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骗术如何精准击中人性的死穴
原作名: The Confidence Game: Why We Fall for It...Every Time
译者: 孙鹏
出版年: 2023-9
页数: 352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2519418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骗子并非都长着一张急功近利的丑恶嘴脸。一些骗术大师通常是优雅而迷人的,他们有着外向的个性,说话令人信服,做事让人信任。康妮科娃以一些国际知名的惊天巨骗为例,告诉你他们缘何取得人们的信赖,怎样成功骗过全部目标,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毫无自觉地掉入这些陷阱,哪怕撞了南墙也不愿回头。
书中列举了大大小小的知名案例,上达案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庞氏骗局,下至市井常见的小花招。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揭露了这些骗局的诸多细节,剖析它们的共同点,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研究支持。本书将带你进入欺诈的世界,审视骗术的实施者与受害者之间令人惊叹的复杂关系。
▲编辑推荐
◎ 防火防盗防不住人性破绽,你的行动全部落入他们的计算!美国亚马逊犯罪与司法心理学榜No.1,《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布斯》《经济学人》《纽约时报》《今日心理学》和尼尔·盖曼推荐。《驱动力》《成长...
▲内容简介
骗子并非都长着一张急功近利的丑恶嘴脸。一些骗术大师通常是优雅而迷人的,他们有着外向的个性,说话令人信服,做事让人信任。康妮科娃以一些国际知名的惊天巨骗为例,告诉你他们缘何取得人们的信赖,怎样成功骗过全部目标,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毫无自觉地掉入这些陷阱,哪怕撞了南墙也不愿回头。
书中列举了大大小小的知名案例,上达案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庞氏骗局,下至市井常见的小花招。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揭露了这些骗局的诸多细节,剖析它们的共同点,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研究支持。本书将带你进入欺诈的世界,审视骗术的实施者与受害者之间令人惊叹的复杂关系。
▲编辑推荐
◎ 防火防盗防不住人性破绽,你的行动全部落入他们的计算!美国亚马逊犯罪与司法心理学榜No.1,《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布斯》《经济学人》《纽约时报》《今日心理学》和尼尔·盖曼推荐。《驱动力》《成长的边界》《习惯的力量》《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作者纷纷给出好评。
◎ 把FBI耍得团团转的骗术天才都好顶赞的心理学科普书,荣获怀疑探索委员会(CSI)“批判性思维奖”,作者文章入选2017年度美国最佳自然与科学写作。
◎ 假冒医生的骗子暴露后,其传记作者仍想请他为妻子接生;庞氏骗局的受害者,在警方查封骗子窝点后坚信只是误会。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陌生人画的饼?
为什么人们会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
为什么有人得知真相后依然执迷不悟?
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不堪一击?
本书以骗局从布局到实施再到收尾的整体流程为线索,细致入微地拆解了骗子在各个阶段为猎物设下的连环陷阱,分析了让猎物轻易中招的心理弱点,无情地给诈骗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泄了底。很不幸,这些弱点是人类固有且共有的。了解它们的存在,才迈出了避免被骗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亚·康妮科娃(Maria Konnikova)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尔摩斯思考术》(Mastermind)的作者,为《科学美国人》撰写心理学专栏,在《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观察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并获得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颁发的“科学新闻奖”。在为新作《人生赛局》(The Biggest Bluff)取材的过程中,她赢得了国际性扑克赛事的冠军。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骗与被骗
第二章 料敌机先
第三章 动之以情
第四章 请君入瓮
第五章 完美故事
第六章 取信于人
第七章 欲擒故纵
第八章 得寸进尺
第九章 逃之夭夭与斩草除根
第十章 最古老的行当
致 谢
作者附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尔指出,精神变态者大约占男性人口的1%,而在女性中则极其少见(但并非为零)。这意味着在你遇到的每100名男性中就有一个人可能在临床上被诊断为精神变态者。但这个人是否也会是天生的骗子呢? 从某个层面上看,数据似乎显示骗子和精神变态者之间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如果一个人身上存在与精神变态相关的神经缺损,他们就会表现出显著的精神不正常行为一一同时也会表现出显著的骗子式行为。在创伤研究中,早期受过额叶极皮层和腹内侧皮层一这两个区域与精神变态相关——损伤的人会表现出与精神变态者和骗子极为相似的行为和性格变化。比如,有两位此类患者在研究中出现了说谎、操控他人及破坏规则的行为。他人对他们的描述是“缺乏同情、内疚、悔恨、恐惧等………对其行为的违法性毫不关心”。如此看来,精神变态这种生物学上的病态体质可以导致很多骗子式行为的出现。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精神变态只是所谓的“黑暗三角”人格特征的一部分。另外两个特征一自恋( narcissism)与马基雅维利主义( Machiavellianism)也能够解释我们在骗子身上所常见的很多特点。 自恋会导致浮夸、自命不凡、自我膨胀、过高的价值感和操控他人等。简言之,这似乎说的就是弗雷德・德马拉。他不甘屈于人下,迫切需要成为众人眠目的焦点,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这个目的。自恋者会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形象。正是因此,弗雷德才会去糖果店行骗,以避免在同学面前丢丑一一这算不上什么伟大的骗局,而是这种自我中心倾向的后果。 不过,也许能更准确描述他行为的是“马基雅维利主义”一一这种人格几乎与欺骗画等号,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最著名的骗术高手的故事中都能找到这种特征,两者都冷酷无情而极具成效。 在心理学语境中,“马基雅维利主义”指的是一系列特定的属性,具备这种属性的人会为达成其目的而操控他人一这几乎是对骗子教科书式的定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骗与被骗 -
