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沧桑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猫喵猫喵猫猫猫 2023-10-24 21:27:24 云南

    十分枯燥 十分无聊。虽然是微观史,但具体到个体身上的史料实在是有限,以至于书的前半部分会出现大量诸如XX人是XX职业出现在XX记录上;又比如婚前协议的86人中有xx人是xx职业等看上去“很注水”的流水账。这样枯燥的描写导致很多情节和人物根本留不下印象,然后就切换主题、人物去写另外的事情了。从可读性上来说,作为普通人这本书的可读性或者用偏见的趣味来说,这本是十分枯燥的。学术和历史研究方面没有追求,所以就不评价了。

  • 2 夜阿凉 2024-03-27 18:46:00 湖南

    为了作者的不辞辛劳可以给她3.5分吧,起名真的是个技术活,看这个名字我的期许完全是一本不同的作品。但看完了也不能说作者题不对文,只是我想去了别的方向…以她这种逻辑其实可能任何家族都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只要更换一下婚书和国家…内容太过琐碎,戏剧化的部分也并不会得到作者更多的笔墨,比如大体上我记得最深的是一个受伤后无法咀嚼但又继续活了四十一年的男人和一家据说相处的很融洽却在婚礼上拒绝签名的妯娌~总的来说,看完这本可能会想去读读左拉的文学作品,但动力也没有给足…刚刚发现这个作者的姓氏很有趣,不晓得是不是那个传奇家族的一员,如果是的话,就有点子懂她为什么有这个时间写了这么一部作品了…当然…我会更想看她自己家族的田野调查…这也是理所当然吧…毕竟咱们普通人只有在小说里才略微有看点…生活中可能只有无尽沧桑…

  • 4 乙左左 2023-10-24 14:46:10 福建

    未必是最好的书写历史的方式,但肯定是最特别的邻近性历史,通过所处时代的不重要的群体和家庭视角,通过个体的平凡生活来理解政治和经济变革,这种历史书写是扁平的,没有丝毫创作成分的,却又如此精确,作者称之为小说的反面。枯燥而极富意义的一次历史书写,一种历史景观。

  • 0 水月孤桥 2024-03-05 10:10:54 江苏

    森的夫人写作功底还是了得,通篇读下来行云流畅

  • 0 CowBoy 2024-01-12 12:13:59 贵州

    2024(6)一本相当冗长乏味的学术?故事?书。如果纯学术书,估计没人看。如果是一本人类学或者故事类的书,那有很多微观史学书可以作为模版,王氏之死,马丁盖尔归来,都是佳作。这一本真的不敢恭维,很神奇的是读完全书不知道主角是哪个,做了什么事,核心剧情是什么?读后感何故?主线很乱,就像一个居委会大妈年底去检查资料的感觉!

  • 0 薄暮秋风起 2024-01-24 21:28:56 山东

    可读性非常一般的微观史,视野是唯一可取之处,不过这种研究又有什么尽头的意义呢

  • 0 长富牛奶🥛 2024-01-05 14:32:46 北京

    “档案与其说是史料的一种类型,不如说是保存材料的一种方式。”

  • 0 雾凇 2024-01-07 22:14:13 北京

    一部家族微观史作品。 作者试图通过一个普通家族及其所辐射的社会关系网,展现法国近200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选题很好,思路不错,整理这些文本资料、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应该也很不容易,但是感觉研究目标完成得并不是很理想。 普通人的文档资料本身就会比较少,又历经了几段动荡不安的时代,导致书中虽然呈现了大量人物,但是每个人物都只有婚姻、职业等非常少的记录信息片段,过于零散细碎且缺乏深度,难以串成宏大的历史线,而且阅读起来容易晕。

  • 0 婉菁 2024-01-28 20:09:44 广东

    来了解一下微观史中的法国 看短评已经有心理准备文字容易枯燥 但不失为管中窥豹的一种方式——2倍速听完 点带面

  • 0 若晨亦雪 2024-03-22 10:03:17 北京

    由一纸婚约及其上83个签名者所构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18世纪法国小镇的人际关系大网,内容本身很迷人,但是叙述缺乏故事性和条理性,基本上就是各种细枝末节的罗列。当文献查阅不错,当围观史书看就很难读下去了。

