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科学家不懂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不懂科学 作者两个都懂一点 但远不够 进化论可能不是科学部落的信仰 但是对前地球时代也有效吗?
太老生常谈,太民主党了(过度反川普了)。根本没有涉及后真相的实况(居然归咎于后现代主义,就因为索卡尔的一个恶作剧?)。其实,这是一本借后真相来进行政治洗脑的书。搞笑而又讽刺的是,一本讨论后真相的书,居然制造了后真相,是后真相的来源之一。
读到第六章,作者指出左翼学者在20世纪下半叶创造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无意间成为右翼的理论工具,酿成了后真相的局面,感到汗颜。
2017年写本书,后真相非常热门,本书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基本知识丛书的一种,人们对真相的消隐充满焦虑;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面对事实混乱、标准缺失甚至弥天大谎为标志的英国脱欧投票和特朗普当选,特朗普信口开河是典型的后真相,威权国家的建立第一个牺牲的就是真相;后真相的定义: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比用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众舆论的种种情况;感实性就是感觉很真实因此就是真的,英国脱欧宣传很多数据都是编造的,特朗普就职广场是空的就改用其他照片;苏格拉底说过无知可以弥补,以为得知的真相就是真相才可怕;后真相是意识形态霸权强迫他人相信某事,大众传媒格局变化助推后真相现象;科学理论不是真理总会有可反驳的数据出现,伪科学理论不举证;反对全球变暖,资金来自化石燃料企业,哈特兰研究所背后是烟草商和化
英文版刚出版时在哈佛书店听了作者的现场分享(我坐第一排!)并请作者签了名。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这套面向公众的小册子质量相当高,国内也引进了好几本。作者非常谦虚,其实他的学术成果非常好,这本书的水准也相当高。2018年看电视,朱利安尼对记者说"truth isn't truth",我当场惊呆了。我也没有忘记奥威尔那句名言:“客观真理正在从世界消逝。谎言将被载入史册。”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首先是对后真相进行简要的定义,随后从“科学否定论”的角度探讨其政治和社会恶果,进而区分后真相形成的个人、社会与观念根源,最后是一些抵抗后真相方法的简要探讨。总体来说,“后真相等同于某种意识形态霸权”,个人的认知偏差、传统严肃媒体的衰落、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滥觞交互作用,成为后真相诞生的“温床”。麦金太尔虽然以一种极其严肃的“科学实在论”态度看待后真相的诞生,但又极其戏谑地称“后现代主义是后真相的教父”。某些学者用后现代范式(比如,利奥塔的元叙事)解构后真相,作者又从后现代范式上建构了后真相,笑死我了。总体来说,本书比后浪那本书要更体系、更完整,入门完全足够。作者研究领域是科学哲学,阴阳怪气地扯到后现代,批判力度十分不足。
一条准则:像敌人一样反思自己是否正确。
“无能剥夺了(人们)辨别无能的能力”。“虚假的均衡”让本来在科学界无争议的事成为了让人困惑的事。“而现在,我们正在告别那个被媒体宠惯了的时期,那时我们期待媒体具有客观性,并认为这种期待是再自然不过的。”
/1.11,民主党的精英主义论,“可是先生,如果事实改变,我的观点也会改变,你呢?”,对后真相、邓宁克鲁格效应、认知偏差、逆火效应、虚假均衡的解释比较精确,但说后真相源自于后现代的解构,这个观点不能说是合理的,还有,将真相置于何种维度之下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感觉重于证据,现实已经荒谬。为了利益的不折手段。
浅显易懂,提醒自己不要被偏见所惑。
作者从七个篇章,以全球变暖怀疑论、川普的谎言等为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后真相,科学否定论、认知偏差、传统媒体的衰落、社交媒体兴起、假新闻问题、后现代主义与后真相的关联,以及如何抵抗后真相。 后真相等同于某种形式的意识形态霸权,即是否有充分的证据,其践行者都试图强迫他人相信某事。 采用支持自身立场的事实,彻底摒弃表明相左立场的事实,这似乎是创造新的后真相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有的认知偏差使我们很容易被那些带节奏的人操纵和利用。 媒体通过给予“均等时间”,仅仅创造了“虚假的均衡”。 互联网原本是要让任何人都能检索到可靠的信息,但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回音室。 如果没有真相,一切都只是观点,我们怎么能真正知晓任何事情? 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必须挑战一切混淆事实的企图,在任由假话发酵之前,就要及时去质疑它们。
0831在火车上读完了!后悔没上学的时候读,这样老师上课时提起某些理论我就可以秀一下(不是)。有时间会二刷!
