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自己的文学 短评

热门
  • 3 小波福娃 2023-10-26 15:34:35 上海

    新版重读!这本早已是研究者必读自不用说,这个作者本人就是个话题人物,下次有机会讲讲

  • 6 亲爱的桂花树 2023-10-09 14:48:17 山东

    翻译用心了,译本保留了原文的节奏和力度。虽然是她们的文学,但不囿于文学,也是以女性创作为映照的西方女权运动发展梳理。 因为节奏好,而且肖瓦尔特下笔一直都很急,虽然是理论著作,但读起来不枯燥。

  • 1 光恰似水 2024-01-12 01:16:32 陕西

    边读边记:1、读文学作品时不再只当做一个“故事”看看而已,而是要结合作者所处时代及写作背景、人物设置背景等等深入看待一部作品;2、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药剂的女性并不是娇气的表现,很多人是因为被社会家庭丈夫子女挤压到失去喘息空间不得不使用类“麻醉剂”以保护自己;3、关于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想起《奥兰多》好像就有这个情节;4、往后在读简奥斯丁等女性作家作品时要更细致和深入,以及想对照作者和其他评论家对伍尔夫的看法,进行重读。

  • 1 小细 2024-01-15 23:39:29 北京

    着眼于女性职业作家,将19—21世纪女性小说发展中的三个阶段,feminine-feminist-female,女性的-女权的-女人的,模仿-抗议-自我发现。 从奥斯丁-乔治·桑,到夏洛特·勃朗特-乔治·艾略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压抑、掩藏和自我审查既反映在创作中也体现在批评文字中。女人之间的互相监视与管制。 批评双重标准让人咂舌,一面批评女作家缺乏亲身体会无法写出真实立体的男性角色,一面说最好的女性角色男作家才写得出来,总之男性是高等性别啦。 一些作品中的意象象征提点注意,红房间,疯狂与月经。 不少书想读和有待重读。对伍尔夫和多丽丝·莱辛的批评可参。感觉可以系统看看卡特。 伍尔夫的部分看得很气,真是好姐姐好丈夫,静养就是关小黑屋,谁不疯啊。 译者很用心,书后列了关键概念和关键词翻译解析。

  • 1 张小思 2024-06-30 14:42:29 新加坡

    感觉逻辑性稍微弱了点;但简单的语句下容纳了丰厚的想象和信息,我需要沉淀一下再重读这本书。

  • 0 G 2024-03-07 19:25:26 西班牙

    Dorothy Miller Richardson and Angela Carter. 要么做女人要么言说,前者牺牲艺术家的个人发展和自由,后者牺牲真实性和自我探索。怎么办?没有你,法就什么也不是,也不可能存在。

  • 0 赛璐珞 2024-02-19 00:13:42 上海

    时代在进步。

  • 0 Tang.Quixote 2024-01-13 17:14:10 江苏

    对简·奥斯丁以来的英国女性文学的一次系统梳理,尤其是对女性文学feminine-feminist-female三阶段论的界定,让跨越两个世纪的女性文学的大体脉络变得清晰。女性从男性文学/文化的巨大阴影下突破哥特式小说(消遣读物)的桎梏开始探索自己的文学领域,但仍旧遵从(或只是小心翼翼地突破)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同时面对着社会(男性)对其女性身份的凝视和双重标准的批评,到女权主义文学的年代,女性文学随落后于女权运动的进程,但仍在有限的空间内拓展权力的边界,其后女性文学进入自我探索和发现(以及自我审查)的阶段,给我感觉是更多的向内探寻而不是向外突破,以一种毫不在意外界、特别是另一个性别的眼光的自如感展现力量。专业的部分很多读得不太懂,主要是因为阅读量不够,种草了很多很多的书和作家,读吧,学无止境

