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哈特大师文集》的原文摘录

  • 一次,一个贫苦的人来到莱茵河畔的科隆,要在那里寻找贫穷,靠真理而生活。 这时,有一位少女跑来对他说:“亲爱的孩子,你是不是愿意在属神的爱里面与我一起吃饭呢?” 他说:“我愿意!” 在他们一起吃饭时,她说:“尽管吃,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他说:“如果我吃的很多,那就是一个错误,而如果我吃的很少,那也是不对的。我将恰好像一个贫穷的人那样地吃。” 她就问:“怎样才算是一个贫穷的人呢?” 他说道:“这取决于三件事情。第一,他应该对于一切出乎本性的东西都漠然置之。第二,他不能对上帝有太多的要求。第三,遇到受苦的事情,他首先要自己去承担,而不是让别人去担当。” 她问道:“啊,亲爱的孩子,告诉我,那内在的人,他的贫乏又是什么呢?” 他说道:“这也取决于三件事情。第一,是要在时间之中和在永恒之中都摆脱掉所有的被造物。第二,是要在内外都做到真正的谦卑。第三,是要具有炽热的内心世界,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向往上帝的心情。” 她说:“说实在的,我很乐于听到这话。唉,亲爱的孩子,你现在再告诉我,什么才是灵心之贫乏呢?” 他说:“您问的太多了!” 她说:“我还从来没有体会到,涉及到上帝的荣耀和人的福乐竟然会有那么多的事情。” 那贫穷的人说道:“您说的对。那灵心之贫乏也取决于三件事请。第一,在时间之中以及在永恒之中,人应该去知道的,唯独只有上帝。第二,他不应该在他自己之外去寻找上帝。第三,他不应该将那属神的财富当成私有财产而从一个地点搬到另一个地点。” 她问道:“那么,那位大师,即我们两人的父,他难道也不应该把他的讲道从他的房间搬到讲坛上去吗?” 他回答说:“不!” 她就说:“为什么呢?” 他说道:“越是具有时间性,就越是属于肉体的;越是属于肉体的,就越是具有时间性。” (查看原文)
    在兔子洞做果酱 5赞 2013-05-19 13:30:59
    —— 引自第518页
  • 义人做事,无所追求;因为,在做事时有所追求的人,或者为了某种缘故去做事的人,他们都是仆人和雇工。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正义之中真正脱胎换骨,那你在做事时就不应当怀有什么企图,不管是一时也好,是永远也好,不管是为了报酬也好,或者是为了福乐也好,不管是为了这个或者那个,你都不应该设下什么意图;因为,这样所做的事,实在都是死掉的。确实,我说:即使你是将上帝作为你的目的,你为此所做的所有的事,也还是死掉的,你是在把好事做坏掉。而且,你不单是把好事做坏,你还在犯罪;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就好像一个管理花园的园丁却在把一棵棵树木砍下来要从中得到报酬。你就是这样把好事做坏了。所以,如果你想要真正活着,并且也想要让你所做的事情真正活着,那你就应该对一切事物都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被造物所特有的,就是总是由某一样东西造出另一样东西来;而上帝所特有的确是由虚无之中造出各种各样东西来。 (查看原文)
    在兔子洞做果酱 3赞 2013-05-28 06:24:14
    —— 引自第281页
  • 圣奥古斯丁说:当天使离开了上帝去认识被造物时,那是晚霞;而当天使在上帝里面去认识被造物时,那是朝霞。而如果天使认识那纯粹在自己里面作为存在的上帝,那就是中天之日了 (查看原文)
    Zhou 2赞 2012-09-11 11:59:52
    —— 引自第176页
  • 我曾经说过:凡是真正能够在言语里表述出来的,就应该是由里向外出来,应该经由内在的形式来运动,而不是与此相反地由外向里进来。它确实生存在灵魂的最里面。 (查看原文)
    梵子 2赞 2019-09-15 17:35:53
    —— 引自第144页
  • 有人问到,有一些人,上帝明知他们受洗之后将要堕落,堕落以后也无法再重新站立起来,那么,上帝为什么不采取最佳的方式,就是在他们还在童年尚未懂事时就让他们死去呢? 我说:上帝不是破坏某种善美的东西的破坏者,他是一位实施者。上帝不是本性之破坏者,而是它的完成者。上帝的恩典也并不破坏本性,而是去完成本性。如果上帝在一开始就这样来破坏本性,那就是将暴力和不公正加给本性;他不会这样做。人具有自由意志,他可以选择善和恶,而上帝对他指明,行恶者死,行善者生。人应该可自由选择,自主他的行为,不受破坏,也不受强制。恩典并不破坏本性,它是去完成本性。上帝显灵并不破坏恩典,而是去完成它,因为,显灵乃是完成了的恩典。由此可见,在上帝里面没有什么对某种存在之物进行破坏的东西:宁可说他是万物的完成者。同样,我们也不可破坏我们里面任何的善美,不可因了某个大的方式而破坏一个小的方式,我们应该完成它们,直到至高无上。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回复 3赞 2023-09-20 07:08:20
