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宇宙,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新的观察体系 左键2023-10-30 10:21 是句号,也是逗号。 不久前,周晓鹏的新书《元宇宙与数字世界的未来:想象、演进与可能性》发布了。 作为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副总裁,这本新书是周晓鹏利用2年内所有业余时间创作而成。新书的篇幅并不算短,共计458页、7大篇章。 跨度也算得上是广阔,谈到了数字化背景下涌现的细节故事、数字价值的成长逻辑、可交易可关联的新时空状态层、新型数字价值实现、元宇宙的重构与实验、数字原力的Dark Site以及互联网终极形态的讨论。 科技语境,从没有永恒的主角。从2021年爆火至今,元宇宙的热度已被席卷而来的大模型狂浪吹得几乎消散殆尽。在海外,Meta被曝放弃元宇宙metaverse战略,微软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低调裁撤元宇宙团队;在国内,腾讯数藏平台幻核被裁撤,关于PICO大规模裁员的传言未曾停歇。 在现实当下,大篇幅讨论元宇宙还有无意义? 在《元宇宙与数字世界的未来:想象、演进与可能性》中,给出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是否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并不重要,但观察数字世界演进过程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去构建一个新事物的观察体系,很有价值。 这也就又回到了书名——“想象、演进与可能性”。 元宇宙始于《雪崩》中,科幻小说家对于线上世界的数字幻想。30多年来,当AR、VR、区块链,甚至是芯片、算力等都有了突破后,元宇宙才初具模样。但人类的需求、欲望还在不断膨胀,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碰撞,资本也在寻找新的空间与落脚点,这些推动着元宇宙的进化,也在重构着数字秩序、数字价值、财富产生方式,一切处于未知状态。穿透行业表层的变化到底层的演进逻辑,可以更好理解数字世界的可能性。 只有少数人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故事与现象,无论冷热,只是思考的指路标。从“元宇宙”到ChatGPT,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起伏。数字科技在想象力、资本、技术和人性多重因素的交织下,看起来充满活力与不确定性。“元宇宙”或许是一个指路标,帮助我们去认识数字未来的底层逻辑。 或许是视角的新颖性,在未做大规模宣传的前提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书本已在豆瓣读书上已收获不少评分,且全为五星。  图/豆瓣评论区节选,36氪截图 阅读本身是沉淀思绪、抚慰心灵的过程,但对于身处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多数人来说,沉下心阅读已经成为极其奢侈的一件事。这个周末,在打开这本书前,不妨与36氪一起进入周晓鹏创作的历程,看看大咖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 至少要留下一件作品 两年半以前的2021年4月,周晓鹏开始执笔创作。 作为有超过20年互联网领域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机会点是什么?未来的数字化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当时刚刚在国内冒头的“元宇宙”这个概念引发了他的兴趣:它为什么在2021年出现并被大家认为是可能的?数字世界的出现到底会带来什么变化?它只是有积极的一面吗?面对不断出现的互联网新概念,究竟该如何更理性的理解?随着思考的加深,将之沉淀下来的想法推动了周晓鹏开始写这本书。 “逍遥子曾经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他说,人在一个地方,应留下一个作品。那我能否在我持续观察、感兴趣的领域内,留下自己的作品呢?” 写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过长期撰稿、编撰书籍的经验,对于周晓鹏而言,这仍旧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甚至是体力上,也未尝不算辛苦。 2021年8月,仅仅过去4个月,周晓鹏就遇到了初个,且也是最大的一次挑战。原本只见火苗的元宇宙,突然成为互联网高歌吹捧、忧虑质疑的中心。圈子内的人,为元宇宙是否是下一个“20年级创新巨浪”争论得喋喋不休;圈子外的人,被一篇篇元宇宙科普弄得既兴奋又好奇。 “我还有必要继续这样写吗?”原本想从科普入手、介绍元宇宙的周晓鹏决定推倒提纲重来。耗时3个月,全新的骨架建立完毕。这个过程也推动了周晓鹏更深入地思考和观察“碳基生命创造硅基世界”的这个过程。这一次,元宇宙不再局限于“元宇宙是什么”本身,而有了新的延展形式和更深入的剖析。在他看来,好像同一个时间段,科技巨头与科技新贵同时做出“元宇宙”表达,其背后,本质是将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人类行为做一系列重塑。这场重塑,也许会不断以类似“ChatGPT”“xxx”等新工具、新产品、新公司的形式去呈现。数字秩序、数字价值、财富产生方式,将随着被不断重塑。从产业表象到底层力量,从技术到人文,从长期趋势到短期意义,周晓鹏希望为受众提出一种如何看待未来数字化新趋势的观察体系。比如,就本书中“元宇宙:人类文明的一场试验”这个主题,周晓鹏就认为“大部分的人思考元宇宙,更多是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去解读。在我看来,假设未来的数字世界,是很多人在里面生活、工作、社交等,那必然会涉及到世界规则的建立。小说里一般会有已存在的体系、规则,但不会去讲这套规则是如何建立,可是这也很关键。”  新书封面 就像书中所述:令人向往的元宇宙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也许会让元宇宙走向繁荣,但也可能会让元宇宙走向混乱。打造一个全新的、虚拟的、开放性的世界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虚拟世界的道德伦理基础、法律治理体系、权力利益分配原则,这些超越现实国别、社会、文化,同时要求“参与者形成普遍共识”的议题,是技术以外最关键的难点。 没有单边性的吹捧,周晓鹏以尽可能的中正、客观看待元宇宙的发展。 在书稿接近完稿之际,周晓鹏将部分样章给到了出版社的朋友。在细细阅读后,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为出书作准备。这本算原是周晓鹏个人的notebook,有了更广阔的读者群体——对数字世界、对元宇宙感兴趣的人群。“未来,当大多数人在惊异于科技新故事的时候;愿您“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周晓鹏希望这本书给读者们带来的最终目的。 当然,对于周晓鹏而言,《元宇宙与数字世界的未来:想象、演进与可能性》既是句号,也是逗号。句号在于,书已出版,它的完整性已画上句点。逗号在于,这只是周晓鹏观测数字世界发展进程的一个站点,技术日新月异,他仍将持续关注,在未来发表更多新的、有趣的作品。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拍摄、采访供图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