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磁石综合征 短评

热门
  • 9 曾良君 2023-09-04 16:51:29 江苏

    这书在布局上是不是搞反了,最后1/5的章节(定义何为病态自恋、边缘性人格障碍)应该挪到最前面,最开始的那些故事没什么意思,作者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都高度抽象了,以至于读完在脑海中变成了同一个故事。不过他给出了三个新的概念:人本来就受到关系引力的作用,就是健康的人也会被特定的一些人格特质吸引,不健康的人(童年依恋受损)会叠加人际磁石综合症,就是不受控制地陷入熟悉的童年模式;要和另一个人关系稳定长久,需要性格上对立相容,就是这个人性格模式不能和你一样,但也不是不一样就行,还要匹配相容;依赖共生的人不完全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也是造成自己不健康关系的根源,不改掉自己这个模式,只会反复遇到剥削者,因为病态自恋的人会狩猎。

  • 2 YJ是一颗桃子 2024-01-11 17:44:50 上海

    作为一个可以被定义为依赖共生者的人,我给这本书加一星。作者本身展开讲了自己同年的成长经历,家庭结构,几代人的依赖共生经验,对我来说非常有对照参考的价值。某任对象就是一个典型自恋型人格的人,然后疯狂操纵折磨我的人,因为害怕分开之后的病态孤独感,即便很痛苦,也一直会卡在不愉快的关系里。这本书基本上说清楚了我的依赖共生来自于哪里,但是并没有给出什么解决办法。最后两章基本上是作者在为他的下一本书做广告,据说书的内容是如何解决依赖共生的问题。如果你是抱着要直接解决问题的愿望的话,不推荐看这本书;如果只是好奇这个话题,或者想要归因,此书非常INSPIRATIONAL。

  • 2 chichi 2024-01-20 20:02:56 上海

    看了本名词解释🚬

  • 2 六月雪 2024-12-30 07:54:20 上海

    1、“人际磁石综合征”,是一种不平衡的亲密情感关系。奢求一个永远不会爱你的人给你爱。 2、无论是“依赖共生者”,还是“自恋操控者”,这两种亲密关系中展现的病态人格,都来源于双方幼年时代在家庭环境中,爱与关注的缺失,从而让他们无法养成健全积极、自信自爱的性格,却转而模仿父母,如同继承遗产一般,继承了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3、自爱康复疗法:(1)跌落谷底;(2)理解“人际磁石综合征”;(3)“强行戒断”,对抗病态孤独;(4)为应对自恋者的打击做准备,把握权力与控制的关系动力;(5)在有敌意的环境里设置边界;(6)守住安全的边界;(7)治愈、整合无意识的创伤;(8)发现自爱;(9)投入并享受自爱驱动的关系;(10)达到“自爱康复”。 [2024-179]

  • 0 绵绵 2023-08-30 13:42:52 湖北

    我挺喜欢这本书的,书里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渣男渣女念念不忘,但是究竟如何自救,还是有点单薄。

  • 0 五反田 2024-01-06 15:17:17 吉林

    朋友分享的得到里看的。我发现自己长久以来确实会被一些回避或者索取类型的人吸引。因为这类人在不满的时候就会对我冷暴力,而冷暴力复刻了我的家庭的相处模式,一旦父母对我的言行不满意,就会冷暴力逼我道歉,甚至到了30岁也是如此。扔在努力认清这些问题,可能没机会遇到伴侣了,不过幸运于自己成长了。

  • 3 郭七七 2023-08-17 18:43:07 北京

    有些东西作者还是搞得过于复杂了,但的确很多人都有他所说的这些困境。前面详细的说了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后面改善方法就是“自爱”,显得略有点没内容,不过作者也说这部分内容是他下一本书。个体的困境,只有个体有动机改变,才会去改变,他也说不治疗太偏执的人,心理医生是个陪伴者的角色,是陪伴对方直到对方自己愿意变化。常见的叙述是,经过多久的治疗,她离婚了,哈哈哈哈哈。

  • 0 读一点书长见识 2023-09-23 20:11:26 江苏

    “人际磁石综合征”是指一种不正常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爱,会让看似截然不同的恋人走到一起,尽管在一起时他们可能很痛苦,但依然难以分开。而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从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关系入手,论述着一个心理学专家其实也会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当然也就能够给我们读者更好的代入感,从他的人生经验之中走进这一特殊人群。 如果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种把自己伤到遍体鳞伤,依然无法做出改变的人,那么就把这本书送给他,帮助他们从这本书中寻求改变的答案吧。