    —— 引自章节:教诲录
  • 那少女说道:我的父,请告诉我,一个人该如何去知晓他是不是成为天父的孩子呢? 他说:要看三件事情。 第一,这人做所有的事情时是不是出自于爱。 第二,他是不是以均一无差异的态度从上帝那里领受到万物。 第三,他是不是将他的全部希望都惟独寄托在上帝身上,而绝不去寄托在某个人身上。 (查看原文)
    在兔子洞做果酱 1赞 2013-05-19 14:02:33
    —— 引自第520页
  • 事物越是高贵,就越是普遍和广泛。爱是高贵的,就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 (查看原文)
    梵子 1赞 2019-09-15 17:42:26
    —— 引自第145页
  • 有人问我:不少人甘愿严格地离群独居,以为可以由此得到安宁,就像处身教堂之中一样。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我说:“不!”请看为什么。 其实,一个人,若是为人正直,那么,在任何地方和在所有人中间,都是如此。而若是为人不正,那么,在任何地方和在所有人中间,也都是这样。但是,若为人正直,那他心中就实实在在有了上帝;而心中实实在在有了上帝,他就在任何地方,在街上,在所有的人中间,不管是在教堂里、在荒漠中还是在密室中,都有了上帝;况且,如果他真有了上帝并仅仅只有上帝,那么,谁也无法去阻碍他。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3-09-12 18:43:40
    —— 引自章节:教诲录
  • 在有存在之前,上帝就在行为;当还没有存在时,他就创造出存在。有一些粗鲁的大师说,上帝乃是一个纯粹的存在;他是如此地高出于存在之上,就像最高的天使高出于一个蚊子一样。如果我把上帝称作为一个存在,那我也错了,就像我竟然想把太阳说成是灰白色或黑色一样。上帝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一位大师说道,凡是认为已经认识了上帝但除此之外还想认识些别的什么东西的人,其实并没有认识上帝。虽然我说过上帝并不是存在而是超越于存在之上,但是,我并不是以此而认为他没有存在,相反,倒不如说我是把存在提升到他里面去。假如我在黄金里面发觉有铜,那么,这铜在黄金里比在它自己里是以一种更高的方式存在着。圣奥古斯丁①说:上帝是用不到智慧的智者,是用不到善性的善者,是用不到强权的强者。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3-09-24 20:19:20
    —— 引自章节:讲道录
  • “如尘雾中之晨星。”在我眼前浮现出“quasi”这个词,意思就是“类同的”,学校里孩子们称之为“形容词”。这正是我在我所有的讲道中所要针对的。①人们关于上帝所能说出的最确切的话,就是“道”和“真理”。上帝称自己为“道”。圣约翰说:“太初有道”(《约翰福音》,1章,1节),他的意思就是认为,我们应当成为这个道的一个形容词。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3-09-26 10:37:43
    —— 引自章节:讲道录
  • 一个善良的人,他的一个特征就是他赞美善良的人们。如果一个善良的人在赞美我,那就真是得到了赞美;反之,如果一个邪恶的人在赞美我,那我其实是在挨骂。而如果一个邪恶的人在责骂我,那我其实是在受到赞美了。“心里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马太福音》,12章,34节)。一个善良的人的特征,就在于他总是想谈到上帝,因为,人们总是想谈到他们的本行。干手艺的人们,愿意谈到手艺;讲道的人,愿意谈到讲道。一个善良的人,除了上帝以外,就再也不想谈些别的什么了。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3-09-28 07:34:35
    —— 引自章节:讲道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