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发明的“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在他B站视频 深度|| 高平陵之变,家贼祖师爷的“换房本”教科书,中国史的“蛇吞象”天花板_哔哩哔哩_bilibili 里,他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所谓的”洛水之誓“。而 《晋书·宣帝纪》写的是“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史书交代的很明确-- ”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是尹大目对洛水发誓的。因为尹大目是曹爽信任的人,所以他发誓才能让曹爽相信。要是司马懿发誓有用的话,曹爽还架空什么司马懿,让司马懿发誓不就得了?司马懿还搞什么高平陵之变,直接发个誓让曹爽交出权力不就得了?曹魏也不必把大将的家属聚集在洛阳城当人质了,直接让每个大将发个誓,然后任其家属随意走动不就得了?
再者,他故意不提司马懿当时给曹芳的上奏,在《晋书》和《三国志》里都有记载,明确写了“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意思再明白不过,将曹爽比作赵高、吕霍,就是跟曹芳说要杀曹爽。 曹芳在曹爽手上,不到万不得已,司马懿肯定不想看到曹芳出什么意外,他能做的只能是先安抚曹爽。可笑的是,有些人满口都是“忠”,却对这个小皇帝故意视而不见,似乎曹爽才是皇帝,司马懿要对曹爽说实话才叫忠。
然后,是曹爽不讲规矩在先,违背先帝曹叡意愿,将司马懿架空。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夫子可以亲自为司马懿辩护。曹爽不讲武德在先,司马懿却必须对曹爽讲武德?只能我曹家负天下人,天下人连反击都不行?
再然后,曹爽死后,王凌反叛,他在洛阳的儿子(其实就是人质)王广告诉王凌曹爽之死没人怜惜,而王凌的选择和曹爽差不多--也是不战而降。更有趣的还在后面,被称作大魏真正忠臣的毌丘俭起兵,发布《罪状司马师表》时,开头就是“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托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如果司马懿杀曹爽真如他渲染的那样不堪,王凌为何不战而降?毌丘俭又为何如此说?天下人都知道,司马师不仅是司马懿认可的接班人,还在高平陵之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正是收拢天下反司马氏的人心的时候,如果天下人普遍认为司马懿人品不行,他何必如此说?
还有,他张口将司马懿称作“家贼”,又故意不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的,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又死于曹魏的公务,司马懿入仕曹魏显然带着投桃报李的意味,在当时很常见,他完全不必感恩曹操给他工作机会。更别说,司马懿在曹魏工作矜矜业业,立功无数,他给曹魏的贡献完全对得起他的地位,所以道德绑架在司马懿这里完全不管用。这样的人,到了晚年,依然不被信任,要被架空,换谁能忍?司马懿必须当一只召之即来、挥之即走的狗才能满足渤海小吏这样的人的“道德观”吧?那可真是中华之大幸啊!
接下来,他还说什么曹爽有机会带着曹芳跑到许昌。看看洛阳地区的地形图就知道,洛阳城就是洛阳地区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到许昌最快。高平陵所在地虽然至今没有定论,但很明显在山区、大概率距离洛水很近,在洛阳城西南方。曹爽有什么能力在山区搞急行军,在司马懿眼皮底下逃到许昌?
他最后还渲染了所谓的三百年乱世--搞得好像是司马懿开启的乱世似的,司马懿的曾孙晋惠帝时代的事都得让司马懿背锅,李世民的曾孙是唐玄宗,从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那可是五百年乱世,战争规模也远远大于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更黑色幽默的是,曹操屠城、杀害的百姓,比他嘴里的黑暗的三百年乱世里的任何一个君主、将领都多。
不得不说的,还有所谓“司马昭公开弑君”。我很想知道,司马昭真想杀曹髦的话,曹髦出得了宫门?明明就是莽夫曹髦遇到了莽夫成济,发生了意外,却非要渲染成司马昭公开弑君。城管杀死小贩,市长当然不敢说自己没责任。但如果要说成是市长杀了小贩、甚至市长故意杀小贩,那就是自欺欺人了。曹奂禅让后,曹家的陈留王一直延续到了南朝齐,比晋朝都长,历代结局最好的王朝之一。司马家真要如他们口中那样不堪,会在两晋150年内都找不到机会对曹家斩草除根?反而是那个让他们“大快人心”的刘裕,其子孙几乎没有善终的,要么自相残杀、要么被别人杀,历代结局最惨的王朝之一,也不知道那些一口一个“报应”的人会如何看待上述历史。
最赞回应
忘说了,还有扯什么“曹魏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完全无视荀彧为代表的忠汉派的功劳,曹操翅膀硬了对忠汉派过河拆桥、大肆清洗,就成了“曹魏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这就是这些人的仁义道德和逻辑?
