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副标题: 柳鸣九先生遗著集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272
定价: 69.00元
装帧: 圆脊精装
ISBN: 978752320545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集结柳鸣九先生晚年最新作品,大部分是在病榻上经艰难口授完成,由《文汇报》高级记者江胜信受柳先生之托整理并作序。
残穗拾遗——结合译著讲述作品内容,探讨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是先生对其《法国文学史》的学术补遗;另有数篇学人印象记,体现了先生对同道的赏识。
从“信达雅”到“化境”——以具体译作讲述其“化境”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对近代中国翻译文化灿烂发展历程的梳理,是颇具水准的翻译文化史学术研究成果。
君子诚坦荡——是先生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后各大新闻媒体的专访,展现其“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的文化追求及读书、工作经历,彰显其独特人格魅力。
晚年鸿雁集——为先生晚年与文化界名人往来书信选,记录其晚年生活点滴,先生晚年思想及对文化事业孜孜追求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谨以此书,笔祭柳先生!
★编辑推荐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中国社...
本书集结柳鸣九先生晚年最新作品,大部分是在病榻上经艰难口授完成,由《文汇报》高级记者江胜信受柳先生之托整理并作序。
残穗拾遗——结合译著讲述作品内容,探讨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是先生对其《法国文学史》的学术补遗;另有数篇学人印象记,体现了先生对同道的赏识。
从“信达雅”到“化境”——以具体译作讲述其“化境”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对近代中国翻译文化灿烂发展历程的梳理,是颇具水准的翻译文化史学术研究成果。
君子诚坦荡——是先生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后各大新闻媒体的专访,展现其“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的文化追求及读书、工作经历,彰显其独特人格魅力。
晚年鸿雁集——为先生晚年与文化界名人往来书信选,记录其晚年生活点滴,先生晚年思想及对文化事业孜孜追求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谨以此书,笔祭柳先生!
★编辑推荐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柳鸣九先生最后的绝唱
他是会思想的芦苇
他是永无止境的西西弗斯
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
作者简介 · · · · · ·
柳鸣九(1934-2022),湖南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著名人文学者、理论批评家、翻译家、散文家。长期担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被法国巴黎大学定为博士论文专题研究对象,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柳鸣九以卓有学术胆识著称:早年提出文学“共鸣说”,1978年对苏式意识形态“日丹诺夫论断”揭竿而起,1980年大声疾呼“给萨特以历史地位”,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重新评价左拉及其自然主义,暮年又倡导文学名著翻译新标准“化境”。他在法国文学史研究、理论批评、散文写作、名著翻译、大型丛书编纂等方面均有令人瞩目的建树,著作等身,主要作品已汇集成15卷共计600万字的《柳鸣九文集》。
★整理者简介
江胜信,《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协会员。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上海市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
柳鸣九(1934-2022),湖南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著名人文学者、理论批评家、翻译家、散文家。长期担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被法国巴黎大学定为博士论文专题研究对象,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柳鸣九以卓有学术胆识著称:早年提出文学“共鸣说”,1978年对苏式意识形态“日丹诺夫论断”揭竿而起,1980年大声疾呼“给萨特以历史地位”,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重新评价左拉及其自然主义,暮年又倡导文学名著翻译新标准“化境”。他在法国文学史研究、理论批评、散文写作、名著翻译、大型丛书编纂等方面均有令人瞩目的建树,著作等身,主要作品已汇集成15卷共计600万字的《柳鸣九文集》。
★整理者简介
江胜信,《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协会员。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上海市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出版《风景人生》《春深更著花》《讲诗的女先生》等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报告文学年度十佳等。
目录 · · · · · ·
序二:他推动的石块,已在山巅——柳鸣九先生学术生涯和暮年生活掠影/江胜信
一 残穗拾遗
《最后一课》与都德的短篇小说创作·3
雨果和他的长篇名著《笑面人》·14
《李健吾译文集》总序·28
· · · · · · (更多)
序二:他推动的石块,已在山巅——柳鸣九先生学术生涯和暮年生活掠影/江胜信
一 残穗拾遗
《最后一课》与都德的短篇小说创作·3
雨果和他的长篇名著《笑面人》·14
《李健吾译文集》总序·28
一部“准小说”式的“反精神自传”·31
黑马印象记·38
来读于志斌·46
桥上的人生·50
“国民性人文素质名著函装丛书”总序·54
我心目中的许渊冲先生 ——贺许渊冲老“思想者自述文丛”《梦与真》获奖·60 “笔会”是我的…… ——纪念《文汇报》“笔会”创办 70 周年·61
自伤打油一戏作·62
