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春秋 短评

热门 最新
  • 38 达浪耶 2023-11-18 14:29:01 上海

    都说看不出是男作家写的,其实有个地方还是挺明显的,说觉得小时候女孩子辛苦一点,长大后倒过来了,女孩什么都不用干都会有男孩子抢着要的这个地方。真正的女孩子是不会这么想的。

  • 22 人间生活观察员 2023-12-25 23:44:38 北京

    太刻意了,是为了写农村女孩的苦而写,她们的苦像是作者的舞台,变着花样地炫技、描述,不是为她们,而只是为了创造自己的作品。 伍尔夫在《普通读者》里这样描述《格列佛游记》:“他使我们明白,摩尔·弗兰德斯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而不仅仅是为一连串冒险故事所提供的某种材料”。而这本书里,女孩们就只是材料。 写痛苦写细腻,完全不如《如雪如山》,或者《明亮的夜晚》。

  • 9 Darwin 2024-03-06 21:01:30 广东

    语言和结构野心勃勃,但是完全把握不好,变成了对前辈们拙劣的模仿。

  • 7 不想放手 2024-03-11 19:58:30 天津

    与其称为小说,不如算作一些偶现的生活经验的结合体,穿插着毫无灵魂而不合时宜的悲春伤秋,貌似“新奇”的文本结构割裂得人倍感头疼。整体很符合我对新时代作者的刻板印象……

  • 5 2024-03-22 11:38:05 江苏

    完全不懂三个故事为什么非要分散着相互穿插来讲,全程都处在对人物和故事对不上号的混乱中。每个故事放一起讲显不出作者自以为是的“别出心裁”怎么的 故事也是俗得要命,后面怎么变成伦理题材了

  • 52 大妇女 2023-11-04 01:40:46 北京

    作为男的把女人写得这么好,气人

  • 3 katherine 2023-10-29 15:30:00 上海

    为什么开始读这本书呢?可能是微博单读反复营销,也可能是看了一些短评,真实感受是很普通,为了苦难而苦难,或者嫌苦难不够再加点苦难。雪春秋春秋雪秋雪春,其实没必要那么绕的架构,如果不是作者认为自己架构很巧妙满足自己私欲的话,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也增加了阅读负担。总之文笔普通,故事普通,架构刻意,看着不累算个优点吧。

  • 6 吴情 2023-10-31 17:03:25 江苏

    难以想象小说出自男作家之笔:在书写父权制下女性互害方面,残酷堪比苏童,在书写女性内部互助方面,温情若毕飞宇。当然,郑在欢首先是他自己。美好的她们是“春”“秋”“雪(冬)”——唯独无“夏”,但她们身上都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3 麦岛 2023-11-14 21:53:09 上海

    可是三姐妹最后找到的出路是美容美甲,虽然自食其力没有问题,对于女性来说,这个出路似乎又是一种困境,一方面她们为自己而美丽,另一方面她们也为男性而美容。

  • 2 剪刀手CYHong 2024-04-22 23:15:15 山东

    想跟秋荣谈

  • 7 HuJuan 2023-10-20 16:29:53 上海

    原题《3》,写了三个女孩的三十年,写在我的三十岁,如今三年过去了,它总算改头换面地出来了。俗话说事不过三,但愿我们都能更好过一点,不,三点!

  • 1 💧💧 2023-11-13 23:49:13 广东

    如此平凡的书写。 不自觉就走入了雪、春、秋的故事。阅读时常让我想到在小镇里见到过的女性。有因怀孕而断了联系的少时朋友,有背上驮着和自己半个身子一样大的牛仔布包的女人,有蓬头垢面在店里和人聊天时淡言要离婚的妇女……书中的影子总在生活中不断浮现,更像蚊虫的影子,存在时抬眼间又消散,似乎是刻意躲藏要刻意追寻。在书页中寻到具体的她们,具体的女性的未觉醒的叛逆、困顿、走出……这是小镇女性落水挣扎的框图。