  • 0 小黑胖子 2024-01-13 23:57:27 浙江

    从内容上,感受到了女性文学创作的荒漠,仅仅是这么短的时间可写,并且文中提及的很多名字和作品也根本不有名。

  • 0 Saturn 2024-01-11 09:01:38 北京

    “我什么也不是,一个不显眼的默不作声的乡下姑娘,一个人们毫不在意的病人……然而,一股隐隐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激情之火似乎在我内里点燃……是要把一切可怕的障碍,把我的病、我的丑、我的无能统统烧掉的文火……我被放在今天的位置上不是因为有才,而是因为我年轻时受到的压抑”

  • 1 连木木 2024-01-15 22:47:00 北京

    女性先认识了自己,拥有了写作的权利;又突破文学类型,和其他各类边界;继而争取话语权,发出自己的批评;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放生大笑地自由出入……这个过程中有向内也有向外,有时代影响(战争、经济)也离不开与女性主义紧密结合的攀缘而上;沿着女性-女权-女人的发展脉络,英国女性文学终于也在模仿-抗议-发现之旅上步履不停。除了认识了大批作家和作品(草原),确实对“女作家批评”是个正儿八经的事,和女权与文学传统的缠绕式发展有了全新认知。

  • 0 yaya 2024-01-15 23:06:00 广东

    2024·06|看完这本书之后只有一个问题在脑海中回荡:为什么女性写作需要顾虑如此之多而男性不用?女性背负一个符号,要寻求自我需要翻越座座大山,而那自我其实不过“就在四周”。本书以英国小说发展脉络为线索,分析评价了从“勃朗特姐妹那一代至今”的女性文学传统,将此间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分为“女性的、女权的、女人的”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其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内容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许多大家之前没有看过作品,但也不影响阅读,因为作者把文本糅得很碎,只是拿出部分佐以自己的论证,不过这也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女性创造不仅要突破自身的性别符号,还要在是否遵循社会期待还是突破桎梏中探寻平衡,历代女性文学作家如浪潮前仆后继,才终于得以靠岸。符号如何走出符号,他性如何脱离他性,是每个女人一生的命题。

  • 0 mawwa 2024-01-15 17:30:02 四川

    作者研究相当透彻,初读时发现“她们”限定在19世纪至今的英国女性作家还觉得狭窄,读起来才发现工作量之庞大,阅读量之惊人,且从序言可感受到作者力求面面俱到,沿时间脉络梳理了其文学发展的女性、女权、女人——模仿、抗议和自我发现三阶段,该发展动态是女性主义发展的一个折射面,女性从来就有自己的文学,而不仅仅是模仿、借用男性表达,在写作中发现自我,在自我意识觉醒中发展写作。 但由于对其所引用的作者及著作读得太少,常陷入囫囵吞枣地浏览,九、十双章尤为精彩。不仅对20世纪中期的小说家,而且对我来说天使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作者提供了去神秘化的论据,譬如“一间自己的房间”既是避难所也是牢房,存在一种在安全距离逃避暴烈的男性世界的心理。(需要读更多!

  • 0 Enjolras 2024-01-15 22:36:01 浙江

    23.9W/4H 好难…不知道是行文逻辑的原因还是什么,总是忘记主要脉络,而迷失在如山的例证中。抓点印象深刻的点来说吧,通过作者对英国女性书写历史的梳理,我第一次发现女性主义的浪潮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甚至都不是近几十年,其实从一两百年前女性第一次写出自己的作品开始,就已经是一道大浪了,许多今日还在象组生活组来来回回吵的话题这一两百年早不知道多少女性思考过探讨过了,但这些探索也有不少湮没无闻了(谢谢作者探索!)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上来说,在作者的带领下从新的角度看了看一些早已经读过的文本,还是学到不少(比如我已经完全忘记简爱中的血房间和其中维多利亚式的施虐情节,因为完全没看懂),但总体来说看得相当累,也没怎么看懂,感觉自己欠缺一些文学/批评类的背景知识,对作者提到的范例也不够熟悉,有机会再刷

