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历史传承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作者写作的意图很明显,希望通过一把把老壶慢慢道来几大藏壶和造壶家族的历史脉络。以壶体为骨架,以历史为血肉,共同绘制一部紫砂壶发展图卷。立意优劣有待商榷,但是作品的完成度却远远不够达标。故事的情节很散,貌似有着古希伯这一条主线横贯,但是却早已在行文中支离破碎。各种莫名其妙的情节配合矫情做作的文笔实在让人无感。而且在人物塑造方面,男性角色不管是葛老爷子还是女婿,大部分既鲁莽又无知,趋炎附势,自作高雅,很是令人生厌。相反女性的角色,不管是葛少求还是叶云芝,都刻画得大气端庄,聪明伶俐,惹人生爱,总算是读完这本书里的唯一慰藉。(附:评论区有很多刷好评的,实在让人无语。)
2024 B4 开篇充斥了些“赘婿”的莫名其妙别扭 全部也没什么感人肺腑的手艺人的故事 甚至不如写个老爷子的自传
矫揉。
壶中日月长。
人养壶一时,壶养人一世。人和壶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把壶刚被制造出来,充满了烟火气,就像初出茅庐的青年,头角峥嵘,锋芒毕露,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和摔打,变得越来越圆润,越来越成熟,观壶如观人,一把老壶,如一位老友,那些浸润了岁月的包浆,在不断磨合中逐渐找到最好的相处角度和配合时光,散发出温暖的幽光,人和壶之间建立起了独特的联系,茶香欸乃中体会世态人心。
一壶一故事,一人一世界。 读后对宜兴的风土人情、古南街的烟火和紫砂的前世今生基本就有成型的印象了。 前面的写法颇有传奇味道,更经得起品。后面写得散了,揉合文献显得太直接生硬,提炼精神内核似乎也没有聚起来那口气,结尾就平过于淡和形式化。
徐风先生的《包浆》以紫砂文化为切口颇具新意,但阅读体验与预期存在落差。叙事节奏稍显板滞,部分情节转折略显生硬;人物塑造上,次要角色略显单薄,而个别男性角色刻画(如葛家印的痴壶偏执)易让读者产生“油腻”观感。此外,紫砂专业性与文化符号的融合偶见牵强,削弱了文本说服力。相较作者获誉的散文笔力,小说叙事功力在此作中未能充分展现,略显遗憾。
壶包浆,人成长,痴迷的东西死不带去,捐赠反成就了平淡是真。故事还可以,叙事比较平白,没啥大起伏。
古=顾景舟 江=蒋蓉
好物件需要配一个好故事:人,都是器物的暂时保管者,走的时候,连根稻草也带不走。而过日子的诚意,留在物件上,就成了包浆。那种光亮,是人的精气神啊,人和壶互相滋养,既成全了物件,也成全了茶叶。作者写吃的也很认真,制壶佬三个字,钓鱼佬看了会心一笑。
不是在硬座回家的火车上 我肯定看不完这个书 披着文学故事外壳的茶壶文化科普书,最后连打扫卫生都还要学 感觉到一股阶级的恶臭
写得妙趣横生,很有意思,没有囿于技术层面的展示,不了解紫砂壶的人也完全可以看得下去。可惜的是对于小说而言,后半部不再有情节推动,略有逊色。
三星半吧到不了四星。豆瓣五颗星的打分机制差一点。写的还行,只是老爷子过世以后气就破了,后半部分没有哪个人物能接的住老爷子,整体就散了。于是后半部就有一种赶紧看,看完完了的感觉。
好看!对我这种对茶有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更上一层楼
不是一个太好看的故事,虽然专业知识很扎实。
在景德镇期间看完的书,也算一种巧合吧
值得一读。一把茶壶就是一段历史或者一个人物传记。虽然并不做特别深入的讲述,也是为紫砂技艺爱好者或有意向做茶壶收藏的人群提供入门指导。包浆不仅有器物上的意思,也有好好生活的意味吧。传承,重在“传”,只有传下去,才有“承”的可能性,也能够给更多人机会。只是主人公看似想要活跃气氛的语言有些多余。
到最后我都没觉得主角入行了 而且他确实小肚鸡肠 完全不像能成事的人
“仁义礼智信,是人生的包浆。”
> 包浆
3 有用 一宅三生 2023-12-25 20:44:16 广东
历史传承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3 有用 小新 2024-06-06 01:03:38 黑龙江
作者写作的意图很明显,希望通过一把把老壶慢慢道来几大藏壶和造壶家族的历史脉络。以壶体为骨架,以历史为血肉,共同绘制一部紫砂壶发展图卷。立意优劣有待商榷,但是作品的完成度却远远不够达标。故事的情节很散,貌似有着古希伯这一条主线横贯,但是却早已在行文中支离破碎。各种莫名其妙的情节配合矫情做作的文笔实在让人无感。而且在人物塑造方面,男性角色不管是葛老爷子还是女婿,大部分既鲁莽又无知,趋炎附势,自作高雅,很是令人生厌。相反女性的角色,不管是葛少求还是叶云芝,都刻画得大气端庄,聪明伶俐,惹人生爱,总算是读完这本书里的唯一慰藉。(附:评论区有很多刷好评的,实在让人无语。)