刘备没有给刘璋立下任何功劳,只接受兵马钱粮,然后就篡夺了益州,反而成了大仁大义、道德楷模。
说白了,民间最熟悉三国,三国里曹魏、蜀汉粉丝最多,司马氏当然得被黑了,这样才能让这些粉丝得到精神胜利。
渤海小吏还扯过所谓的“君主的神圣性”,我就不说箭射王肩和辕黄之争了。仅仅在三国,汉献帝被迫禅让,还活着呢,刘备就自立称帝了,诸葛亮带头支持。更可笑的还在后头,孙权称帝时,刘协仍然活着,诸葛亮这次又承认了孙权称帝。这君主也太“神圣”了,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承认两个皇帝的人。
司马懿的觉悟就很低,居然只承认曹魏的皇帝,有眼不识泰山,和诸葛亮唱反调,和我家诸葛gie gie做对的人,肯定是大坏蛋啊
要点逼脸吗?你逼逼一大堆有一句是人话吗。
拿着《晋书》这种玩意洗起司马懿来了,真好笑。这年头还有晋粉。你成功让我见识到了物种的多样性。
尹大目算干啥的,还不是司马懿的主意。
司马昭不想杀皇帝?你这是吃屎迷了眼说的吧?
忘说了,还有扯什么“曹魏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完全无视荀彧为代表的忠汉派的功劳,曹操翅膀硬了对忠汉派过河拆桥、大肆清洗,就成了“曹魏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这就是这些人的仁义道德和逻辑?
刘备没有给刘璋立下任何功劳,只接受兵马钱粮,然后就篡夺了益州,反而成了大仁大义、道德楷模。
说白了,民间最熟悉三国,三国里曹魏、蜀汉粉丝最多,司马氏当然得被黑了,这样才能让这些粉丝得到精神胜利。
要点逼脸吗?你逼逼一大堆有一句是人话吗。
拿着《晋书》这种玩意洗起司马懿来了,真好笑。这年头还有晋粉。你成功让我见识到了物种的多样性。
尹大目算干啥的,还不是司马懿的主意。
司马昭不想杀皇帝?你这是吃屎迷了眼说的吧?
真搞笑,我还以为反驳我的人能有高论,没想到只有粗鄙之语和拉黑跑路。
顺便告诉你,所谓的“刘秀对洛水发誓”,反正我在《后汉书•光武帝纪》里没看到。反而有刘秀让隗嚣送儿子当人质的记载,“西州大将军隗嚣遣子恂入恃”。
还有很可笑的一点,所谓的司马懿对“洛水发誓”,连誓言内容都没。希望渤海小吏早日修补这个bug,考验他古文功底的时候到了。他读了那么多书,肯定没问题吧
顺便说下,刘秀把洛阳改成了雒阳,因为他相信汉朝是火德,洛属水,水克火。在刘秀眼里,洛水可真“神圣”。
当然,洛阳城的历史很早就见证了更荒诞的事--周郑交质。更讽刺的,郑国国君是和周天子血缘最近的诸侯,第一代国君郑桓公是周厉王之子,郑庄公是周厉王曾孙、周平王也是周厉王曾孙,而且郑庄公和周平王的母亲是亲姐妹。这样的关系,依然要靠交换人质,而不是对天地、祖先、洛水发誓,这可是中国道德天花板的春秋时代。
也不知道渤海小吏如何看待以上历史
渤海小吏还扯过所谓的“君主的神圣性”,我就不说箭射王肩和辕黄之争了。仅仅在三国,汉献帝被迫禅让,还活着呢,刘备就自立称帝了,诸葛亮带头支持。更可笑的还在后头,孙权称帝时,刘协仍然活着,诸葛亮这次又承认了孙权称帝。这君主也太“神圣”了,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承认两个皇帝的人。
司马懿的觉悟就很低,居然只承认曹魏的皇帝,有眼不识泰山,和诸葛亮唱反调,和我家诸葛gie gie做对的人,肯定是大坏蛋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