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看完后越发喜欢“彤管”这个意象,这象征立功立言的文学使命之笔经由一代代或才华横溢,或不甘无名的女性共同继承传递,最终化作一把红缨枪,披荆斩棘,跨越闺门
在中国古代,虽然女性一直被正规教育拒之门外,但却时有才女出现,班昭、李清照等都是其中佼佼者。在不同时期,女性的非正式教育与书写暗自滋长。她们可能是士人精英阶层的少数女性,也有结交了风雅恩客的青楼女子,或是文人的妾妇。20世纪八十年代,晚明至清末的智识阶层中的闺秀文集逐渐重见天日,并进入学术视野。在这些作品中,传统女性顺从、失语的性别角色被打破。但作为一种“次要”文学,这些作品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流传和保存,文本匮乏一度成为研究的主要难点。华裔汉学家方秀洁耗费十年,于中日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善本特藏中,发掘出大量明清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浮出地表。方秀洁在这本书里试图寻求“讲述她们的方法”,女性通过写作和阅读缔结了文学和社会的共同体,超越了社会阶层和时空的限制。
明清江南闺秀是我今年的阅读主题之一。这本书之特别,既从乡绅妇女甘立媃的创作中可以窥见正统价值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自我定位,还在于对侧室妾妇的关注,这一群体向来容易被忽略、被遮蔽。正室强调道德持家、谦卑守礼,而妾室寄赠夫君的诗作常常不加掩饰地言情说爱。所以,妾室诗作中的主体角色定位会更加明显。正室居家持重,而妾室可以随夫出行,行旅记游文学构成了创作的一大类型。这些途旅见闻特别是宦场感慨,使得她们的作品有时候呈现脱离闺阁束缚的复杂况味和广阔气象。
四星半。明末清初,汪启淑编撰《撷芳集》80卷,将历代女性作者归为八类:节妇、贞女、才媛、姬侍、方外、青楼、无名氏、仙鬼,其中“才媛”独占53卷。上世纪五十年代,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列出历代妇女作品4000余。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闺秀文学重见天日进入学术视野,正逢西方文化研究大潮,从女性角度进行研究的西方汉学成果颇丰,女性作品选和女性文学史新作频添。本书作者方秀洁是华裔汉学家,曾以十年之功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爬罗剔抉,本书第一章里江西奉新乡绅妇女甘立媃的《咏雪楼稿》即是其一。全书框架各章各向一面,1.大妇自传、2.妾妇文学、3.纪游文学、4.文学批评。枚举的作家作品不多,取其代表性。感慨:不考虑阶级的性别叙事皆为虚妄,这些作者即便在性别和婚姻的底层,却不在社会阶级的底层。翻译太好,
感谢友邻赠书!寒假读了一多半英文版,后面续读中文不觉割裂,可见翻译质量不错。内容不深,以梳理呈现为主,但好的选题意识已经赢太多了,这一方天地里值得讨论的不仅有诗作,更重要的是她们可观可感的生活脉络与痕迹。 (“丁酉秋仲,知余欲北行,约玉士饯于香南雪北庐,时晚桂盛开,周暖姝携花适至,蘋香即留,共饮四人。”😭😭😭)
自恨罗裙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论证考据都不错
短小精悍,论述强,功力深,属实于小处见大了,用词考究,学到不少。海外妇女史的确对于明清女性挖掘较多,有些遗憾没有再向前走一走,但还是欣喜和感激更多——更多的女性诗人、女性文本得以涌现,浮出历史地表。我们本应有许多个李清照、鱼玄机、李因、沈彩,也会有更多个她们。是属于她们的文学,尤其在社会文化规训女子“述而不作”的传统及不外显、外露的“焚稿”的闺中之事,更显难得。在不满足于只写之外的批评集,小团体,很有意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志向高远的女子从古至今一直皆有,“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但愿长如此,来生仍女姥。”
女性孜孜不懈地从事文学书写,是想要通过自我铭刻的方式和作为历史中的主体,借自我与彼此之名,发个体与闺中之声,所做所为足以昭示其自觉自主意识。 能动性的概念意味着隶属于依从卑微阶层的群体与个体,即使身处束缚限制性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层级之中,也有勇气能力去协商改造,付诸行动,改变提升自我与她人。
