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瓦尔特·本雅明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译者: 杨俊杰
出版年: 2023-9-30
页数: 232
定价: 39.9
装帧: 平装
丛书: 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ISBN: 9787559478849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译者: 杨俊杰
出版年: 2023-9-30
页数: 232
定价: 39.9
装帧: 平装
丛书: 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ISBN: 9787559478849
内容简介 · · · · · ·
XR、NFT、ChatGPT、AI绘画……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冲击,使得当代艺术陷入“自我怀疑”,不断地追问:AI会不会毁灭艺术?
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初,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严重冲击了当时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令艺术界出现了恐慌。
为此,本雅明写作本书,指出:复制技术的飞跃进步不过是将传统艺术“拖下了神坛”,它虽然抹去了艺术品的“气场”,令人们不再拘泥于艺术品的原作,但也大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品成为人人触手可及之物,还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让全新的艺术类型——电影得以诞生。
读客《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特邀本雅明研究者杨俊杰德文直译、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解析难点和重要信息点,伴读者从头读到尾!翻开本书,看艺术如何在技术冲击下重获新生!
作者简介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哲学家、思想家。1892年,本雅明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有名家庭;1933年,纳粹上台;1940年,本雅明为逃避纳粹追杀而自杀,年仅48岁。
本雅明在博士论文被法兰克福大学拒绝以后,不再执着于学院派的认可,从此终身都在独立、自由地写作;他生前并不为学术界所接纳,但如今,其著作和相关理论已深刻影响绘画、电影、摄影等各种艺术领域,成为其必读的经典。
代表作:《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向街》等。
目录 · · · · · ·
【三颗钻专家导读】“机械复制”还是“技术可复制”?
【三颗钻专家伴读】题记、前言、 一
题记
前言
一
【三颗钻专家伴读】二至六
二、三、四、五、六
【三颗钻专家伴读】七至十五
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三颗钻专家伴读】后记(十六)
后记(十六)
瓦尔特 ·本雅明——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 · · · · · (收起)
【三颗钻专家伴读】题记、前言、 一
题记
前言
一
【三颗钻专家伴读】二至六
二、三、四、五、六
【三颗钻专家伴读】七至十五
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三颗钻专家伴读】后记(十六)
后记(十六)
瓦尔特 ·本雅明——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於眼睛捕捉影像的速度遠比動手繪圖更為快速,因此,圖像複製的過程便大大加速,而得以跟上人們說話的速度。在攝影棚裡,攝影師便以演員說話的速度攝錄影像。如果說,平版印刷讓報紙可以附上插圖,那麼,照相術便預示著有聲電影的到來──人們在十九世紀末又發明了複製聲音的技術,也就是錄音技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在一九○○年前後,機械複製的技術已達到某種水準,因此,它不僅能複製所有流傳下來的藝術品,讓它們的效應發揮最深刻的影響,甚至它還在藝術創作的方法裡,為自身爭得了一席之地。如果我們要研究機械複製技術所達到的水準,那麼,再也沒有比研究藝術品的複製和電影藝術這兩個領域,如何反過來影響傳統形態的藝術,更富有啟發性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共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人类的故事》《婚姻与爱情》《我们内心的冲突》《君主论》
等
。
喜欢读"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人也喜欢 · · · · · ·
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7 条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书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二、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三、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四、页数:195页 五、核心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艺术被推下神坛,同商品一样具有了可复制性,拥有了新的价值。 六、关键词汇理解: ·【原真性】 即使在最完美...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21)8.8分 231人读过
-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8.3分 2874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6)8.6分 195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作为编辑的人生开始 (熬夜看稿五百斤)
- 电影理论书单 (山羊胡不吝)
- 四川大学【批判理论和文学批评】阅读书目 (秋准。)
- 上海大学20世纪西方文论课程 (种瓜得豆)
- 现代性常识 (daxi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青禾 2023-11-04 10:47:47 陕西
一本书,作者本身内容只有十分之一,其他都是译者又臭又长的水字数的垃圾!!! 为什么微读的订阅总是会给我推到这种垃圾上架!!!被坑了好多次了!!!!
1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4-01-14 19:24:18 辽宁
两个月前看了85%,今天收个尾。最大的感叹是过于超前于时代的思想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可理解的事物,但是其会给后世带来思想的启迪。这本书阅读起来的感觉像是上小学时看“整本书辅助阅读”教辅的感觉,初读前几节,有时分不大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译者,但是读着读着就好了许多。其中印象最深是“苔棒”与“镰斧”化用艺术与技术的不同方式,并分析其本质。在摄影、电影的技术影响下,原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冲击,但是这都是时代发... 两个月前看了85%,今天收个尾。最大的感叹是过于超前于时代的思想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可理解的事物,但是其会给后世带来思想的启迪。这本书阅读起来的感觉像是上小学时看“整本书辅助阅读”教辅的感觉,初读前几节,有时分不大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译者,但是读着读着就好了许多。其中印象最深是“苔棒”与“镰斧”化用艺术与技术的不同方式,并分析其本质。在摄影、电影的技术影响下,原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冲击,但是这都是时代发展更替的体现。在实际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艺术也成为依附于现实的工具,成为一种可以复制的,不再是有独特个人魅力的独特表达。 (展开)
1 有用 种瓜得豆 2024-01-23 23:32:05 北京
译者注好多,对研究者来说可能是很好的参考,也反映出译者做的大量工作,但对初读者来说,可能会打断读书的连贯思路,不如先读了原文再读译者注。Aura翻译成气场,确实通俗易懂也较为准确了,但也确实显得俗了点。本雅明没有展开讨论的共产主义的艺术政治化,或许是他真正的希冀吧,可惜没能实现了
27 有用 捏猫猫的 2023-10-23 23:20:40 甘肃
看了这么久本雅明今天还是难逃此劫,读客真有你的👍👍👍
2 有用 苏格拉裙底 2024-04-27 17:32:40 北京
杨老师译得清楚,注得详尽,不理解为什么分这么低…本雅明试图讨论“当前生产条件下艺术的发展趋势”,即向我们描绘,在19世纪以来所发展出的技术复制的条件下,艺术的“气场”逐渐消退,从而使艺术作品的膜拜价值被展览价值取代的这一过程。“气场”来自于由作品的真迹性、一件性所带来的神圣性。“气场”居于作品与观众之间,不妨理解为作品对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如此强烈,以至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神恩的光辉中而无法自拔。... 杨老师译得清楚,注得详尽,不理解为什么分这么低…本雅明试图讨论“当前生产条件下艺术的发展趋势”,即向我们描绘,在19世纪以来所发展出的技术复制的条件下,艺术的“气场”逐渐消退,从而使艺术作品的膜拜价值被展览价值取代的这一过程。“气场”来自于由作品的真迹性、一件性所带来的神圣性。“气场”居于作品与观众之间,不妨理解为作品对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如此强烈,以至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神恩的光辉中而无法自拔。法西斯让“气场”变得虚假,或者说,通过建构虚假的“气场”,使我们沉浸在帝国的宏大叙事中。在这个意义上,政治有了审美的意味。于是,本雅明试图通过艺术的政治化来对抗政治的艺术化。在本雅明看来,电影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能够使我们“震惊”,使我们“分心”,因而能使我们从这场虚假的意识形态幻梦中解脱出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