  • 1 Kerry 2023-11-17 14:49:48 中国香港

    不是研究历史的普通读者,几乎找不到读此书的理由。作为了解历史,读此书的效率实在太低

  • 3 基瑞尔 2023-10-23 20:36:15 四川

    很容易让人想起Amazon五年前那部《罗曼诺夫后裔》所创造的神韵——众人在微小的信息中,串联出一段无限可能的家族史以及不曾发觉的联系。一纸婚约签字的众人,慢慢延展至这些人生活轨迹的想象:几乎局限于一个社区中,仅有少数人通达“外部”;和更大的历史事件保持着隔绝和平行,但也在只言片语里见证着经济生活状态的变化以及受到的影响。它好像一本细水流长的“宅斗式”小说,却也真正关于信息。“小”到让人仿佛融入其中,“大”到会让人可怕竟然还有如此多未知。【2023 #166】

  • 1 陈韵如暴言录 2023-11-14 16:13:14 北京

    微观史我真的....不是我的范畴,我找不到必要性,只能理解...尊重...好...

  • 3 虾米 2023-11-09 10:12:53 上海

    作者给自己出了一个很难的题目,要用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来写法国史,以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反之亦然)的弊病。她的办法是追踪两个核心家庭及社交圈,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大量调动国家统计数据之外的档案材料,来编织一个半世纪的法国史、家族史,赋以其可感知的温度和人情味。这样的“中观”史的一个好处是从侧面反映非生产性经济(海关、军队、教育、信贷、家政等服务性产业)在法国经济中的作用,补足并修正了传统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史研究。“中观”史的另一特点就是作者提醒注意的,它不可能使“宏观”和“微观”完全无缝对接,作为研究样本的对象大多为底层,其言行与“大历史”并不合拍,作为个体他们不从属于某种“力量”。此书牵涉人事甚多,若自己动笔画一张家族树状图会省力很多。

  • 0 小鱼爱哲学 2023-11-13 15:07:28 北京

    一份婚前协议的签名竟然有83个人? 再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竟然发掘出与之相关的4089个人!甚至牵扯出与这4089个人相关的更多人!真是让人震惊!当然,除了这个家族故事的复杂之外,我也非常佩服作者,能够运筹帷幄于宏观和微观之中,让我们看到这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 2 伯凌 2023-11-14 15:56:41 天津

    感觉欧美微观史学已经程序化,基本就是从教会或者家族档案里挖各种细节,然后套上社会局势变迁,一部作品就成型了,这本书尤其如此。对不熟悉法国史的读者来说,复杂琐碎的人名和相对无趣的叙述,将会是阻碍阅读的重要因素。虽然没读过作者其他作品,但看简介应该是专研经济史,跨界微观史学的尝试并不算太成功。如果想了解欧美微观史学路数,我感觉读读 1970-1990 年代发表的作品足以。

  • 1 尤里卡 2023-11-05 21:27:59 河北

    从家族史入手,推进至社会史和民族史/国家史,本书是一部融合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重视角的史学佳作,体现了一个历史学家深厚的研究功底,那种强大的“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的材料分析能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统合汇编能力,以及由点成面、由此及彼的丰富想象力。

  • 2 死透气了 2023-11-02 15:29:59 湖北

    迷人的社会史。个人觉得属于这套书中学术水准最高之列。

  • 0 鼻涕牛儿 2023-11-06 19:29:09 四川

    从一个绳结到一根分岔的绳索,再到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这样的微观史读起来虽然有些“扁平”和“枯燥”,但也十分生动和丰富,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每个个体既是一个独立的“绳结”,书写着自己的命运轨迹,同时也是纵横交错、经纬密布的关系之网中无法分割的节点,共振于其他个体和整个时代的脉动。这让我不由得联想,未来的历史学家将如何讲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着的我们的微观史。

  • 0 沉璧 2023-11-28 22:19:01 江苏

    一纸婚约83个签名人的社会网络成为作者历史写作的考察样本,试图通过两个普通的家族经济史来投射法国近代200年的变革史,这是一个讨巧但不讨喜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家族成员描写的失焦,难得一见令人深刻的个人成长史与社会进步史关联性,大多数人物命运变迁历史都停留在流水账式的交代,枯燥且无聊。如此的历史写作,很难认可作者具备胸有丘壑洞穿层雾廓清浊气的视野与能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