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特别贴近当下的主题,把社畜那种没钱又没尊严的卑微感写得入木三分。边读边唤起被工作异化的共鸣。语言紧凑平实很有卡夫卡的味道。看了下Walser的经历感觉已经预言了我的人生:“抛弃正职,惨败…只要稍微攒点钱就辞职,为了能不受干扰地创作…酗酒、失眠、幻听、做噩梦、焦虑不安。”“对某些人来说,卑微就是人生的最后一间避难所。”“我要怎样才能做到在生活中不干蠢事?在这栋房子里我就特别能干蠢事。如果换了地方还会这样吗?”(274)“他对别人做过的事,现在也发生在他自己身上,这是他应得的。咱们就不是人吗?咱们这些雇员来到人世,难道就不能引起别人的一丝丝情感?我们有一天晚上直接被人从房子里扔出去,丢了生计,而他竟然还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适度的。”(292)“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真是愚蠢。”(310)
瓦尔泽不但懂社畜,懂男人,也懂女人,懂孩子,概括一句,瓦尔泽懂得人类痛苦无奈和不得不屡次勇敢面对生活的本质。在他的小说里,仿佛每个人都只是缓缓地走向下坡,即便多么努力地挣扎,结果永远是一目了然,所有人都只是走向灭亡而已,没有任何所谓成功或者舒适的征兆。生活总是将我拒之门外。瓦尔泽啊瓦尔泽~瓦尔泽给我的痛,是丝丝入微,毫无知觉地溺死在日常里。突然红了眼眶的地方如此多,多得无法一一细数。
有害的温驯,犹疑的良善,在异化的边缘徘徊,首先想到的是去忍受和习惯,不得不依赖自己所鄙视的一切,在无形的荒诞和巨大的生活下谨守着卑微。一个世纪过去,与最近读过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仍能形成遥相呼应的文本,基本的工作、社交、私人生活为什么还是很难,毫无乐趣。但瓦尔泽是温柔版本的卡夫卡,那些散步和写景的片段无疑就是浮出水面后大吸一口氧气,而延宕之后还是能以离去作结尾——“没有人阻碍您到广阔和未知中去。那或许会很艰苦,但又会多么美好,多么自由。” 《唐纳兄妹》里的姐姐,这本书里的托布勒太太和克拉拉,女性角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瓦尔泽三个长篇中最无个性的,而且,把作为工程师助理的短暂工作经历拉撑成一个长篇的体量,实在勉强。在人物心态和语言层面,有点中不溜,既没有长篇处女作《坦纳兄妹》的清新出奇,也没有巅峰之作《雅各布•冯•贡腾》的癫狂怪诞。
船在下沉过程中,也有不错的风景。助理,一个懦弱而善良的旁观者,他的特点是啥也不会,有人说喜欢他的松弛感,寄生虫当然松弛。因为随时能逃跑啊,卑微的超然感,就是我们的快乐源泉。
读的过程中一直会冒出来一个念头“那你到底想怎么样?”,后来发现大部分在工作的人都和主角差不多,既没能始终全情投入,也没能天天反抗,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要怎么样。
瓦尔泽笔下社畜的痛苦只是缺钱,他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这就不糟糕。最可怖的还是卡夫卡笔下抽象的社畜,那真是无穷无尽的绝望,做人简直就完全是虚无的。
莫名喜欢这本 在雇主注定失败的事业和逐渐瓦解的权力里 作为雇员的约瑟夫承担了大量与女主人相似的“结构性压迫” 关于自尊的破碎和贫穷的束缚 但他依然保留了大量对自然、美的观察 对稳定、有所归属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对酗酒失业的男人的同情和鼓励、对被欺凌的、不被关爱的儿童的共情和怜惜 这确实是一部再勇敢不过的作品 瓦尔泽 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避难所
如果有一段时间,人能看到的只有狭小和逼仄,那么它们就能自成一个广阔、重要的世界,与此相反,真正的广阔与重要,一开始看上去恰恰是渺小的、不起眼的,因为它们太过分散、铺展和通透。
真的太温柔了
理想的书籍装帧设计
很喜欢这本的人物刻画。他却偏爱玻璃球。// 长庾星何尝不是一幢被诅咒的呼啸山庄?特别喜欢约瑟夫逃到自然里仍思绪飘飞的片段。后半段言及这种微妙的爱恨纠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既然终究有溃堤的一天,那也不需要外力推倒这座沙堡了。最后道别还是没有想到希尔薇,一处可笑的隐喻。
不懂装懂就相当于偷窃了……那一顿斥责,他羞愧地装在心里,只是已经变成了一种毫不在意的担心,漫不经心的忧虑。他还在微微发抖,心里想到:“那羞辱难道是为了鞭策我享受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中纯粹的欢愉?”……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散步者看上去那样卑微,“对某些人来说,”助理心想,“卑微就是人生的最后一间避难所。”……他左右转动,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身体,健康,能够承受艰辛和困苦,有这样一个身体,如果在床上躺的时间还超出必需的范围,那就真是一种罪过了。……收拾完行李之后,他在敞开的窗边又站了两分钟,带着感恩的心看了看外面,甚至还给山下那一大片湖送了个飞吻。天选打工皇帝。
