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要新建读书笔记,点进去弹出来一直是之前的(因此我损失过好多次写好的笔记),只能在讨论区写笔记了。 每天骂豆瓣傻逼一百遍 第四课
P89 鹅卵石之光圆,非天生,是在水中被水冲激又与石互相摩擦而成。现在世上之老世故、机灵鬼,皆如此,他没有个性思想了,这是可怕的,这并不是调和。
P91 要常常反省,自己有多少能力,尽其在我去努力。与外界摩擦渐少,心中矛盾也渐少,但不是不摩擦,也不是苟安偷生,是要集中我们的力量去向理想发展。时常与外界起冲突,那就减少自己努力的力量。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这两句讲得很多,今借以为前说之证。
P.96 诗人、哲人是郑重生活的人,他们追求的是美,而得到的也许是 丑;所追求的是完整,而得到的也许是破碎;所求是调和,所得也许是 矛盾。……余劝同学如在实际生活或思想上得不到调和,则须注意“变化”。人要对付实际生活,所说“变化”,就是要“转”它而不为所“转”
P105 所谓“心物一如”,心一内,精神;物一外,物质;如——真,真理。平常心与物总是不合,所谓不满意,皆由内心与外物不调和。大诗人最痛苦的是内心与外物不调和,在这种情形下出来的是真正的力。
P106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诗人中的哲人。哲人观察人生的结果一“忽如远行客”。
P109 然生命是宝贵的,而又这样短促,偷生苟活是敷衍。人最不可敷衍自己,敷衍人还可以,老敷衍自己就要完。不偷生苟且,先从不敷衍自己入手。有几个人不草率,无论胸襟、作为都光明磊落?不草率,光明磊落,这样人世才不荒凉寂寞。
P119 无所为(去声)而为(平声),这是最高的境界,但也就是最苦的境界。人吃苦希望甜来,但甜不一定来,而且还一定不来;但还要吃苦,这便是热烈、深刻。
P120 理想最高的人,没人跟他抱 同一理想,他走的路须人伴他一同走。如走高山,越来伴儿越少,回头看看,没人,孤单。孤单是当然,爬一个山看看人就少一点,最后也许只剩一个人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