非常言简意赅,可读性较强的一本小书。
后真相的制造源于权力和利益,轻信假新闻则始于认知偏差,理解两头的根源,勤辨识,多修正,就是普通人对后真相最大的抵抗。
从哲学上看,我们生活在个体或群体所建构的多元宇宙中,对一个事物赋予不同的意义和看法非常正常,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真相之间是可沟通和可修正的。但是正如《后真相》一书所说,某些想把水搅浑的后真相论者口中的所谓真相是基于特定立场和感情的、不可修正的,并且他们对真相究竟是什么漠不关心。说到底,这种别有用心地质疑一切但又不想付出任何政治代价的后真相是意识形态霸权和宣传。不过遗憾的是,本书简单地用客观主义否定建构主义,将后真相的流行也归因于后现代哲学的影响,反而将问题简单化了,这似乎并无助于更深刻地反思后真相问题。
可怜的汤姆被玩弄与股掌之间
“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必须挑战一切混淆事实的企图,在任由假话发酵之前,就要及时去质疑它们。”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试图蒙骗我们,但我们仍可以决定如何应对。真相重要,一如既往。我们能否及时明察真相,也取决于我们自己。”书中还是基于美国的情况调查,尤其是2016美国大选。希望有基于中国情况的调查,去看到一些差异性,相同性在看的过程中已经深有感触了。
很不错的从传播学视角解释了“真像缺乏”的现实问题,但没有从哲学的深度上思考问题,有点罗列事实
> 后真相
3 有用 ยุเลีย 2024-01-13 14:58:26 广东
科学家不懂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不懂科学 作者两个都懂一点 但远不够 进化论可能不是科学部落的信仰 但是对前地球时代也有效吗?
4 有用 神经浪游者 2023-12-07 23:18:44 上海
太老生常谈,太民主党了(过度反川普了)。根本没有涉及后真相的实况(居然归咎于后现代主义,就因为索卡尔的一个恶作剧?)。其实,这是一本借后真相来进行政治洗脑的书。搞笑而又讽刺的是,一本讨论后真相的书,居然制造了后真相,是后真相的来源之一。
1 有用 Nelly.L 2024-03-01 17:04:58 上海
读到第六章,作者指出左翼学者在20世纪下半叶创造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无意间成为右翼的理论工具,酿成了后真相的局面,感到汗颜。
1 有用 烟斗客甲 2024-01-03 13:11:23 上海
2017年写本书,后真相非常热门,本书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基本知识丛书的一种,人们对真相的消隐充满焦虑;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面对事实混乱、标准缺失甚至弥天大谎为标志的英国脱欧投票和特朗普当选,特朗普信口开河是典型的后真相,威权国家的建立第一个牺牲的就是真相;后真相的定义: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比用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众舆论的种种情况;感实性就是感觉很真实因此就是真的,英国脱欧宣传很多数据都是编造的,特朗普就职广场是空的就改用其他照片;苏格拉底说过无知可以弥补,以为得知的真相就是真相才可怕;后真相是意识形态霸权强迫他人相信某事,大众传媒格局变化助推后真相现象;科学理论不是真理总会有可反驳的数据出现,伪科学理论不举证;反对全球变暖,资金来自化石燃料企业,哈特兰研究所背后是烟草商和化
1 有用 Knoppers挺好吃 2024-09-04 12:17:43 湖北
英文版刚出版时在哈佛书店听了作者的现场分享(我坐第一排!)并请作者签了名。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这套面向公众的小册子质量相当高,国内也引进了好几本。作者非常谦虚,其实他的学术成果非常好,这本书的水准也相当高。2018年看电视,朱利安尼对记者说"truth isn't truth",我当场惊呆了。我也没有忘记奥威尔那句名言:“客观真理正在从世界消逝。谎言将被载入史册。”
0 有用 J 2024-01-13 21:47:22 湖北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首先是对后真相进行简要的定义,随后从“科学否定论”的角度探讨其政治和社会恶果,进而区分后真相形成的个人、社会与观念根源,最后是一些抵抗后真相方法的简要探讨。总体来说,“后真相等同于某种意识形态霸权”,个人的认知偏差、传统严肃媒体的衰落、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滥觞交互作用,成为后真相诞生的“温床”。麦金太尔虽然以一种极其严肃的“科学实在论”态度看待后真相的诞生,但又极其戏谑地称“后现代主义是后真相的教父”。某些学者用后现代范式(比如,利奥塔的元叙事)解构后真相,作者又从后现代范式上建构了后真相,笑死我了。总体来说,本书比后浪那本书要更体系、更完整,入门完全足够。作者研究领域是科学哲学,阴阳怪气地扯到后现代,批判力度十分不足。