  • 0 惜知猫 2023-08-28 15:29:55 北京

    适合有分离个体化问题的女生,帮助认识自己,识别渣男,离开渣男。

  • 0 苏听风 2023-09-01 20:48:42 广东

    唯有自爱才能自救。

  • 0 Roniima 2023-09-12 16:58:15 浙江

    看到最后发现“怎么办”的问题要放到下一本书去回答了,其实这一点还是挺重要的。本书重在描述人际磁石综合症的概念与成因,个人的“倾向”和关系的“相容”能很好地帮助大家审视关系的健康程度,也解释了为什么“自恋”与“依赖共生”是天生一对。想推荐给我那个历任男朋友都是家暴男的朋友看看,对走不出消极关系深渊的人来说值得一读。

  • 0 🍇 2023-11-20 07:29:13 上海

    1.“人际磁石综合征”,是一种不平衡的亲密情感关系。 2. 无论是“依赖共生者”,还是“自恋操控者”,这两种亲密关系中展现的病态人格,都来源于双方幼年时代在家庭环境中,爱与关注的缺失,从而让他们无法养成健全积极、自信自爱的性格,却转而模仿父母,如同继承遗产一般,继承了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 0 明哥 2023-11-20 08:46:25 江苏

    讲的是虐与被虐的人格组合,为什么总发生。1. “人际磁石综合征”,是一种不平衡的亲密情感关系。 2. 无论是“依赖共生者”,还是“自恋操控者”,这两种亲密关系中展现的病态人格,都来源于双方幼年时代在家庭环境中,爱与关注的缺失,从而让他们无法养成健全积极、自信自爱的性格,却转而模仿父母,如同继承遗产一般,继承了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 0 Blanche 2023-11-02 08:56:02 湖北

    一本书看清依赖共生和自恋人格,找到无法打破总是循环往复遇到同样人的根本原因。很多心理学专家自己心理都有创伤,先治愈自己,再去治愈他人。

  • 0 孙honepay 2023-11-22 15:29:22 广东

    得到听书听完,自我诊断没有人际磁石综合症。虽然会有抱怨亲人在童年时期给自己留下的阴影,但是向下比较。有些父母完全不尊重子女,病态的家庭关系真的挺让人窒息。很幸运生在自己家里,幸福的人经历总是相似的,不幸福的人也有共性,家庭因素是重要一环。

  • 0 哆啦大胖 2023-11-20 23:19:20 辽宁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作者罗森堡用他丰富的心理学临床治疗与研究经验,再结合自身成长与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了一个两性亲密关系里常见的现象,即“人际磁石综合征”。这都要归咎于双方都不健康的人格特征:一个是依赖对方、低自尊、高敏感,必须通过持续奉献牺牲才能感知自我价值的依赖共生者,而另一个,则必定是自恋、利己、习惯高高在上的“自恋操控者”;而当他们相遇,那种病态的契合度,必然会让他们在人群中,迅速认出彼此并且互相吸引,同时建立起一种磁石般的共生依赖关系。无论是“依赖共生者”还是“自恋操控者”,这两种亲密关系中展现的病态人格都来源于双方幼年时代在家庭环境中,爱与关注的缺失,从而让他们无法养成健全积极、自信自爱的性格,却转而模仿父母,如同继承遗产一般继承了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 0 小七 2023-11-20 23:39:49 河北

    对于被困在有毒关系中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必读的。了解了人际磁石综合征,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会被相同的、从未兑现过的空洞承诺反复欺骗,为什么你对“幸福生活”的愿望那么难以实现,为什么你总是被伤害自己的人所吸引。

  • 0 玉兔捣草药 2023-11-21 20:43:53 北京

    这是一本能有效识别有毒关系的书。最近几年开始读心理学相关的书之后,才明白自己拧巴的性格是怎么来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幸好已经了解了中间的弯弯绕绕,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去改变。大部分有毒的关系无解,上一辈人的思想固化,他们不愿意改变,所以现在进化到“谁难受谁改变”,远离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物理上隔离不了,在心理上也要筑起一座高高的墙,让自己心里有压舱石,不论外界有怎么样的声音,都不为所动。

  • 0 心若无涯 2023-11-19 08:31:01 浙江

    什么叫“人际磁石综合征”呢?总结起来就是,一种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彼此折磨的两性亲密关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