二 从“信达雅”到“化境”
一个“中国制造”的“学术徽号” ——“化境”论坛开幕词·65
写在《化境文库》第一辑问世的时候·73
祝贺《化境文库》第一辑问世·77
中国翻译文化灿烂历程之回顾 ——《化境文库》三周年记·79
“化境说”与我译莫泊桑三则·98
译莫泊桑小说感言之一 ——“化境说”与“添油加醋”·98
译莫泊桑小说感言之二 ——“化境说”与粉饰·101
译莫泊桑小说感言之三 ——“化境说”与一字用得其所的力量·105
一道幽默味的莫泊桑小说快餐——《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宇航版)译本序·108 三 君子诚坦荡
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 ——就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答深圳特区报记者李萍问·115
新媒体、译本之争和惰性元素 ——就文学翻译若干题答《中华读书报》主编舒晋瑜问·122
柳鸣九谈读书与翻译 ——柳鸣九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问·148
奖状后的八十年攀登 ——答《北京青年报》李喆记者问·153
四 晚年鸿雁集
给刘心武先生的信·173
与邵燕祥先生来往信函·175
给钱理群先生的信·181
给李泽厚先生的信·183
与李辉来往信函·185
与罗新璋先生来往信函·191
与方华文老弟来往信函·197
与王蒙先生来往信函·201
敬请王蒙先生赐教 ——对拙著《种自我的园子》的说明·202
我们是在参与书写历史 ——给刘硕良的信·206
与李泽厚先生来往信札·208
致李泽厚先生书·208
李泽厚先生来信·210
答李泽厚先生·211
李泽厚来信·213
向朋友圈的汇报·214
附录
留下“萨特”、“雨果”、“加缪”、《小王子》的柳鸣九先生永远走了……/刘汉俊·219
一把钥匙存在的理由 ——为柳鸣九先生《友人对话录》而作/刘汉俊·222
补 记/刘汉俊·238
· · · · · · (收起)
"麦场上的遗穗"试读 · · · · · ·
柳鸣九的大名早已贯耳。他是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是研究法国包括欧洲文化思想的学者,他的视野宽阔,名闻遐迩。我对他的学术成就只有一知半解,但不乏相当高的敬意。记得在一个场合与他同处,一些学友纷纷被介绍了教授、博导的光环,而对他的介绍,则是他的多少位学生担当了教授与博导。 最后一次拜望柳鸣九兄,是2018年9月2日,地点在他家附近的金桥国际公寓。他常年蜗居的社科院家属...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作为一个大翻译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精神,而且还必须有足够的劳绩、丰厚的创作成果。黑马作为翻译名家,不仅有自己不避畏途的、坚持自己独立个性的精神,而且,以其鲜明的标志性而立身于译林之中,那就是他与劳伦斯结合为一体。我在朋友圈不止一次发表过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意见:“要成为大翻译家,必须抱抱一个伟大作家的大腿。”意即在选题对象上应该有自己的讲究,有自己的高标准,有自己的高品位,有自己的高艺术追求,一般来说,有自己敢于攀登的高难度,而伟大作家正是这几个高度的体现者,他们的分量必然带来翻译者的分量,他们的思想光芒艺术魅力,必然要分享一部分给译者,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也都势必给译者的光圈添光生彩。当代翻译家,草婴之译托尔斯泰,汝龙之译契诃夫,郝运、王振孙之译莫泊桑,李文俊之译福克纳,李平沤之译卢梭,都是成功的例子。黑马之专攻劳伦斯也特别令人瞩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黑马印象记·38 -
因此,人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怎样,人该如何、如何?人该怎样怎样?这个成系列的巨大课题,一直存在于人类这个庞大群体宏伟的精神文明追求历程中,存在于人类可歌可泣的对自然的与对社会阶级阻力所进的斗争中,而其不同内容的思考与结语,往往凝结为名言、警句,或闪光的思绪、出彩的语句……仅以我对思想史粗略的涉猎,至少就见过以下若干例,较为引人注意、更为引人深思的:如20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与文学家马尔罗。马尔罗师承16世纪著名哲人巴斯喀尔的“人是被判死刑的囚徒”的哲理,以及他本人所阐发的“人是反抗生之荒诞的行动者”说;如巴斯喀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说;笛卡尔的“人是会思考的存在物”说;马克思的“人是不同于蜜蜂的会设计创造的造物者”说;加缪的“人是对荒诞的说‘不’的反抗者”哲理;等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黑马印象记·38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麦场上的遗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麦场上的遗穗"的人也喜欢 · · · · · ·
麦场上的遗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用这本书,和2023 Say Goodby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3年最后一周,有幸读了柳鸣九先生的遗作《麦场上的遗穗》。作为今年阅读的收官,心怀感恩和敬意! * 柳老虽已离开我们近一年了,但读完这书,心里依旧暖暖的。感觉这个学术严谨、有点倔强的老学究还一直通过文字相伴。透过那些被他精雕细琢的文字,还有融入了他智慧修辞... (展开)> 更多书评 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麦场上的遗穗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Grace 2023-12-07 21:42:30 北京
一直以为“臻于化境”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对书中的“化境说”相见恨晚。
0 有用 Amanda3513 2023-12-30 16:24:40 北京
柳老的遗作拾遗,记录了他真性情,真文人的一面。可敬可爱!
0 有用 世图北京公司 2023-11-08 15:25:54 北京
他是会思想的芦苇 他是永无止境的西西弗斯 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 …… 详尽描述了先生的学术生涯及暮年生活。
0 有用 邵兵 2024-03-29 23:18:58 河南
这本书是作者柳鸣九的遗作,内容主要是关于翻译和文学的,比较浅显,不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