『能動主體』這一概念在彼時風靡學術界,還原、喚起、重塑、建構帝製時期的女性聲音雖困難繁雜,卻在如今女性主義風潮風起雲湧、強調性別平權、推動女性覺醒的世代也尤為有意義。正如在女性旅行的一章中所寫到的,女性旅行寫作打破藩籬, 從性別層面來克服地理與生理的限製,書寫表達差異化的主體性, 賦予自身以權威性。不管是自傳實踐,還是編選文集,亦或是旅行寫作,明清女性,特別是精英階層的女性,還是創造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24年的唯一一本譯著# #讀而善#051
第四章尤其好
但还是必须吐槽一下出版社,收到书后未及读完就已经散架了🤣🤣书腰都不刷胶的(经责编告知原来是空背锁线😅)后记十二分感人,有时间再来写短评。
说真的,很枯燥乏味,读起来缺少水分,要不是读了后记我真的不知道他具体要表达什么,副标题更是让我一头雾水,听作者的解释,大概就是女性要靠自己的努力,想办法让作品出版流传,这是能动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作者的重点还是在诗词和人物生平上,但又不深入,芝麻西瓜都没抓住。后面的英文文献居然还给了中文已出版的翻译,有点惊喜,看到译后记又非常惊诧,只能说…… “她试图成为自己生活的著者(author),首要强调的是其文化价值而非文学价值。”
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大段引用,基本没有自己的见解
汪亮虽然对沈彩的才华大加赞赏,却也批评她诗有绮罗香泽之习,而妾妇身份的沈彩回应“窃以为此语犹可商也。......身既为绮罗香泽之人,乃欲脱绮罗香泽之习,是其辞皆不根乎性情;不根乎性情,又安能以作诗哉!” 。不屈从,不自证,不被主导话语枷锁束缚,给百年前沈彩的精神状态点赞。
比较有趣的点是身为传统家庭等级制度中边缘人的妾,在作诗时反而有更大的自由度,既可以选择向传统靠拢以求权威依据,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诗内写入非传统的物品意象,将有情色含义的艳情诗转变为自身欲望的正当延伸(较隐晦的辩护)。不管是身份阶级还是职业划分,女性著者普遍选用了“性灵说”与“诗言志”来为自己的写作动机与目的辩护,固然开头写这么一段也算是传统文体的框架内,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女性作者创作的热情。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位编者都能体会到女性作品传世的困难,几乎不约而同的为女性写作者这一想象中的共同体作出了尽最大努力记录尽可能多的才媛的决心,此种传承令人感动。
通过明清时期女性作品对明清女子的文化建构进行追溯,不难看出儒家思想文化对其的影响
囿于闺秀诗作与诗论的困境——数量稀少、保存无多、即便有也是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生成的——很难总结归纳出闺秀创作与男性传统泾渭分明的、本质化的特征(本书的几次尝试,如认为妾室有更强烈的保存自己创作的冲动,我认为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对明清女性创作的研究,所能做的便是尽量从历史的缝隙中打捞焚余,用焚余拼凑出才媛们被掩埋的生活,如本书对甘立媃所作的那样。贯穿本书的“能动性”,是始终处于束缚限制之中的,是卑低者的呓语,但通过打捞、还原,我们相信这一“能动性”是确凿存在的。如沈彩的创作,季娴编选《伊人思》时暗藏的亲密情感的维度,沈善宝《名媛诗话》中搭建女性情感共同体空间的尝试。存在本身已足够感人了。
译文舒适
择取个案串联观点,有趣,但说服力略弱了些,翻译很不错,对论文有帮助~
史料翔实、视角独特,刻画了明清女性作者的文学创作背景、内容和特点。
> 卿本著者
26 有用 站在春天中间 2024-03-02 17:29:20 四川
看完后越发喜欢“彤管”这个意象,这象征立功立言的文学使命之笔经由一代代或才华横溢,或不甘无名的女性共同继承传递,最终化作一把红缨枪,披荆斩棘,跨越闺门
14 有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4-10 12:36:38 安徽