一百年前的社畜,和我们今天似乎并无两样。女主人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但因为是女人这个身份,而没办法对她那不适合自己创业并且败光家产的丈夫提出自己的意见。罗伯特 瓦尔泽也是修辞学的集大成者。
到底是谁在吹瓦尔泽?(评分太虚高了 有必要拉低一些
瓦尔泽适合从任何一页读起
不能否认的是,命运里可能存在着一股不可抗拒的推力,把那些有意识的人们推往毁灭的方向,每次想要挣脱的时候又会被牢牢地拽住。而瓦尔泽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用一个小镇子简单的社会关系的空间容纳了这难以捉摸的力量。就用这么简单的职场生活揪住那一个强盛的国家都难以抵抗的命运安排。叙事的节奏感在男主的视角里跳跃,阅读的过程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小说的世界自己就在眼前浮现。
太好了,瓦泽尔是我的秘密花园,是我的避难所。
瓦尔泽写社畜的生活,一如李健唱《十点半的地铁》,再卑微也没有愤世嫉俗的呐喊,可能是因为他的文字和李健的声音一样有“华丽”的底色,少了些市民阶层的沧桑感。忍耐——社畜的必修课,我们常常被告诫要学会忍耐,凡事不要强求,保持一点乖顺这样就能前进了,最难的还是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瓦尔泽式的美德
> 助理
10 有用 没有色彩的章鱼 2024-04-08 16:07:14 北京
特别贴近当下的主题,把社畜那种没钱又没尊严的卑微感写得入木三分。边读边唤起被工作异化的共鸣。语言紧凑平实很有卡夫卡的味道。看了下Walser的经历感觉已经预言了我的人生:“抛弃正职,惨败…只要稍微攒点钱就辞职,为了能不受干扰地创作…酗酒、失眠、幻听、做噩梦、焦虑不安。”“对某些人来说,卑微就是人生的最后一间避难所。”“我要怎样才能做到在生活中不干蠢事?在这栋房子里我就特别能干蠢事。如果换了地方还会这样吗?”(274)“他对别人做过的事,现在也发生在他自己身上,这是他应得的。咱们就不是人吗?咱们这些雇员来到人世,难道就不能引起别人的一丝丝情感?我们有一天晚上直接被人从房子里扔出去,丢了生计,而他竟然还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适度的。”(292)“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真是愚蠢。”(310)
6 有用 克美瑞克 2024-03-17 17:06:10 广东
瓦尔泽不但懂社畜,懂男人,也懂女人,懂孩子,概括一句,瓦尔泽懂得人类痛苦无奈和不得不屡次勇敢面对生活的本质。在他的小说里,仿佛每个人都只是缓缓地走向下坡,即便多么努力地挣扎,结果永远是一目了然,所有人都只是走向灭亡而已,没有任何所谓成功或者舒适的征兆。生活总是将我拒之门外。瓦尔泽啊瓦尔泽~瓦尔泽给我的痛,是丝丝入微,毫无知觉地溺死在日常里。突然红了眼眶的地方如此多,多得无法一一细数。
4 有用 Hvergelmir 2024-04-26 23:22:24 浙江
有害的温驯,犹疑的良善,在异化的边缘徘徊,首先想到的是去忍受和习惯,不得不依赖自己所鄙视的一切,在无形的荒诞和巨大的生活下谨守着卑微。一个世纪过去,与最近读过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仍能形成遥相呼应的文本,基本的工作、社交、私人生活为什么还是很难,毫无乐趣。但瓦尔泽是温柔版本的卡夫卡,那些散步和写景的片段无疑就是浮出水面后大吸一口氧气,而延宕之后还是能以离去作结尾——“没有人阻碍您到广阔和未知中去。那或许会很艰苦,但又会多么美好,多么自由。” 《唐纳兄妹》里的姐姐,这本书里的托布勒太太和克拉拉,女性角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3 有用 狄狄 2024-04-30 11:35:18 云南
瓦尔泽三个长篇中最无个性的,而且,把作为工程师助理的短暂工作经历拉撑成一个长篇的体量,实在勉强。在人物心态和语言层面,有点中不溜,既没有长篇处女作《坦纳兄妹》的清新出奇,也没有巅峰之作《雅各布•冯•贡腾》的癫狂怪诞。
2 有用 blueshadow 2024-06-19 10:45:47 北京
船在下沉过程中,也有不错的风景。助理,一个懦弱而善良的旁观者,他的特点是啥也不会,有人说喜欢他的松弛感,寄生虫当然松弛。因为随时能逃跑啊,卑微的超然感,就是我们的快乐源泉。
3 有用 秋 2024-06-11 09:30:27 北京
读的过程中一直会冒出来一个念头“那你到底想怎么样?”,后来发现大部分在工作的人都和主角差不多,既没能始终全情投入,也没能天天反抗,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要怎么样。
