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不说人话……杨奎松骂旺晖真是骂得轻了
封面好看加一星。 汪晖的画,鲁迅的字,融在一块,尤其是「望」字像极了黑夜中的灯盏炬火。 是书初版距今已逾三十年,「为了三十年如影随形的风雨兼程」,它再次走到读者面前,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导师唐弢在写给汪晖的信中说:「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的确比现在一般研究者所说的要深刻的多,但千万不要将他放在悲观绝望的深渊中,我想你是不会的,你没有忘记他对悲观绝望的反抗。」 反抗绝望钩连历史中间物意识,只有意识到自身与社会传统的悲剧性对立,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与这个社会传统的难以割断的联系,才有可能产生鲁迅的包含着自我否定理论的「中间物」意识。
都二四年了,还放不下?看序的时候给我整笑了。 当然作品本身的质量很高,当年看初版的时候也觉得惊艳
再版前曾买过两册,河教版与三联版分别放在学校和卧室枕边,垂泪相对。也许人的一生都在回答那些从一开始就在困扰着你的问题,那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命运。
应该可以出个压缩版,大概二十页的篇幅,搞定。
没读过新版,本科读的旧版,但当时没评什么。事过境迁,往昔开创的鲁迅研究范式已是平常,与其继续看这种玄学式的解读,不如花点时间做点实证的翻检。有友邻以为其心气之高,用力在哲学思想史上,然而却眼高手低,他这样子怕是既做不好哲学,也无法面对思想,只能努力做点史才好。
也许是有开创之功吧,但文风实在难以下咽。绝望绝望绝望,干巴巴地营造伟大乃至于夸大,实在是不知道在谈论哪个人,历史性在哪里?鲁迅是一块铁吗?速朽吧,速朽不好吗?成为一块砖,成为历史中间物。 附录难得如此亲切可人。
内容很老,但很好,由于大部分都知道所以没有那种欣喜感。
其实写得还是不错的,不过于抄袭旧案既未能忘情,在序言里反复声辩(三版的序言、后记、导论杂七杂八堆在一起),实在显出窘态了。
距今近四十载,仍感受“八十年代”锐力之沛然,依如青年鲁迅汲取施蒂纳及尼采“诗化哲学”勃发的极致与决绝(“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无常》)。今“悖论”仍在,先生“消隐”;进化“若无”,轮回“日现”,似尚未走出他要撕破“折中公允的言辞织成的帷幕”。整体而言:1.无论思想篇抑或文学篇,几近于文本“摘录”间的比较(前者尤重),远离主体本身的现实生活,总体呈现出“死”的文字与“活”的人之间的抽离感;如要激活文字尚需历史“在场”的厚重支持;2.绝望或源自无法脱离的支配关系,而反抗(力之聚集、运用等)仍须依凭“支配”;同时,心“不属于”但身依然“在”的分裂,使两者相互支配的内定性和单维张扬其中之一的荒谬尚待挖掘;3.“林中响箭”嗖嗖,虽处帮忙与帮闲的“合围”中,无法全面透视其后的权力谱系……
过于咬文嚼字,3星半
5星神作。但我真的看不懂。这本书和《传统十论》一样,等我老了再看吧。
阴暗而又明亮的鬼的世界、悖论式的认识困境、历史的中间物意识、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构成了鲁迅自身独特而复杂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而鲁迅的黑暗面、矛盾、彷徨正是和他的激进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其中蕴含的正是“永远革命”的精神气质。汪晖的分析阐述层层叠叠不可谓不透彻,但也因(尤其是文本分析)论证过程过于繁复缠绕,加之不同时期修订痕迹如地质层剖面堆叠累累,读完着实有些累坏眼球。
不过确实有些老了 而且不同版本的东西堆叠挤压 很多话翻来覆去地说
理解“中间物”,剩下的相对来说就可以放过了
可读性差,观点新。鲁迅确实是一个矛盾体
能代表那个时代的鲁迅研究著作之一。作者的博论能写到这种程度,我辈再学几十年恐怕也赶不上。作者对鲁迅的著作,真是读懂了,读透了。
文风有些绕,有些话翻来覆去的说。但整体上是不错,对鲁迅文本的一些解读很有创见。
中规中矩。
新版封面是汪晖的画与鲁迅的字,2024,我的新年贺词:“反抗绝望”。
> 反抗绝望
21 有用 葫芦娃日 2024-02-14 23:19:04 山东
不说人话……杨奎松骂旺晖真是骂得轻了
27 有用 阿俊 2023-11-01 16:12:21 广东