在中国古代,虽然女性一直被正规教育拒之门外,但却时有才女出现,班昭、李清照等都是其中佼佼者。在不同时期,女性的非正式教育与书写暗自滋长。她们可能是士人精英阶层的少数女性,也有结交了风雅恩客的青楼女子,或是文人的妾妇。20世纪八十年代,晚明至清末的智识阶层中的闺秀文集逐渐重见天日,并进入学术视野。在这些作品中,传统女性顺从、失语的性别角色被打破。但作为一种“次要”文学,这些作品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流传和保存,文本匮乏一度成为研究的主要难点。华裔汉学家方秀洁耗费十年,于中日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善本特藏中,发掘出大量明清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浮出地表。方秀洁在这本书里试图寻求“讲述她们的方法”,女性通过写作和阅读缔结了文学和社会的共同体,超越了社会阶层和时空的限制。
11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4-03-31 15:36:08 浙江
明清江南闺秀是我今年的阅读主题之一。这本书之特别,既从乡绅妇女甘立媃的创作中可以窥见正统价值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自我定位,还在于对侧室妾妇的关注,这一群体向来容易被忽略、被遮蔽。正室强调道德持家、谦卑守礼,而妾室寄赠夫君的诗作常常不加掩饰地言情说爱。所以,妾室诗作中的主体角色定位会更加明显。正室居家持重,而妾室可以随夫出行,行旅记游文学构成了创作的一大类型。这些途旅见闻特别是宦场感慨,使得她们的作品有时候呈现脱离闺阁束缚的复杂况味和广阔气象。
5 有用 malingcat 2024-05-01 13:55:14 上海
四星半。明末清初,汪启淑编撰《撷芳集》80卷,将历代女性作者归为八类:节妇、贞女、才媛、姬侍、方外、青楼、无名氏、仙鬼,其中“才媛”独占53卷。上世纪五十年代,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列出历代妇女作品4000余。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闺秀文学重见天日进入学术视野,正逢西方文化研究大潮,从女性角度进行研究的西方汉学成果颇丰,女性作品选和女性文学史新作频添。本书作者方秀洁是华裔汉学家,曾以十年之功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爬罗剔抉,本书第一章里江西奉新乡绅妇女甘立媃的《咏雪楼稿》即是其一。全书框架各章各向一面,1.大妇自传、2.妾妇文学、3.纪游文学、4.文学批评。枚举的作家作品不多,取其代表性。感慨:不考虑阶级的性别叙事皆为虚妄,这些作者即便在性别和婚姻的底层,却不在社会阶级的底层。翻译太好,
5 有用 Godot 2024-06-02 10:38:49 广东
感谢友邻赠书!寒假读了一多半英文版,后面续读中文不觉割裂,可见翻译质量不错。内容不深,以梳理呈现为主,但好的选题意识已经赢太多了,这一方天地里值得讨论的不仅有诗作,更重要的是她们可观可感的生活脉络与痕迹。 (“丁酉秋仲,知余欲北行,约玉士饯于香南雪北庐,时晚桂盛开,周暖姝携花适至,蘋香即留,共饮四人。”😭😭😭)
3 有用 虾片 2024-04-24 01:36:24 海南
自恨罗裙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论证考据都不错
2 有用 海绵宝宝迷魂记 2024-07-18 21:22:50 山西
短小精悍,论述强,功力深,属实于小处见大了,用词考究,学到不少。海外妇女史的确对于明清女性挖掘较多,有些遗憾没有再向前走一走,但还是欣喜和感激更多——更多的女性诗人、女性文本得以涌现,浮出历史地表。我们本应有许多个李清照、鱼玄机、李因、沈彩,也会有更多个她们。是属于她们的文学,尤其在社会文化规训女子“述而不作”的传统及不外显、外露的“焚稿”的闺中之事,更显难得。在不满足于只写之外的批评集,小团体,很有意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志向高远的女子从古至今一直皆有,“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但愿长如此,来生仍女姥。”
1 有用 韫之 2024-07-27 13:22:05 河北
女性孜孜不懈地从事文学书写,是想要通过自我铭刻的方式和作为历史中的主体,借自我与彼此之名,发个体与闺中之声,所做所为足以昭示其自觉自主意识。 能动性的概念意味着隶属于依从卑微阶层的群体与个体,即使身处束缚限制性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层级之中,也有勇气能力去协商改造,付诸行动,改变提升自我与她人。
1 有用 不知用何名🍊 2024-12-24 16:48:31 以色列
