可能的过剩劳动力,为数据而服务,以此为那些正在取代人力的自动化机器提供帮助。在这个最基础的人机关系的逻辑中,“以身饲虎”的古老寓言正在被重新书写,机器未必成为直接害人的“虎”,可于此劳动的人似乎注定亡身。

  • 1 再不学习就完啦 2023-10-21 23:06:06 上海

    最大的感受不是自己会被剥削得更惨,而是趁现在还年轻,要认真考虑应该如何开启一份长久的事业,以及发掘和培养适合自己的谋生之技。

  • 0 莉莉花子 2023-10-21 23:15:44 广东

    翻译是不是把copywriter翻译成复制啦?

  • 0 安吉 2023-10-31 16:25:50 山东

    看的人好焦虑。

  • 0 林深不见狐 2023-10-31 22:17:36 上海

    计算机的诞生本应让工作和生活变得简单而快捷,算法以惊人的速度处理大量的信息,但在这表象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正在以人工一点一点地处理数据。每次我就觉得自己是蚂蚁王国中最最底层和卑微的一只工蚁,在没日没夜、没头没脑地搬运东西,不见天日,也不问搬运的是什么,要搬运到哪里去。处理和计算大量数据的不是AI,而是通过网络远程接单的贫困人口,有钱人动一动鼠标一小时能赚1300万美元,而算法背后,在不被人所知的黑幕中教AI如何识别画面的工人一小时仅赚几美分!工人不是被当做人类,而是被当做计算机基础设施。开始只是语音识别,后来是AI换脸,到近年的AI绘图,“被淘汰”不再只是戏言,大批量的失业、待业工人会被迫成为算法背后的廉价劳工,赤裸生命构成的巨大贫民窟与AI加持的财富先锋之间的鸿沟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