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封底的上架建议是小说,所以它是纪实体小说,而不是回忆性散文?
杨本芬的书,个人比较喜欢《秋园》和《浮木》。这本《豆子芝麻茶》的前半部分,感觉好像我的乡邻几个大妈聚在村头大树下讲村里各家长短,尤其是61页冬莲与丈夫的那段夜间尾随看的有些跳脱,就突然在想这么多他人的私事可以这样讲述吗?湘君愿意吗?冬莲愿意吗?秦老太愿意吗?与她们相关的那些人愿意吗?于是我看了下封底,“上架建议:小说”,所以它是纪实体小说?
纪实体小说,要求人物、事件、环境高度真实,在这个前提下,情节和细节都是虚构的。
可虚与实之间如何平衡和分辨?人是确有其人,至于故事就只能站在一个角度来输出,毕竟死人说不了话。所以我最终共情的到底是现实中的真实人物还是杨本芬笔下的人物?
之前我一直将杨本芬的作品当成回忆性散文,现在看到“小说”二字不由愣了下,可能我的阅读本能更偏向纪实与虚构二者中选其一,而非融合,因为在我看来,“纪实”和“小说”本身就是矛盾的。
最赞回应
刚刚看完,前半部分确实有点七零八碎的感觉。后半部分很精彩,只能说瑕不掩瑜吧。
这本我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1我害怕了苦难文学。2和之前的故事有相似处。估计会被其他读者骂,但是我真的读不下去了呜呜呜
是小说还是散文?
这本太拼凑了
刚刚看完,前半部分确实有点七零八碎的感觉。后半部分很精彩,只能说瑕不掩瑜吧。
这本我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1我害怕了苦难文学。2和之前的故事有相似处。估计会被其他读者骂,但是我真的读不下去了呜呜呜
之前看过她的秋园和我本芬芳…絮絮叨叨太过简朴唠叨的文字,像日常听老人唠嗑…看不下去…这个不敢再看了
如果秋园都看不下去,那其它的感觉也没看的必要,因为4本看下来,最好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都在秋园里了,后面的就像是第一本写完后的剩余材料再凑吧凑吧出个书了,而且老实说这些内容自己去和爷爷奶奶辈的人聊聊,都能回忆出一箩筐的贫穷与苦难,所以如果对这个题材感兴趣,还不如和自家爷奶聊聊天还能陪伴下老人
《秋园》好像也是小说……
但好歹《秋园》写的是她家自己内部记忆,在特定的年代书写本身的经历,我用自传体的标准看它,要求不会太高。而这本写邻居的故事就太多自行脑补情节了,所以我只能把它更偏于当小说,而我对小说的要求可没那么低。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