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社会处在波动与变革中,思想、文化理念面临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大的变化。女性运动也走到了重要节点。年轻一代提出了“新女性”的观念,倡导“婚恋自主”与“人格独立”,无形中改写了“新女性”“旧女性”两代中国女性的人生。
本书重述新文化时期知名的三宗离婚与八段婚姻。作者孔慧怡一反男性中心的传记传统,寻找历史中失落的女性声音,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讲述朱安、许广平、江冬秀、曹珮声、张幼仪、陆小曼、林徽音的婚恋故事,展现巨变时代中“新”“旧”两代女性波澜起伏的命运。
通过这七个性格、背景各异的人物,本书试图探讨当时女子面对的实际问题,描绘出变革时期下中国妇女的各种面貌。她们的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女性“观念,反思五四史观对女性的论述和表达。
————————
我们如何定义与理解中国、现...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社会处在波动与变革中,思想、文化理念面临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大的变化。女性运动也走到了重要节点。年轻一代提出了“新女性”的观念,倡导“婚恋自主”与“人格独立”,无形中改写了“新女性”“旧女性”两代中国女性的人生。
本书重述新文化时期知名的三宗离婚与八段婚姻。作者孔慧怡一反男性中心的传记传统,寻找历史中失落的女性声音,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讲述朱安、许广平、江冬秀、曹珮声、张幼仪、陆小曼、林徽音的婚恋故事,展现巨变时代中“新”“旧”两代女性波澜起伏的命运。
通过这七个性格、背景各异的人物,本书试图探讨当时女子面对的实际问题,描绘出变革时期下中国妇女的各种面貌。她们的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女性“观念,反思五四史观对女性的论述和表达。
————————
我们如何定义与理解中国、现代、新女性?在自由、独立、新知的大纛下,她们有多少向往与怅惘,抗拒与妥协?孔慧怡以有情的眼光,细腻的考证重新述说五四女性的婚恋故事。这些故事投射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里,女性在前卫与保守,个体与舆论,机缘与情志间的纠缠与抉择。多少年后,她们的故事依然令人低徊感动。传奇不奇——因为无比真实。(王德威)
讲述“五四”一代名人的婚姻故事的著作堪称汗牛充栋,可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里,这却是第一本真正称得上“女方的故事”的书,第一本特意选择那些在婚姻关系中处于弱势、也在后人的评述中位居边缘的女性人物,将灯光对准她们的书,第一本以细腻、平和,不乏洞见的叙述笔法,从那些女性的角度来讲述五四婚姻的书。因此,它对一百年来有关五四婚姻——乃至整个五四历史——的明显偏于“男方”的主流叙事,是能起到尖锐的纠偏作用的。(王晓明)
有可信的研究作为根据,有深入的分析和独特的见地;文笔也活泼有趣,难能可贵的是从当事人女性的角度设身处地写她的处境和感受。(张曼仪)
《五四婚姻》选题独具只眼,多从一正一反的镜像来写“新女性”与“旧女性”,对两方面皆体贴入微,充满“同情之理解”、甚至“同情之欣赏”,消解新旧女性之间的价值对立。在孔慧怡笔下,“旧女性”第一次从依附的阴影中走出,浮出历史地表,作为主体被观照,被理解,被表达。作者对照着写,读者对照着读,每一个女性的命运都折射出新旧裂变大时代下个体的血与泪、困惑与挣扎,而她们以生命求索的一些议题,迄今为止依然有时代意义。(林峥)
五四婚姻的创作者
· · · · · ·
-
孔慧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孔慧怡(Eva Hung)
生于香港。香港大学一级荣誉文学士、哲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1986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旋即出掌翻译研究中心及国际刊物《译丛》,致力推动香港文学英译和中国翻译传统之基础研究,又创立亚洲翻译史国际研讨会系列;在任20年后,毅然辞职,寻找个人空间。文艺创作包括中文散文、短篇小说和英语诗歌。代表作品包括《重写翻译史》、《不带感伤的回忆》(获香港文学双年奖)及 《寻找声音》(获香港书奖)。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字里行间:朱安的一生
第三章 侧写许广平
第四章 跳出框框的江冬秀
第五章 霞栖楼外数星时:曹珮声的故事
第六章 沙士顿·张幼仪
· · · · · · (更多)
第二章 字里行间:朱安的一生
第三章 侧写许广平
第四章 跳出框框的江冬秀
第五章 霞栖楼外数星时:曹珮声的故事
第六章 沙士顿·张幼仪
第七章 掉进罅缝的陆小曼
第八章 林徽音的抉择
增订版后记
部分参考书目
附录:大事年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五四婚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五四婚姻"的人也喜欢 · · · · · ·
-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 8.0
-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 8.0
- 耶鲁需要女性 8.1
- 边缘女人 8.3
- 运动场内外 8.1
- 挥别 8.2
- 燕东园左邻右舍 8.5
- 楼台上的凝视 6.2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8.5
-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8.3
五四婚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 更多书评 52篇
论坛 · · · · · ·
打分为什么比港版低这么多啊? | 来自MW | 2 回应 | 2024-07-10 13:34:46 |
对陆小曼的描写 | 来自F | 6 回应 | 2024-03-27 12:19:59 |
最后附录的大事年表对比好有趣 | 来自怒目少年 | 2023-12-22 00:49:10 | |
对书中七位女性的分类 | 来自林霨 | 2023-11-20 22:40:29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30减10,减后满88送毛毡收纳筐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4)8.0分 5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五四婚姻的评论:
feed: rss 2.0
39 有用 番茄加醋 2023-11-17 10:27:59 上海
致朱安:你的沉默不语也曾伟大过
6 有用 在逃冰美式 2023-10-07 15:30:08 甘肃
娱乐八卦公众号文体
2 有用 猫阿西 2023-12-29 22:14:44 上海
书名或许改为五四名人婚姻(八卦)故事会更好一点,因为史料并不详实,多为作者论述,尤其是陆小曼一章最为突出。视角其实很好,可以从婚姻这个角度去了解五四期间的社会,作者多多少少展现了新旧社会转变时的婚姻状况,新不新,旧不旧,但作者只从名人身上挖掘,以小见大的说服力不强。我得出的结论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35 有用 荞麦 2023-10-13 09:16:08 江苏
视角很新。但往后读感觉不如期待那么深,比较轻浅。
5 有用 黄十六 2024-01-07 10:04:35 北京
从前对朱安所有印象都来自于那一张瘦小、皱缩、衰老的照片,心里不自觉地想“这真是一份令人嫌恶的礼物,因为她的阻碍,在那样一个人人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奔腾年代,鲁迅居然孤寂苦闷了一二十年。第一次看到以她的视角来讲述的生平故事,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是多么幸运、愚蠢、自大且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