  • 0 Mere 2024-01-15 00:21:50 北京

    女性-女权-女人,作者梳理19-20c英国女作家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始终能看到房间中孤身埋首写作内心挣扎的女性形象,女性从来就有自己的文学。房间是女性写作的具象化象征,从简爱到伍尔夫到卡特,这房间是心房、是思想、是子宫,是女性寻找/压抑自我表达的牢房坟墓避难所,也是战斗的堡垒和新生之地。女性小说家的写作始终受到主导性的男性文学传统的影响,在作者看来女作家自我意识在觉醒,但行动力仍然不足,宁可落入男性批评的陷阱,女性迎合、女权压抑、女人逃避。可写作总是意味着什么,形成共同体,寻找认同和榜样,分享感情和依托,大批知名或被埋没的女作家拿起笔去形成一个从未被赋予过任何自己声音的社会,女性屈从、女权反抗,女人超越,无需等待莎士比亚妹妹的降临,因为她们始终在那里。对女性而言,不要停止写作,不要停止阅读。

  • 0 何慧爱 2024-01-14 15:00:07 江西

    作者提出女性从来就有自己的文学,而不仅仅是模仿男性写作,将女性写作划分为女性的-女权的-女人的三个阶段,从模仿到抗议到自我表达,读完印象最深的是女性面对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想要与男性作家处于平等的地位,一方面又要对抗社会对女性气质的定义而产生的偏见,不得不走入自证陷阱。长期以来的教育都告诉女性要隐忍服从,女性经验是次等的、不能与人分享的,而写作却是个展现揭露自己的过程 文学上的刻板思维去适应女性所取得的成就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一代一代女性作家为打破固有偏见做出的努力令人动容。女性作家的写作题材、思想、语言都更加多元。女性读者也是在跟着女性作家在进步的 但是每个阶段作者选取了几个主要的作家,通过分析她们的作品来进行论述,我对她们都不熟悉,还没到阅读门槛,所以只能有一个片面的感性的认识。 多读吧。

  • 1 闻夕felicity 2024-01-24 21:41:51 江苏

    ①译者注太负责太妥帖了,真希望每本重要的学术里程碑都有一个这样的译者注。②作为随便读读的读者,反而是前言比较戳中我,后面基本上是白毛浮绿水地飘过去了。③卡特和萨德式女人的部分又让我支起了小耳朵,这本书也是当年非常震撼我的。

  • 0 四百击 2024-02-28 20:53:25 安徽

    女性写作的历史,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是欲望情感的投射,也女性与父权社会抗争的历史。严苛的评价,不公正的待遇,男性制定的标准压迫和限制着女性的写作,自我贬低只会招来更多的轻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有许许多多了不起的女性作者探索着自己的表达方式,对生命情感的抒发和想象,这是如此可贵,又如此振奋人心,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努力方向和榜样。站在如今的时间点上,我无法想象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的女性书写会什么样的变化,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充满力量的。

  • 0 流言 2024-03-06 12:51:05 浙江

    线条还是很清晰的,女性的女权的女人的,女性部分比较详尽,勃朗特艾略特奥斯汀,男女主人公都分析了,女权就比较简单,少有文本分析,强调了惊悚和类型,女性类型小说的职业写法,双性的伍尔夫一章写的挺有想法,女人部分就更简短了。女性写作变化和社会发展还是息息相关的,这部分还是少了些。文学最终还是看文字本身,超性别的。

  • 0 恩醯NX 2024-01-11 22:45:08 德国

    惊叹于作者阅读范围之广,从被忽视的维多利亚时代资料、期刊、回忆录到1976年成书时最新的学术著作和文章,通过勾勒不同时期女小说家们的生活轮廓和境遇并对其作品进行总结分类,条理清晰、扎实细密地记录了那些英国小说中/后的女性。女性、女权、女人三个阶段体现着女性小说家对于男性传统和主流价值观的扬-存-弃,主流社会对于女性小说家的指责和嘲笑也随之转变:从“跳舞的狗”到“变色龙”再到“绕着桑树的毛毛虫”。作者对每个时期小说题材的分析和梳理,丰富了我对英国女小说家及其作品反映出的文化背景的认识。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困惑:只追溯小说情节和创作驱动是否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