  • 2 八尺 2024-02-18 20:53:32 北京

    叙事太啰嗦了,语言也没特点,繁琐的生活大可不必写那么细,很枯燥。

  • 1 丁丁丁中 2024-05-13 00:01:02 北京

    无可避免地想到我妈,家里姐弟六个,她排行老二。高二那年我妈跟我讲,舅舅不是亲生的,因为一直生闺女,姥爷从别人家抱了个儿子。 我妈是极脆弱的人,她忧心很多顾虑很多,我从来没见过像她一样爱哭的人。但她在姐弟几个里始终是做主拿主意的那个,因为她小时候是家里学习最好的那个,考上了师范分配了工作拿到了城镇户口,在姥姥家她总显出我日常见不到的坚硬和刚强。我妈之前常讲起小时候做农活,背着极重的麦爬梯子上房顶,累得快要晕过去;每年最盼着过年,可以吃白面饺子。 有时候我带着偏执的痛苦恨她,恨她过分的爱使我变成无法接收爱施予爱的人,有时候我敬畏她——作为女性承受这样的命运,是命运塑造她成为这样,于是塑造我成为了这样。

  • 1 乘风破浪的饼崽 2023-10-26 09:08:04 上海

    我很难评价这本书,也很难描述它带给我的感受。因为它太重了,各种原因上的,我借由这本书窥视我不了解的女性的视角的生活。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列一些词,重男轻女,物质匮乏,在某种庞大的苦难的惯性里挣扎沉浮,可我终究离她们太远,所以当她们的生活被写下来、摆在我面前的时候,让我生怕自己一眨眼就会落泪。不喜欢“厂妹”这个词,它多么肤浅地概括了一个群体的处境与痛苦,阅读时刻提醒我要真切地去看见他人,即便阅读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象牙塔内的privilege。

  • 8 danyboy 2023-11-16 00:14:27 北京

    作者在扉页上题了“三言两拍”四个字,所以读第一部分的前几节,女孩儿们出场,描述却有些残酷诗意,语言信息很密,情绪绷得很紧。我心想这不太符合作者的风格呀。往后读,感觉作者的节奏舒缓了,人物随着成长也逐渐放松了,各自有了不同又相似的面向,奔向相似又不同的生活。这是男性作家笔下的90年代到20年代的年轻女性生活志,感觉挺微妙

  • 14 祁十一 2023-11-12 13:48:34 云南

    非常想推荐的书。大概是主流媒体和文化不会太多太深入关注的人物和故事,却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体的庞大人群的故事。生长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背景下,从小被忽视被看轻,承担了沉重的命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却非常有生命力,走出自己道路的女性。她们是厂妹,是美甲店工作的小姑娘,可能还被包养过,但有种强韧,不被打倒的力量。非常被故事和人物的命运吸引,叹息,感动。郑在欢的写作也非常精炼、有力,都不知道他如何可以这样细致地描写和讲述女性世界。

  • 11 夜第七章 2023-11-05 16:00:29 浙江

    郑在欢很能写,写出这样一部长篇不容易。较之于《驻马店伤心故事集》,长篇的“幽默”成分少了(后面部分多一点),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行文冷峻不少。三条故事线给我一种在悬崖边走的感觉(我总怕有人坠下去),或是已然掉入深渊,又爬到悬崖边。小说里有很多既细腻又让人惊心的细节,譬如刚打上来的水,“有些细小的像蚯蚓一样的虫子在里面扭动着,不留心都看不到”。这种虫子,我小时候也见过,刚去查,说是赤线虫,但记忆中,它们并非红色。写得好的地方真不少,随手摘几句:“老人家管挣钱叫慌钱,慌两个儿——就是挣点钱,又是慌,又是两个儿,多不易啊。”

  • 0 圆圆 2024-03-12 22:47:22 湖北

    对比开头,结尾太潦草了

  • 0 木子沐🌈 2024-03-16 07:19:11 辽宁

    後面過於刻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