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三十年前,日本人轻松买下美国人的地标建筑,却开启了衰退的三十年,落入深渊。今年我国也来到了悬崖边上,一如当年的日本,可是我国与当年的日本却极为不同,未来三十年我将目睹一段与日本极为不同的中国历史,可是我却不能只是搬个小板凳坐下观看,因为身处其中没人能全身而退。
一些基本物质、足够多的水,放进一个封闭容器,不断摇晃,你就可以得到一堆泡沫。八十年代的日本刚好集齐了这些要素:基本物质是“日本第一”的野心,水是投机者的盲目,封闭容器是“政官民”的铁三角,而不断摇晃便是他们追逐利益的刻板动作。因而作者对这一时期的企业家有不少正面评价,因为尽管同样背负着野心,但毕竟只有他们有可能打破这个封闭容器——其他三个要素几乎不可能改变。但最终当泡沫破裂,反倒是他们成为罪人。这部作品有一定阅读门槛,需要读者对诸如“里库路特事件”等泡沫经济时期的重要事件有所了解,但作者以他的一家之言提供了关于“泡沫”的根本性溯源。至于普通读者了解这些有何意义,也许至多是不跟着一起摇晃吧。“跳舞的是傻子,不跳也是傻子,音乐停止什么都没有。”能节省点体力也是好的。
写的真好,作者彻底把经济危机的原因看清楚了,其实就是就是玩政治的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把吃饭的锅给砸了,断子绝孙的玩法,经济的核心就是预期,而预期的来源就是人。所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人这种动物想干啥的一门学科,而且是那些精英动物,这个世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当然,如果我在他们的位置上,可能我做的更差劲。社会需要正义之声!不然马上就轮到我们失去20年了!
从个体角度记录了泡沫经济时代的弄潮儿们。在日经指数突破了泡沫经济最高点的2024年,再来读这个书再合适不过了。索罗斯说过“没有道德,只有规则”。而金融自由化历程中的日本却走了反方向之路。个体的理性集合成了集体的盲目。但是正如作者最后后记所说的,他依然愿意为直接融资体制呐喊,也依然亲近泡沫经济中的“罪人”们。他们或许没有道德,但是遵循了市场的规则。而备受信赖的银行机构甚至是大藏省却在市场规则之外履行道德,最终却是创造了更多的漏洞。当然最后,为什么战后新兴经济体的痛总是共通的,金融体系改革之路该如何走呢?
短小精悍,大而不倒的前传,不过日本人不讲究那么多技术,就是互相买股票就能吹这么大
太多专有名词了,日本真的很奇怪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不是时间线梳理,主要是几个金融事件的内幕勾连记录,作者本人也是资深财经记者,类似深度报道合集。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桌下勾兑,政金商在市场外进行所谓各种附带利益交换的合意,每一篇都是一部加强版金环蚀。作者本人是比较推测企业家精神直接金融和公开市场交易的,不过比较搞笑的是,泡沫经济破裂之后,银行虽然受到冲击很大,但是直接金融服务按产业比例来说才真是被狠狠干趴的那个。
总结就是几句话:1.好赖不能影响我当领导;2.钱归根结底是自己的,跑不跑得掉看本事;3.泡沫化就像舔奶盖,吃到精华就跑别犯傻,底下全是冰块;4.以上如果有什么后遗症,留待后人的智慧。
作者还是记者?这文笔太堪忧了,讲的内容很碎,之间没有什么逻辑,描述一个复杂时代太单薄稚嫩
着重证券市场重要机构和人物的叙述,只有原因没有解决建议,太专业了看不懂
在泡沫时代让人收手和通缩时代让人花钱一样的难。难在人心。日式絮叨,看到后来有点烦。最后归纳的年表不错。
全书简称为 1980-1989 日本泡沫时代“我”经历的大事件,房地产的形势跟我国现状颇有相似之处。 泡沫经济是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与各国家地区试图保持本地、本民族独有的制度、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盾产物。同时,它也展示了这个矛盾产生的具体过程。 对于日本而言,80 年代“土地神话”与“银行不倒神话”绑定在一起,政治与经济绑定在一起,国民与企业盲目乐观和银行的胡乱放贷,终于迎来了一个脱离常轨的荒唐时代,泡沫破碎“失去的 20 年”。
一本挺奇怪的讲日本经济泡沫时代的书,从各个角度 各个侧面讲解各种泡沫时代的公司和人物的故事,但是没有给不懂的人详细讲解日本的整个泡沫的发生的过程,所以只能看到关于那个疯狂年代的一些侧影,关于人性的贪婪和疯狂,如果能够在投机中疯狂挣钱,那么实业就根本不重要了,似乎在现代社会加杠杆和量化宽松的政策下,数字游戏总会越来越疯狂,直至破灭。反映的是根本的人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给3.5星
原来这种坑小日本三十年前就踏过了,读史还是能减少赔钱的概率的。
详细记录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一些大事件,有些细节和过程令人震惊。尤其人为操作,野蛮生长阶段。另外就是民众的疯狂,在顶端时候的经济价值估算真是超出想象
