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古文课》的原文摘录
-
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太阳向外数的第二颗行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我们每个人肯定都看到过金星,用肉眼就能看到,因为这是夜空中最为明亮的行星。这颗星经常跟我们见面:早晨出现在东方,被称为启明星;晚上出现在西方,被称为长庚星。所以《诗经》里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查看原文)
-
他是世家子弟,他的曾祖父曾在吴越国(就是钱镠建立的那个吴越国)任职。他的名字很有意思:“仲”字,我们知道是排行第二的意思;“淹”则是指江淹,南朝的著名文学家。起名为范仲淹,就是希望成为第二个江淹。
其实,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因为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就改嫁给一个姓朱的人。范仲淹从小就改名叫朱悦,到29岁才改回范姓。
范仲淹少年时在醴泉寺发愤苦读。因家境贫寒,他便用小米煮粥,放置一夜,等粥凝固后,用刀将其切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用一些腌菜佐粥。有个故事叫“断齑画粥”,讲的就是范仲淹苦读的这个故事。
范仲淹诗文都很棒,词也写得好,著名的词句有“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秋思》)、“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怀旧》)等。现代有个学者叫胡适,他经常会引用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我一直以为是胡适创造的,后来才知道原是范仲淹说的。范仲淹在《灵乌赋》里写了这个句子。 (查看原文)
-
“沐浴”这个词需要解释一下。我们现在说的“沐浴”,就是洗澡的意思。其实在古代,“沐”和“浴”是分开讲的。“沐”,就是洗头发;“浴”就是洗身体。所以屈原才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查看原文)
-
在帝王专制时代,很多人读书当官,不一定是有着为生民立命这样的理想,也可能只是为了个人的享受。当然,我们知道,历史上也有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清官,但总归是少数,比如宋库、海瑞,等等。海瑞是真的清廉,但也清廉到近乎异常,完全不近人情。
而一个人如果要在当时那个制度里活下去,就不得不遵循这个潜规则。所以,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用了那么多篇幅,就是在说一个道理,那就是用儒家的道德来治理国家往往流于虚伪。
而另一位当代学者吴思,他用了一个词,一下子就把帝王专制时代的官场秘诀给揭示出来了,那就是“潜规则”。表面上大家一起“子曰诗云”,一起“道德文章”,背地里却总是追名逐利,贪污腐败。
柳宗元尽管寓言写得很有趣,很吸引人,但是,能改变什么吗?我觉得,要改变什么,就要对人性本身的幽暗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用一种可靠的制度,来约束每个人,用法律制度,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样,也许就不用再骂别人是蝜蝂了。 (查看原文)
-
然而,在人世间,真的能够寻找到这个没有战争、没有痛苦、没有饥荒的桃花源吗? 答案可能很残酷,很无情。所以,后代有诗人写道:“感慨黄炉旧酒人,何处桃源可避秦。”(章黼《梅竹山庄怀旧》)
因为,任何人都只能生活在他所处的那个当下,就像黑格尔说的:“没有人能够真正超越他的时代,正如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皮肤。”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人还是将桃花源之梦写进了集体记忆之中,一再凭吊,一再回望。 (查看原文)
-
屈原当然是爱国主义诗人,但我们也要问:屈原这种愚忠,值不值得?
后人创造了一个词语——“屈原人格”,来代指屈原的这种精神特质。在长达几千年的帝王专制时代,一个民族处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王权之下,除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从而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对权力的依附性,这是他们所有特征中最根本的部分。因此,一方面我们赞美屈原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听一下鲁迅的评价一一鲁迅说,《离骚》无非是“不得帮忙的不平”(《从帮忙到扯淡》)。
屈原以美人香草自喻,向楚怀王表达他的耿耿忠心。他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他没有被权力接纳,反而遭到放逐,欲帮忙而不得。他上天人地、文采斐然的全部瑰丽诗篇中反复咏叹的,也就是这一点。屈原的悲剧命运仿佛预示了他身后两千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思之令人心伤。
好在,我们终于来到了 21世纪,身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告别这种“屈原人格”,获得自我的解放,也许不再是梦想。 (查看原文)
-
直到今天,钱塘江水还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像“之乎者也”的“之”字,因此后人又叫钱塘江为“之江”。浙江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浙”字去掉三点水,就是“折”字。浙江即曲曲折折的江,这条曲曲折折的江,就是钱塘江。 (查看原文)
-
铭,是古代刻在金属或者石头上的一种押韵的文体,一般用来纪念事物或者杰出的人物,也可以用来勉励自己。所以,我们如今有一种说法,就叫座右铭,将格言刻在座位的右边,用来勉励自己。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鲁迅的:鲁迅迟到了,老师劝诫他下次早点到。鲁迅就在自己的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这也算是一种座右铭吧。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