2 有用 Entelecheia 2024-10-14 20:37:31 江苏
瓦尔泽笔下社畜的痛苦只是缺钱,他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这就不糟糕。最可怖的还是卡夫卡笔下抽象的社畜,那真是无穷无尽的绝望,做人简直就完全是虚无的。
2 有用 西郊有密林 2024-12-14 14:10:10 广东
莫名喜欢这本 在雇主注定失败的事业和逐渐瓦解的权力里 作为雇员的约瑟夫承担了大量与女主人相似的“结构性压迫” 关于自尊的破碎和贫穷的束缚 但他依然保留了大量对自然、美的观察 对稳定、有所归属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对酗酒失业的男人的同情和鼓励、对被欺凌的、不被关爱的儿童的共情和怜惜 这确实是一部再勇敢不过的作品 瓦尔泽 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避难所
2 有用 josephcheung 2024-06-14 08:55:06 北京
如果有一段时间,人能看到的只有狭小和逼仄,那么它们就能自成一个广阔、重要的世界,与此相反,真正的广阔与重要,一开始看上去恰恰是渺小的、不起眼的,因为它们太过分散、铺展和通透。
2 有用 把噗 2024-03-23 10:15:55 北京
真的太温柔了
1 有用 马戏团🎪 2024-04-06 12:41:16 上海
理想的书籍装帧设计
1 有用 尤加利刺蝟 2024-08-24 17:11:54 广东
很喜欢这本的人物刻画。他却偏爱玻璃球。// 长庾星何尝不是一幢被诅咒的呼啸山庄?特别喜欢约瑟夫逃到自然里仍思绪飘飞的片段。后半段言及这种微妙的爱恨纠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既然终究有溃堤的一天,那也不需要外力推倒这座沙堡了。最后道别还是没有想到希尔薇,一处可笑的隐喻。
1 有用 麻辣牛肉宽粉 2024-08-15 21:41:54 广东
不懂装懂就相当于偷窃了……那一顿斥责,他羞愧地装在心里,只是已经变成了一种毫不在意的担心,漫不经心的忧虑。他还在微微发抖,心里想到:“那羞辱难道是为了鞭策我享受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中纯粹的欢愉?”……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散步者看上去那样卑微,“对某些人来说,”助理心想,“卑微就是人生的最后一间避难所。”……他左右转动,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身体,健康,能够承受艰辛和困苦,有这样一个身体,如果在床上躺的时间还超出必需的范围,那就真是一种罪过了。……收拾完行李之后,他在敞开的窗边又站了两分钟,带着感恩的心看了看外面,甚至还给山下那一大片湖送了个飞吻。天选打工皇帝。
1 有用 和光 2024-09-08 08:56:06 澳大利亚
一百年前的社畜,和我们今天似乎并无两样。女主人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但因为是女人这个身份,而没办法对她那不适合自己创业并且败光家产的丈夫提出自己的意见。罗伯特 瓦尔泽也是修辞学的集大成者。
4 有用 布列瑟农 2023-12-30 01:26:14 广东
到底是谁在吹瓦尔泽?(评分太虚高了 有必要拉低一些
1 有用 藠头与秋葵 2025-03-09 20:46:12 北京
瓦尔泽适合从任何一页读起
1 有用 蓝海语陌 2025-02-28 23:24:35 福建
不能否认的是,命运里可能存在着一股不可抗拒的推力,把那些有意识的人们推往毁灭的方向,每次想要挣脱的时候又会被牢牢地拽住。而瓦尔泽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用一个小镇子简单的社会关系的空间容纳了这难以捉摸的力量。就用这么简单的职场生活揪住那一个强盛的国家都难以抵抗的命运安排。叙事的节奏感在男主的视角里跳跃,阅读的过程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小说的世界自己就在眼前浮现。
1 有用 lemon 2024-05-09 10:01:25 江苏
太好了,瓦泽尔是我的秘密花园,是我的避难所。
1 有用 Alicia 2024-05-03 15:51:31 浙江
瓦尔泽写社畜的生活,一如李健唱《十点半的地铁》,再卑微也没有愤世嫉俗的呐喊,可能是因为他的文字和李健的声音一样有“华丽”的底色,少了些市民阶层的沧桑感。忍耐——社畜的必修课,我们常常被告诫要学会忍耐,凡事不要强求,保持一点乖顺这样就能前进了,最难的还是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1 有用 面包店的旁边 2024-06-17 16:52:42 上海
瓦尔泽式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