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从哪里来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骑摩托也能成佛 2024-06-05 09:30:50 浙江

    当年“逃离北上广”这句话,除了逃离高房价、高压、高竞争的同时,其实还隐含着失去某种机会和可能性的意味。如今,似乎只剩下逃离,机会有,但显然早已不属于我们,仅剩的机会归属于那些&@#%二代们。 工厂的螺丝钉、教育流水线下的产品、失去土地的农民、读哲学的学渣,将在这个时代如何自处?他的位置在哪里?他的价值观如何安放?他的未来?他的欲望?他的不甘与希望?他是谁,他又能去哪儿? 小说并不提供答案。它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视角。无论我们今天是自诩成功还是失败的,我们都该知道,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 4 误入弥陀 2024-06-11 07:02:59 浙江

    小镇青年回乡记,故事稀疏平常,文字还算流畅,篇幅很短,一口气读完,整体阅读体验3.8分,回乡的孩子终是有诸多不得已,最终我们都将回归于平庸,隐匿在偶有光照的角落。

  • 3 捷克语在线词典 2024-06-05 13:52:07 上海

    打算送给学长的礼物,想跟他说这写得没你好。读完以后想起来高中文学社杂志上另一个学长写过的一句话:“这么长的小说,如果不是我写的我肯定不会读完,但是作者是我”,很难想象有人会愿意忍受一个人的思想宣泄,除非是认识你,或者喜欢你,但是作为小说来说这些太私人的东西是太幼稚的。

  • 4 树上的吉诃德 2024-03-31 15:16:53 广东

    比起虚构短篇来说读起来的质感更像散文,读到的像是作者借角色之口抒发自己内心对于当下社会的洞察与个人的哲学思辨。不过在我个人的标准里所有作家敢于对国内当代人与社会进行书写都是值得鼓励的。 理解很多人更喜欢第一篇,对于我个人来说毕业以后在家待业真是完全贴合了当下的个人处境。 读起来给我一种《一块红布》的感觉,耳边常常响起“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但心中对这个老师的观点无法完全认同,以至于最后他的身形与爆裂鼓手中的魔鬼指挥有点重合。 原因一是这种被几近神话的角色以自己的观念引导他人命运的行为有点独裁倾向。还有可能就是如乔伊斯所说的:He could no longer quench the flame in his blood. 哪怕这火焰是远子所说是黑色的,那也无妨。

  • 3 张震老婆(V) 2024-05-11 00:37:37 浙江

    每一篇都好像在看真假美猴王厮混,远子把自己劈开来成为“我”和另一个(或者另几个人),然后开始行动,行动是什么不重要,反正再折腾也没有大闹天宫的心力,重要的是互相陪伴与表达。我开始是想,为什么不把“我”和其他人的差距拉开一些呢?这样空间会更大一些,后来觉得大概也只能这么写,太寂寞的人只能和相似者嬉戏。

  • 3 永嘉彗星 2024-06-22 17:09:50 重庆

    小镇做题家+大城市漂泊的人絮絮叨叨的哲学思考吧。「回到黄安后,对死的渴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点点加强,以致完全攻占了我的心灵。我没日没夜地同那股下沉的力搏斗,根本无暇他顾。偶尔平静下来,我就死死盯住窗外的院子。在书包的压迫下,那些院子里的小孩,目光都钉在自己脚上,他们在重复我走的路,我很想告诉他们路的尽头是什么,但这只是一瞬间的念头,毕竟我不是麦田的守望者。秋天已经深了,悬铃木的叶子落了一地,露出一个黑色的鸟窝,那紧复而脆弱的样子看上去就像是树的心脏。清洁工把落叶拢成一座座坟包似的小山,我很想扔一个火种进去把它点着,再纵身跳进去。」 不知道在县城到底快不快乐。

  • 4 弗洛伦蒂诺 2024-04-22 17:39:03 四川

    很喜欢 远子 翻译的 道德故事集 。《光从哪里来》 抽丝剥茧地揭露出在乡土中国这一大背景下,困顿于城市与县乡之间的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在自我身份认同路途上的挣扎,在特修斯悖论之中的迷茫。 除此之外,缺乏了一点流畅性、故事性,很多情节安排衔接生硬,被硬塞了一口作者自己的世界观的感觉。