2 有用 美大牙 2024-02-02 15:07:17 辽宁
2024 B4 开篇充斥了些“赘婿”的莫名其妙别扭 全部也没什么感人肺腑的手艺人的故事 甚至不如写个老爷子的自传
1 有用 ⚡️ 2025-10-11 22:34:34 江苏
矫揉。
0 有用 辉城啊 2023-10-29 22:38:23 上海
壶中日月长。
0 有用 冷暖自知 2023-10-30 20:30:18 湖北
人养壶一时,壶养人一世。人和壶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把壶刚被制造出来,充满了烟火气,就像初出茅庐的青年,头角峥嵘,锋芒毕露,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和摔打,变得越来越圆润,越来越成熟,观壶如观人,一把老壶,如一位老友,那些浸润了岁月的包浆,在不断磨合中逐渐找到最好的相处角度和配合时光,散发出温暖的幽光,人和壶之间建立起了独特的联系,茶香欸乃中体会世态人心。
0 有用 不是很懂 2023-12-12 17:03:25 四川
一壶一故事,一人一世界。 读后对宜兴的风土人情、古南街的烟火和紫砂的前世今生基本就有成型的印象了。 前面的写法颇有传奇味道,更经得起品。后面写得散了,揉合文献显得太直接生硬,提炼精神内核似乎也没有聚起来那口气,结尾就平过于淡和形式化。
0 有用 行者 2025-06-10 22:55:42 北京
徐风先生的《包浆》以紫砂文化为切口颇具新意,但阅读体验与预期存在落差。叙事节奏稍显板滞,部分情节转折略显生硬;人物塑造上,次要角色略显单薄,而个别男性角色刻画(如葛家印的痴壶偏执)易让读者产生“油腻”观感。此外,紫砂专业性与文化符号的融合偶见牵强,削弱了文本说服力。相较作者获誉的散文笔力,小说叙事功力在此作中未能充分展现,略显遗憾。
0 有用 六月。喵 2024-02-14 18:28:22
壶包浆,人成长,痴迷的东西死不带去,捐赠反成就了平淡是真。故事还可以,叙事比较平白,没啥大起伏。
1 有用 巴托克 2024-01-01 23:16:37 江苏
古=顾景舟 江=蒋蓉
0 有用 淡菜 2024-02-07 09:53:36 浙江
好物件需要配一个好故事:人,都是器物的暂时保管者,走的时候,连根稻草也带不走。而过日子的诚意,留在物件上,就成了包浆。那种光亮,是人的精气神啊,人和壶互相滋养,既成全了物件,也成全了茶叶。作者写吃的也很认真,制壶佬三个字,钓鱼佬看了会心一笑。
0 有用 不埋怨不放弃 2024-02-01 16:50:33 重庆
不是在硬座回家的火车上 我肯定看不完这个书 披着文学故事外壳的茶壶文化科普书,最后连打扫卫生都还要学 感觉到一股阶级的恶臭
0 有用 冬瓜 2024-02-29 15:57:22 广西
写得妙趣横生,很有意思,没有囿于技术层面的展示,不了解紫砂壶的人也完全可以看得下去。可惜的是对于小说而言,后半部不再有情节推动,略有逊色。
0 有用 勇哥 2024-03-22 11:13:22 北京
三星半吧到不了四星。豆瓣五颗星的打分机制差一点。写的还行,只是老爷子过世以后气就破了,后半部分没有哪个人物能接的住老爷子,整体就散了。于是后半部就有一种赶紧看,看完完了的感觉。
0 有用 白 2024-03-21 10:21:23 北京
好看!对我这种对茶有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更上一层楼
0 有用 澍子 2024-04-20 19:14:13 北京
不是一个太好看的故事,虽然专业知识很扎实。
0 有用 Veronica 2025-06-08 15:14:12 北京
在景德镇期间看完的书,也算一种巧合吧
0 有用 沙漠居士 2025-03-05 22:35:59 河南
值得一读。一把茶壶就是一段历史或者一个人物传记。虽然并不做特别深入的讲述,也是为紫砂技艺爱好者或有意向做茶壶收藏的人群提供入门指导。包浆不仅有器物上的意思,也有好好生活的意味吧。传承,重在“传”,只有传下去,才有“承”的可能性,也能够给更多人机会。只是主人公看似想要活跃气氛的语言有些多余。
0 有用 多比是免费的 2025-05-06 12:18:52 福建
到最后我都没觉得主角入行了 而且他确实小肚鸡肠 完全不像能成事的人
0 有用 WilliamJunkie 2025-04-25 10:15:05 甘肃
“仁义礼智信,是人生的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