证券和投行好复杂。
对于金融政策这个不愿碰触的脓包,各国不同的应对方法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日本而言,由于过多地考虑美国的利益导致金融政策受到束缚,持续的超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到来。中前忠曾经说过:“毋庸置疑,1986年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实质的起点。这是因为《广场协议》签订后,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对日本经济的竞争力评价过低。”中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伦敦居住,他作为活跃于最前线的经济学家,对日本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分析。1987年中前在《日本经济新闻》的专栏《竞争》的对谈中说道:“今年的经济情势应该很快就会节节攀升,全年的经济平均成长率应该会达到 5%左右吧。我认为日元价格提高将促使生产效率快速增长的领域,比如电机,以及高科技领域发生结构性改革。因此经济状况应该能够很快摆脱困境。”
儒教国家有太多类似之处,对比韩日可发现很多东西何其相似。专著“泡沫时代:日本迷失的原点”分析了日本90年经济大崩盘前后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不止有精准的数据对比,更有经济思想与制度层面的深入思考。日常经济生活中后者的影响不明显,但无疑作用更大、影响时间更长。失去了20多年的日本人均Gdp依然有4万美元,除了东京、大阪等少数地区外房子白菜价,东京大学等一批知名大学对本地人而言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难。书里写到:从明治开始,日本一直处在资本主义文化与日本文化间巧妙的寻求平衡,并构建了一个能随机应变的机制。需要平衡冷静理性的优胜劣汰和由于激烈竞争带来的社会矛盾。失去的二十多年事都能说明随机应变的机制越来越难、甚至不可能?
太疯狂了。财界大佬的儿子,日本财经传奇记者,回顾当年泡沫时代。非常具体的事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警醒。
无论多少次,对于国人,这个话题都是这么有吸引力
> 泡沫时代
7 有用 Creative 2023-09-08 10:09:53 广西
三十年前,日本人轻松买下美国人的地标建筑,却开启了衰退的三十年,落入深渊。今年我国也来到了悬崖边上,一如当年的日本,可是我国与当年的日本却极为不同,未来三十年我将目睹一段与日本极为不同的中国历史,可是我却不能只是搬个小板凳坐下观看,因为身处其中没人能全身而退。
9 有用 #暗蓝# 2023-11-29 18:30:58 河北
一些基本物质、足够多的水,放进一个封闭容器,不断摇晃,你就可以得到一堆泡沫。八十年代的日本刚好集齐了这些要素:基本物质是“日本第一”的野心,水是投机者的盲目,封闭容器是“政官民”的铁三角,而不断摇晃便是他们追逐利益的刻板动作。因而作者对这一时期的企业家有不少正面评价,因为尽管同样背负着野心,但毕竟只有他们有可能打破这个封闭容器——其他三个要素几乎不可能改变。但最终当泡沫破裂,反倒是他们成为罪人。这部作品有一定阅读门槛,需要读者对诸如“里库路特事件”等泡沫经济时期的重要事件有所了解,但作者以他的一家之言提供了关于“泡沫”的根本性溯源。至于普通读者了解这些有何意义,也许至多是不跟着一起摇晃吧。“跳舞的是傻子,不跳也是傻子,音乐停止什么都没有。”能节省点体力也是好的。
8 有用 秀逗君 2023-09-25 16:05:56 山东
写的真好,作者彻底把经济危机的原因看清楚了,其实就是就是玩政治的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把吃饭的锅给砸了,断子绝孙的玩法,经济的核心就是预期,而预期的来源就是人。所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人这种动物想干啥的一门学科,而且是那些精英动物,这个世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当然,如果我在他们的位置上,可能我做的更差劲。社会需要正义之声!不然马上就轮到我们失去20年了!
4 有用 凉埃 2024-04-19 20:05:04 广东
从个体角度记录了泡沫经济时代的弄潮儿们。在日经指数突破了泡沫经济最高点的2024年,再来读这个书再合适不过了。索罗斯说过“没有道德,只有规则”。而金融自由化历程中的日本却走了反方向之路。个体的理性集合成了集体的盲目。但是正如作者最后后记所说的,他依然愿意为直接融资体制呐喊,也依然亲近泡沫经济中的“罪人”们。他们或许没有道德,但是遵循了市场的规则。而备受信赖的银行机构甚至是大藏省却在市场规则之外履行道德,最终却是创造了更多的漏洞。当然最后,为什么战后新兴经济体的痛总是共通的,金融体系改革之路该如何走呢?