  • 4 塔福钙 2024-04-17 15:54:40 云南

    看不下去了,全篇都在说:我没才华!但我还有割席的自恋可以观察并虚构一些事物,酸劲十足

  • 5 城隍熟铜架 2024-04-23 11:47:15 湖南

    脑子里有一些构想,看完后反而什么都说不出口了。唯一遗憾的是远子来长沙时,我退却地没去镜中。 书中有我经历过的,有我厌弃过的,有我仅停留在“可能性的和谐”中的。从大城市到县城村镇,发现县城人那些引以为傲的东西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而两方人的差距又是如此的大。 我一个无产阶级的儿子生活在资产阶级的蜘蛛网里,是如此的让人恶心。 我的身体在铁丝网的海中奔跑,上岸了,我也只剩下了骨灰了。或许,在这个社会,光从哪里来真是一个问题,而不是目光下的荒诞、凉薄与无能。 思想的首要前提是真诚,如果问题和回答都是不真诚的,那么一部作品就很难说有思想。远子的这本是现在难得的真诚之作。借来朋友的室内流亡,继续读吧

  • 4 呜呜呜 2024-05-26 18:40:28 广东

    挺适合我们这种虚无主义读的,有些句子我还挺喜欢的,整体基调很down,处处透露着死亡的气息,其实我是不喜欢这种悲观厌世情绪的,而且现在已经不抑郁了,但是还是想问一句——光从哪里来啊

  • 5 陈词滥调本调 2024-02-23 15:07:37 上海

    第一篇写得特别习作特别劝退,整本集子都维持最后一篇那样的水准就好了

  • 3 无限蓝的天空 2024-05-03 23:55:41 江苏

    2024第三十本(纸质书) 读完后发现我不就是书里那个高考失败上了野鸡大专的段树华么。只是他死了,而我还活着,空虚的活着。书里的人物或多或少有些文学天赋或者善于思考。而我啊,只会阅读,把自己代入书中,由书中的人物替我思考看不见光的盲虫罢了。让人读的难受想撑破束缚在身上的蛋壳却又无能为力的愤怒无处发泄,这本书做到了。五星。

  • 3 Joy🌈 2024-03-26 21:35:22 浙江

    4.5颗星。比较喜欢第一和第三个短篇。第二个短篇感觉节奏上有点问题。当初在其公众号上因看了《告别盗版卡夫卡》这一篇,决定买来纸质书看看,拿到手上发现这一篇删了,可惜。好奇远子的下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了。

  • 3 云遮藕 2024-03-31 17:40:28 上海

    本来年前买的,打算带去香港读;但是物流不给力,年后才收到。所以在香港的三联书店买了些书,背包压得自己肩膀很痛,或许所有的爱好都会带来自我怀疑一样,所以许多人提出“减负”,读书是我从初中坚持的一种寄托,而电影是从工作后开始,也有七年了。也许是从几乎同一地域出来的同样遭遇者,许多思考如此相似。香港飞回上海的飞机上看了一直想看的《伊凡伊里奇之死》,以为不过尔尔,却像喝酒一般,后劲十足。这本小说集有着青年小说家的真挚。前两篇提及了城乡差异和失业青年,后两篇谈到了身份这个孤独味道十足的话题。

  • 3 艾德伍德 2024-04-03 22:02:39 广东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最好的,总体而已是难得的新一代“城市乡土文学”

  • 3 好吃得难堪 2024-04-01 08:10:06 贵州

    昨晚上标注三月,居然忘了这一本,仿佛你我这一类突然从乡村进入城市生活之人的自画像,尤其让人感同身受,贵在面对现实、真诚而深刻!

  • 3 edwardyang 2024-04-06 08:19:29 美国

    和《白日漫游》一起,远子老师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确痛感。

  • 3 little米椒 2024-05-18 23:46:10 江苏

    小说里写的乡村和城市、故乡和异乡,同样是从小镇走到大城市的我,非常感同身受。不过读完我更多的感觉是远子不愧是哲学系出身,在小说里处处可以看见充满思辨的表达,大段大段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不放弃追问任何一个问题,也不企图糊弄过去。这非常了不起。

  • 3 kuma酱紫 2024-05-16 11:03:26 四川

    留不住的大城市,与回不去的乡村,让我感受到与作者是同一时代的人。本想躲进文学中疗愈,而作者却撕碎文学的幻梦。光从哪里来,我们至今还在寻找一条内心返乡的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