『能動主體』這一概念在彼時風靡學術界,還原、喚起、重塑、建構帝製時期的女性聲音雖困難繁雜,卻在如今女性主義風潮風起雲湧、強調性別平權、推動女性覺醒的世代也尤為有意義。正如在女性旅行的一章中所寫到的,女性旅行寫作打破藩籬, 從性別層面來克服地理與生理的限製,書寫表達差異化的主體性, 賦予自身以權威性。不管是自傳實踐,還是編選文集,亦或是旅行寫作,明清女性,特別是精英階層的女性,還是創造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24年的唯一一本譯著# #讀而善#051
1 有用 Cornelia.H 2025-03-17 12:24:14 北京
第四章尤其好
4 有用 幼稚园园长 2024-02-28 12:34:59 湖北
但还是必须吐槽一下出版社,收到书后未及读完就已经散架了🤣🤣书腰都不刷胶的(经责编告知原来是空背锁线😅)后记十二分感人,有时间再来写短评。
1 有用 空山 2024-07-23 23:29:27 四川
说真的,很枯燥乏味,读起来缺少水分,要不是读了后记我真的不知道他具体要表达什么,副标题更是让我一头雾水,听作者的解释,大概就是女性要靠自己的努力,想办法让作品出版流传,这是能动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作者的重点还是在诗词和人物生平上,但又不深入,芝麻西瓜都没抓住。后面的英文文献居然还给了中文已出版的翻译,有点惊喜,看到译后记又非常惊诧,只能说…… “她试图成为自己生活的著者(author),首要强调的是其文化价值而非文学价值。”
1 有用 smiling_fish 2024-07-25 22:31:28 北京
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大段引用,基本没有自己的见解
1 有用 蓝藻 ~ 2024-08-04 10:04:01 上海
汪亮虽然对沈彩的才华大加赞赏,却也批评她诗有绮罗香泽之习,而妾妇身份的沈彩回应“窃以为此语犹可商也。......身既为绮罗香泽之人,乃欲脱绮罗香泽之习,是其辞皆不根乎性情;不根乎性情,又安能以作诗哉!” 。不屈从,不自证,不被主导话语枷锁束缚,给百年前沈彩的精神状态点赞。
1 有用 limbo 2024-08-03 04:55:34 江苏
比较有趣的点是身为传统家庭等级制度中边缘人的妾,在作诗时反而有更大的自由度,既可以选择向传统靠拢以求权威依据,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诗内写入非传统的物品意象,将有情色含义的艳情诗转变为自身欲望的正当延伸(较隐晦的辩护)。不管是身份阶级还是职业划分,女性著者普遍选用了“性灵说”与“诗言志”来为自己的写作动机与目的辩护,固然开头写这么一段也算是传统文体的框架内,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女性作者创作的热情。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位编者都能体会到女性作品传世的困难,几乎不约而同的为女性写作者这一想象中的共同体作出了尽最大努力记录尽可能多的才媛的决心,此种传承令人感动。
1 有用 小镜子 2024-04-01 22:31:58 吉林
通过明清时期女性作品对明清女子的文化建构进行追溯,不难看出儒家思想文化对其的影响
1 有用 枕前冰 2024-08-01 09:35:54 江苏
囿于闺秀诗作与诗论的困境——数量稀少、保存无多、即便有也是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生成的——很难总结归纳出闺秀创作与男性传统泾渭分明的、本质化的特征(本书的几次尝试,如认为妾室有更强烈的保存自己创作的冲动,我认为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对明清女性创作的研究,所能做的便是尽量从历史的缝隙中打捞焚余,用焚余拼凑出才媛们被掩埋的生活,如本书对甘立媃所作的那样。贯穿本书的“能动性”,是始终处于束缚限制之中的,是卑低者的呓语,但通过打捞、还原,我们相信这一“能动性”是确凿存在的。如沈彩的创作,季娴编选《伊人思》时暗藏的亲密情感的维度,沈善宝《名媛诗话》中搭建女性情感共同体空间的尝试。存在本身已足够感人了。
1 有用 阿珂路 2024-05-19 00:04:05 浙江
译文舒适
1 有用 惠子 2024-06-18 14:55:53 北京
择取个案串联观点,有趣,但说服力略弱了些,翻译很不错,对论文有帮助~
1 有用 豆友198516117 2024-06-27 09:18:12 广东
史料翔实、视角独特,刻画了明清女性作者的文学创作背景、内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