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牢记基本的财务原理:理解三张报表的本质与设计初衷
1.1 不止于熟练:读懂会计制度的底层逻辑
1.2 为什么需要三张报表:通过三个故事理解权责发生制
1.3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
1.4 资产负债表:唯一的存量表(经营成果的来源与归属)
· · · · · ·
(
更多)
前言
第1章 牢记基本的财务原理:理解三张报表的本质与设计初衷
1.1 不止于熟练:读懂会计制度的底层逻辑
1.2 为什么需要三张报表:通过三个故事理解权责发生制
1.3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
1.4 资产负债表:唯一的存量表(经营成果的来源与归属)
1.5 利润表:权责发生制下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总结
1.6 现金流量表: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收支
第2章 回归统一的估值体系:相关不等于因果,切忌刻舟求剑
2.1 第一性原理:归纳总结不能代替逻辑推理
2.2 一切估值体系的起点:DCF模型告诉了我们什么
2.3 PE:简单直观但缺陷极大的估值方法
2.4 PB:时刻扪心自问“高于净资产的溢价来自哪里”
2.5 长江电力:透明但是门道很多的公司,是估值基础必修课
第3章 识别非法的财务舞弊:合理怀疑,有罪推定
3.1 维护市场风气是每个从业者的共同责任
3.2 为什么要造假:贪欲的驱使,用虚假业绩迎合市场期待
3.3 为什么能造假:权责发生制下,利润表本身就是一种意见
3.4 重视审计报告,警惕非标准事项段
3.5 收入舞弊:解析三步循环造假,找出藏在资产里的水分
3.6 成本舞弊:识别难度略高于收入舞弊,但是方法类似
3.7 货币资金舞弊:需要内鬼配合,利息收入不难识别
3.8 商誉与投资收益舞弊:钻会计制度漏洞,只能远离这类
3.9 游走在模糊空间的关联交易,商业实质难以判断
3.10 小结:财务舞弊的资产负债表痕迹汇总
第4章 试论合法的财务调节:小心上市公司预判你的预判
4.1 动态博弈:你看到的可能是上市公司想让你看到的
4.2 给予增速过高权重,让公司获得不成比例的回馈
4.3 会计制度需要兼顾多重目标,难免顾此失彼
4.4 收入的确认:绝大部分缺陷都出在一次卖不干净的交易中
4.5 成本的确认: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划分并非泾渭分明
4.6 费用的计提:主要利用会计估计,主观空间较大
4.7 利润表其余科目:存在调节空间,内容相对复杂
4.8 识别财务调节的重要工具: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
4.9 灵魂拷问:尊重事实还是尊重市场
后记
· · · · · · (
收起)
5 有用 Quizas 2023-09-12 12:20:23 湖北
很分析师视角,近年读到的财务类书籍最佳。
3 有用 不装 2024-02-23 16:23:02 广东
满满的都是干货
2 有用 叭叭松口气 2024-01-09 13:09:46 浙江
1️⃣熟练不代表专业,熟练有时恰恰站在专业的对立面。要意识到由“公理”推导出的“定理”、由重复实验归纳出的“定律”,以及基于长期实践的“经验公式”的区别。熟练往往只是“经验公式”,在每一次风格切换/共识瓦解的转折点都将彻底倾轧上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 2️⃣利润表的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现金流量表的本质是现金的交换,资本化的本质是已经支出将会且尚未回笼的现金。 3️⃣基于时间序列的研究要警惕相关与... 1️⃣熟练不代表专业,熟练有时恰恰站在专业的对立面。要意识到由“公理”推导出的“定理”、由重复实验归纳出的“定律”,以及基于长期实践的“经验公式”的区别。熟练往往只是“经验公式”,在每一次风格切换/共识瓦解的转折点都将彻底倾轧上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 2️⃣利润表的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现金流量表的本质是现金的交换,资本化的本质是已经支出将会且尚未回笼的现金。 3️⃣基于时间序列的研究要警惕相关与因果之间的区别。基于有限样本的研究要警惕样本客观或人为非随机化之后的选择偏误。 4️⃣DCF模型FCF=PL,多阶段划归永续加权g形成PE=1/(r-g),固定ROE之后形成PS=PE/ROE,PB=PE*ROE。EV/EBITDA相比PE更贴近经营实质,但非线性工具不利于形成“经验公式”。 (展开)
1 有用 追逐繁星的兔子 2024-04-18 11:07:08 北京
2024.4.15重读,作者财务水平真的高...看了两遍还是很多东西不理解 2024.9.19重读,相较于普通财报书,更偏向于a股市场的实战,写了大量公司可能的财务造假与财务调节手段,多次阅读后,对基本财务造假手段有了了解,但对于财务调节,依旧没有辨别的手法,最后的4.4后,基本还是处于看不懂的状态。 总结看,其实就是,当出现肉眼可见的低估时,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买入吧。 前面还能看懂,后面的财务... 2024.4.15重读,作者财务水平真的高...看了两遍还是很多东西不理解 2024.9.19重读,相较于普通财报书,更偏向于a股市场的实战,写了大量公司可能的财务造假与财务调节手段,多次阅读后,对基本财务造假手段有了了解,但对于财务调节,依旧没有辨别的手法,最后的4.4后,基本还是处于看不懂的状态。 总结看,其实就是,当出现肉眼可见的低估时,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买入吧。 前面还能看懂,后面的财务调节真的是看不太懂了,两遍了,还是处于蒙圈状态 (展开)
16 有用 雲 波 2024-04-21 20:22:54 四川
以为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年轻天才横空出世…读完,呃,评分虚高,不愧卖方的,营销一流,槽点太多。 营业成本先影响应付账款?借:主营业务成本,贷:? 第三个故事现金支出就只考虑原材料期间费用不用考虑人工工资了? 二级市场待了那么久,还考过司法,和债权人并列的,叫“股权人”? 既然是预测而非审计,干嘛一定要把报表配平?生搬硬套地配,除了满足形式上的平,回过头来看对预测精度的提高有帮助吗? 本书大可不必讲基... 以为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年轻天才横空出世…读完,呃,评分虚高,不愧卖方的,营销一流,槽点太多。 营业成本先影响应付账款?借:主营业务成本,贷:? 第三个故事现金支出就只考虑原材料期间费用不用考虑人工工资了? 二级市场待了那么久,还考过司法,和债权人并列的,叫“股权人”? 既然是预测而非审计,干嘛一定要把报表配平?生搬硬套地配,除了满足形式上的平,回过头来看对预测精度的提高有帮助吗? 本书大可不必讲基本原理,一会确认一会借记贷记的,没会计基础的小白根本听不懂,还找些小号来尬吹。 大概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急于证明自己,保到汇丰主要时间全用来考试了,考成了当代鸠摩智。一个个序写得热情洋溢的,低级错误视而不见,贵圈完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