人人都听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些事看上去太好,完美得不像真事,那么很可能确实是假的。”或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这种好事可能确实不是真事,但如果发生在我身上,可就说不定了。 我应该得到财富;我应该得到艺术上的突破,我在画廊工作了大半生,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我应该得到真爱,我之前的情路已经够坎坷了;我应该得到高额投资回报,我等得够久了,这些年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好事难成真”与“我应该得到”这两种想法是矛盾的,但当我们自己要采取行动、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这种矛盾。当我们看到他人谈论他们不可思议的奇遇或是从天而降的横财时,我们会马上意识到他们被耍了。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我只是运气好,再说我也该翻身了”。 此外,我们还会认为自己不会受骗,并因此扬扬自得。看看那些受骗的庸碌之辈,我们如此聪明,比他们高明得多。我们可以尽情嘲笑那些可怜虫,竟然落入了这么明显的圈套。与此同时,我们知道自己头脑敏锐,聪明智慧,老成练达,洞察世事,这难道还不值得骄傲吗?他们也许会上当。我?绝对不会。 然而,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我们深信自己不会受骗,这没有用—或者不如说,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我们才都会上当。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操纵大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操纵大师"的人也喜欢 · · · · · ·
操纵大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9 条 )

上当受骗,是人们对奇迹的渴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如何识别骗子? 魔术是一种有意的,自愿的骗局。骗子的类型多种多样,不能从外形和固有偏见去识别。要从人性的底层,去分析,人为什么会骗人,会受骗? 1,心理 无论使用的手段或者伪装,所有的骗子都有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操纵他人的信任,骗子不会被告发,甚至不会被调... (展开)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抽丝剥茧揭示骗局设计原理,告诉你聪明人也会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陌生人画的饼?为什么人们会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为什么有人得知真相后依然执迷不悟?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不堪一击?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上当受骗的经历。 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受骗者,并因此洋洋自得。这些骗... (展开)
书中的“测谎仪”,让你轻松识别骗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有上当受骗的经历吗?被骗的是感情还是金钱? 就在昨天,儿子幼儿园老师在群里喊我们家长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来帮助我们预防网络诈骗。该软件具备来电、短信识别预警,身份核实,APP自检等功能。国家在用他的方式,为我们保驾护航,以防我们上当受骗。 从古至今,总有... (展开)
如果全世界的骗子都被叛了死刑,那么是不是骗子会减少?这是个无解题 ---读《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如果全世界的骗子都被叛了死刑,那么是不是骗子会减少?这是个无解题 ---读《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洞悉欺骗与被骗的秘密,竟让人如此地不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19年,37岁的 查尔斯·庞兹 来到波士顿,开始兜售一个 投资计划 ,他声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可以在90天内获得40%回报。 尽管开始人们并不相信,但巨大的诱饵还是吸引了最初一批“投资者”。看到他们在规定时间拿到了高额回报,大量“投资者”开始跟进。不到一年,4万 ... (展开)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骗子是怎么炼成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不堪一击?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上当受骗的经历。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受骗者,并因此洋洋自得。这些骗子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什么让我们相信谎言,骗子又是怎么从中渔利的呢?在某个时候,人人都会受骗,每个人... (展开)
骗钱骗流量骗感情,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8.2分 838人读过
-
Viking (2016)8.4分 20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16)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后浪生活教室」 (后浪)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文化漫笔 (森森)
- 「后浪2024书目」 (后浪)
- 后浪 || 身心成长 (后浪生活教室)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操纵大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olidaire 2025-02-21 10:30:26 北京
250221读毕,电子版。通过对经典骗局的解析来分析骗术背后双方的心理,很多圈套和伎俩感觉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见到。
1 有用 Kanon 2024-11-13 17:12:03 北京
呃😅兴致勃勃打开一看,看过的….原来就是那本《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0 有用 Ladybird 2024-12-13 15:32:50 河北
骗术的底层逻辑是操纵情感。情感,让人类既独特又脆弱,千万别以为你自己有多么特殊,只要是人,就会被操纵。
2 有用 乙左左 2024-11-16 20:03:33 福建
读到康帝博士鲁迪的葡萄酒骗局案例,我就知道这本素材不简单,非常丰富,而且每个章节对应的骗局拆解都非常详细,可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各种骗局为什么能成功,我们永远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聪明程度,那些会成为骗子的人又具有哪些人格特征,其实普通人距离成为骗子,或者被骗,都不远。
0 有用 弥颜夕 2024-12-27 23:09:15 天津
案例超多,涨知识且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