0 有用 無茶君 2024-02-29 20:42:33 黑龙江
一条准则:像敌人一样反思自己是否正确。
0 有用 阿呆你个葡萄树 2024-03-06 01:33:19 四川
“无能剥夺了(人们)辨别无能的能力”。“虚假的均衡”让本来在科学界无争议的事成为了让人困惑的事。“而现在,我们正在告别那个被媒体宠惯了的时期,那时我们期待媒体具有客观性,并认为这种期待是再自然不过的。”
0 有用 伊曼 2024-01-11 20:25:05 北京
/1.11,民主党的精英主义论,“可是先生,如果事实改变,我的观点也会改变,你呢?”,对后真相、邓宁克鲁格效应、认知偏差、逆火效应、虚假均衡的解释比较精确,但说后真相源自于后现代的解构,这个观点不能说是合理的,还有,将真相置于何种维度之下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0 有用 mullet2005 2024-02-10 15:34:20 上海
感觉重于证据,现实已经荒谬。为了利益的不折手段。
0 有用 mwei 2024-02-13 14:38:13 湖北
浅显易懂,提醒自己不要被偏见所惑。
0 有用 喳喳456 2024-03-24 22:54:20 浙江
作者从七个篇章,以全球变暖怀疑论、川普的谎言等为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后真相,科学否定论、认知偏差、传统媒体的衰落、社交媒体兴起、假新闻问题、后现代主义与后真相的关联,以及如何抵抗后真相。 后真相等同于某种形式的意识形态霸权,即是否有充分的证据,其践行者都试图强迫他人相信某事。 采用支持自身立场的事实,彻底摒弃表明相左立场的事实,这似乎是创造新的后真相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有的认知偏差使我们很容易被那些带节奏的人操纵和利用。 媒体通过给予“均等时间”,仅仅创造了“虚假的均衡”。 互联网原本是要让任何人都能检索到可靠的信息,但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回音室。 如果没有真相,一切都只是观点,我们怎么能真正知晓任何事情? 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必须挑战一切混淆事实的企图,在任由假话发酵之前,就要及时去质疑它们。
0 有用 40 kg d’espoir 2024-09-02 23:03:27 北京
0831在火车上读完了!后悔没上学的时候读,这样老师上课时提起某些理论我就可以秀一下(不是)。有时间会二刷!
0 有用 MIRROR 2024-10-24 00:39:28 北京
非常言简意赅,可读性较强的一本小书。
8 有用 猎人的一只眼 2023-09-18 13:25:06 上海
后真相的制造源于权力和利益,轻信假新闻则始于认知偏差,理解两头的根源,勤辨识,多修正,就是普通人对后真相最大的抵抗。
9 有用 Laputa 2023-11-07 21:39:16 北京
从哲学上看,我们生活在个体或群体所建构的多元宇宙中,对一个事物赋予不同的意义和看法非常正常,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真相之间是可沟通和可修正的。但是正如《后真相》一书所说,某些想把水搅浑的后真相论者口中的所谓真相是基于特定立场和感情的、不可修正的,并且他们对真相究竟是什么漠不关心。说到底,这种别有用心地质疑一切但又不想付出任何政治代价的后真相是意识形态霸权和宣传。不过遗憾的是,本书简单地用客观主义否定建构主义,将后真相的流行也归因于后现代哲学的影响,反而将问题简单化了,这似乎并无助于更深刻地反思后真相问题。
0 有用 m0m0 2023-12-05 13:12:50 吉林
可怜的汤姆被玩弄与股掌之间
0 有用 Creative 2023-12-07 11:58:30 广西
“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必须挑战一切混淆事实的企图,在任由假话发酵之前,就要及时去质疑它们。”
0 有用 君珩 2025-01-01 15:52:53 辽宁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试图蒙骗我们,但我们仍可以决定如何应对。真相重要,一如既往。我们能否及时明察真相,也取决于我们自己。”书中还是基于美国的情况调查,尤其是2016美国大选。希望有基于中国情况的调查,去看到一些差异性,相同性在看的过程中已经深有感触了。
0 有用 多闻 2024-10-25 20:10:40 重庆
很不错的从传播学视角解释了“真像缺乏”的现实问题,但没有从哲学的深度上思考问题,有点罗列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