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格局中,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
冷战史和国际战略研究的标杆之作
美国历史学会乔治·路易斯·皮尔奖、保罗·伯兹奥尔奖获奖作品
专家推荐:
一部极具影响力、独具创意且引人入胜的冷战史研究。马克·特拉克滕伯格将大量史料与多国档案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其中大部分档案资料都是冷战后才解密的——从而极具说服力地解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本书内容丰富且见解深刻,有助于我们理解冷战的动因,其解释力远远超越了本书考察的具体时段。
——阿隆·弗里德伯格(Aaron L. Friedberg,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
马克·特拉克滕伯格对于西方同盟内部关于核武器与核战略争论的细微之处的把握,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这部作品极有可能在未来数年里成为冷战研究的权威之作。
——威廉·斯图克(William Stueck, 佐治亚大学教授,国际著名东亚史研究专家)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表面上划分了势力范围,但冷战却演变成高风险对抗。当核战争阴影笼罩时,敌对大国如何维持总体和平?特拉克滕伯格提出:德国问题才是冷战的真正火药桶。这个被撕裂的欧洲心脏,既是美苏角力的主战场,也是构建战后秩序的核心钥匙。本书视角独特、论证周密,展现出作者不同于很多历史学家的全局性、战略性眼光,堪称大师级作品。为当代世界中的大国关系,特别是竞争中的大国如何围绕核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从而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历史镜鉴。
内容简介:
由美苏主导的冷战格局,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突然急速走到战争的边缘。在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接受欧洲现状的情况下,一场核大战的阴霾是如何出现的?美国是否曾想要回归孤立,将北约防务交给欧洲人自己负责?
著名国际关系史学家特拉克滕伯格集20年之功,力求解答这一冷战谜团,并着力讨论其中的核心议题一一在冷战格局中,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新秩序。通过聚焦战后欧洲解决方案的形成,他展开了这一图景的多重维度:从美国与北约盟友的关系、柏林危机及古巴导弹危机,到美国的战略转变,再到美国不顾盟友异议,对苏达成妥协并主导欧洲问题的解决。由此,冷战在1963年进入新的篇章,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成为欧洲形势的根本基调。
作者广泛利用冷战后解密的美国及欧洲多国档案,重塑了学界对冷战发展的认知维度。本书自问世以来备受赞誉,斩获乔治·路易斯·皮尔奖和保罗·伯兹奥尔奖两项美国历史学会大奖,现已成为冷战史和国际战略研究的经典之作。
3 有用 自由的海豹 2025-05-16 18:24:18 北京
冷战中,斯大林时期最有可能爆发全面战争,因为斯大林看不上西方,认为美国很软弱。相比之下,赫鲁晓夫很满足与西方平分天下,毕竟历史上俄罗斯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边缘。
3 有用 倪雪君 2025-05-15 09:31:26 北京
非常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名著。对理解当下北约、核阴影问题很有帮助。
1 有用 Easton Lu 2025-05-15 10:20:44 北京
如何做国际史和档案研究的范例
2 有用 小朋友 2024-06-14 09:26:17 江西
坐等出版
1 有用 南斗极星 2025-05-28 13:33:00 北京
观点很新颖,对冷战和核战略有了新认识。对理解当下的多边关系也十分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