3 有用 梁西米 2023-12-29 00:01:57 英国
短小精悍,大而不倒的前传,不过日本人不讲究那么多技术,就是互相买股票就能吹这么大
1 有用 滔滔天下是 2023-12-13 21:12:16 北京
太多专有名词了,日本真的很奇怪
1 有用 希夷子 2024-04-25 12:48:37 江苏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不是时间线梳理,主要是几个金融事件的内幕勾连记录,作者本人也是资深财经记者,类似深度报道合集。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桌下勾兑,政金商在市场外进行所谓各种附带利益交换的合意,每一篇都是一部加强版金环蚀。作者本人是比较推测企业家精神直接金融和公开市场交易的,不过比较搞笑的是,泡沫经济破裂之后,银行虽然受到冲击很大,但是直接金融服务按产业比例来说才真是被狠狠干趴的那个。
1 有用 梅舟 2023-12-09 23:35:16 浙江
总结就是几句话:1.好赖不能影响我当领导;2.钱归根结底是自己的,跑不跑得掉看本事;3.泡沫化就像舔奶盖,吃到精华就跑别犯傻,底下全是冰块;4.以上如果有什么后遗症,留待后人的智慧。
2 有用 Iven 2023-11-19 21:39:28 河北
作者还是记者?这文笔太堪忧了,讲的内容很碎,之间没有什么逻辑,描述一个复杂时代太单薄稚嫩
1 有用 vivastudio 2024-09-16 20:16:17 山西
着重证券市场重要机构和人物的叙述,只有原因没有解决建议,太专业了看不懂
1 有用 中野独人 2023-12-21 22:18:05 北京
在泡沫时代让人收手和通缩时代让人花钱一样的难。难在人心。日式絮叨,看到后来有点烦。最后归纳的年表不错。
1 有用 待注销 2024-05-30 18:07:58 广东
全书简称为 1980-1989 日本泡沫时代“我”经历的大事件,房地产的形势跟我国现状颇有相似之处。 泡沫经济是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与各国家地区试图保持本地、本民族独有的制度、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盾产物。同时,它也展示了这个矛盾产生的具体过程。 对于日本而言,80 年代“土地神话”与“银行不倒神话”绑定在一起,政治与经济绑定在一起,国民与企业盲目乐观和银行的胡乱放贷,终于迎来了一个脱离常轨的荒唐时代,泡沫破碎“失去的 20 年”。
1 有用 平凡的老鱼 2024-04-28 22:07:31 北京
一本挺奇怪的讲日本经济泡沫时代的书,从各个角度 各个侧面讲解各种泡沫时代的公司和人物的故事,但是没有给不懂的人详细讲解日本的整个泡沫的发生的过程,所以只能看到关于那个疯狂年代的一些侧影,关于人性的贪婪和疯狂,如果能够在投机中疯狂挣钱,那么实业就根本不重要了,似乎在现代社会加杠杆和量化宽松的政策下,数字游戏总会越来越疯狂,直至破灭。反映的是根本的人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给3.5星
0 有用 van! 2024-02-18 21:53:48 陕西
原来这种坑小日本三十年前就踏过了,读史还是能减少赔钱的概率的。
0 有用 兜主任 2023-12-24 00:21:39 江苏
详细记录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一些大事件,有些细节和过程令人震惊。尤其人为操作,野蛮生长阶段。另外就是民众的疯狂,在顶端时候的经济价值估算真是超出想象
0 有用 七月 2024-01-06 13:43:17 广东
证券和投行好复杂。
1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3-09-26 13:55:08 山东
对于金融政策这个不愿碰触的脓包,各国不同的应对方法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日本而言,由于过多地考虑美国的利益导致金融政策受到束缚,持续的超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到来。中前忠曾经说过:“毋庸置疑,1986年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实质的起点。这是因为《广场协议》签订后,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对日本经济的竞争力评价过低。”中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伦敦居住,他作为活跃于最前线的经济学家,对日本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分析。1987年中前在《日本经济新闻》的专栏《竞争》的对谈中说道:“今年的经济情势应该很快就会节节攀升,全年的经济平均成长率应该会达到 5%左右吧。我认为日元价格提高将促使生产效率快速增长的领域,比如电机,以及高科技领域发生结构性改革。因此经济状况应该能够很快摆脱困境。”
0 有用 浮光 2023-09-18 02:19:50 四川
儒教国家有太多类似之处,对比韩日可发现很多东西何其相似。专著“泡沫时代:日本迷失的原点”分析了日本90年经济大崩盘前后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不止有精准的数据对比,更有经济思想与制度层面的深入思考。日常经济生活中后者的影响不明显,但无疑作用更大、影响时间更长。失去了20多年的日本人均Gdp依然有4万美元,除了东京、大阪等少数地区外房子白菜价,东京大学等一批知名大学对本地人而言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难。书里写到:从明治开始,日本一直处在资本主义文化与日本文化间巧妙的寻求平衡,并构建了一个能随机应变的机制。需要平衡冷静理性的优胜劣汰和由于激烈竞争带来的社会矛盾。失去的二十多年事都能说明随机应变的机制越来越难、甚至不可能?
6 有用 湖 2023-09-03 22:54:17 江苏
太疯狂了。财界大佬的儿子,日本财经传奇记者,回顾当年泡沫时代。非常具体的事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警醒。
6 有用 disguiser 2023-09-05 15:40:59 辽宁
无论多少次,对于国人,这个话题都是这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