封面好看加一星。 汪晖的画,鲁迅的字,融在一块,尤其是「望」字像极了黑夜中的灯盏炬火。 是书初版距今已逾三十年,「为了三十年如影随形的风雨兼程」,它再次走到读者面前,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导师唐弢在写给汪晖的信中说:「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的确比现在一般研究者所说的要深刻的多,但千万不要将他放在悲观绝望的深渊中,我想你是不会的,你没有忘记他对悲观绝望的反抗。」 反抗绝望钩连历史中间物意识,只有意识到自身与社会传统的悲剧性对立,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与这个社会传统的难以割断的联系,才有可能产生鲁迅的包含着自我否定理论的「中间物」意识。
6 有用 麦疏云 2024-05-06 09:21:43 江苏
都二四年了,还放不下?看序的时候给我整笑了。 当然作品本身的质量很高,当年看初版的时候也觉得惊艳
9 有用 多云 2024-01-20 00:53:16 辽宁
再版前曾买过两册,河教版与三联版分别放在学校和卧室枕边,垂泪相对。也许人的一生都在回答那些从一开始就在困扰着你的问题,那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命运。
4 有用 直樟 2024-05-09 19:47:46 湖北
应该可以出个压缩版,大概二十页的篇幅,搞定。
3 有用 Pike 2024-03-22 04:23:22 四川
没读过新版,本科读的旧版,但当时没评什么。事过境迁,往昔开创的鲁迅研究范式已是平常,与其继续看这种玄学式的解读,不如花点时间做点实证的翻检。有友邻以为其心气之高,用力在哲学思想史上,然而却眼高手低,他这样子怕是既做不好哲学,也无法面对思想,只能努力做点史才好。
2 有用 虚心若愚 2024-05-06 19:06:14 安徽
也许是有开创之功吧,但文风实在难以下咽。绝望绝望绝望,干巴巴地营造伟大乃至于夸大,实在是不知道在谈论哪个人,历史性在哪里?鲁迅是一块铁吗?速朽吧,速朽不好吗?成为一块砖,成为历史中间物。 附录难得如此亲切可人。
2 有用 宙船 2024-02-04 17:36:17 湖北
内容很老,但很好,由于大部分都知道所以没有那种欣喜感。
5 有用 王敬轩 2024-01-30 15:15:48 江苏
其实写得还是不错的,不过于抄袭旧案既未能忘情,在序言里反复声辩(三版的序言、后记、导论杂七杂八堆在一起),实在显出窘态了。
2 有用 比远方更远 2024-06-03 07:16:21 北京
距今近四十载,仍感受“八十年代”锐力之沛然,依如青年鲁迅汲取施蒂纳及尼采“诗化哲学”勃发的极致与决绝(“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无常》)。今“悖论”仍在,先生“消隐”;进化“若无”,轮回“日现”,似尚未走出他要撕破“折中公允的言辞织成的帷幕”。整体而言:1.无论思想篇抑或文学篇,几近于文本“摘录”间的比较(前者尤重),远离主体本身的现实生活,总体呈现出“死”的文字与“活”的人之间的抽离感;如要激活文字尚需历史“在场”的厚重支持;2.绝望或源自无法脱离的支配关系,而反抗(力之聚集、运用等)仍须依凭“支配”;同时,心“不属于”但身依然“在”的分裂,使两者相互支配的内定性和单维张扬其中之一的荒谬尚待挖掘;3.“林中响箭”嗖嗖,虽处帮忙与帮闲的“合围”中,无法全面透视其后的权力谱系……
1 有用 文悦己 2024-04-13 21:55:09 四川
过于咬文嚼字,3星半
1 有用 段誉233 2024-04-18 22:10:16 浙江
5星神作。但我真的看不懂。这本书和《传统十论》一样,等我老了再看吧。
7 有用 陈郁 2024-01-16 00:46:33 江苏
阴暗而又明亮的鬼的世界、悖论式的认识困境、历史的中间物意识、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构成了鲁迅自身独特而复杂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而鲁迅的黑暗面、矛盾、彷徨正是和他的激进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其中蕴含的正是“永远革命”的精神气质。汪晖的分析阐述层层叠叠不可谓不透彻,但也因(尤其是文本分析)论证过程过于繁复缠绕,加之不同时期修订痕迹如地质层剖面堆叠累累,读完着实有些累坏眼球。
5 有用 照深雪 2024-01-13 22:14:02 北京
不过确实有些老了 而且不同版本的东西堆叠挤压 很多话翻来覆去地说
2 有用 🌵 2024-02-03 17:10:19 山西
理解“中间物”,剩下的相对来说就可以放过了
2 有用 goldenshower 2024-11-27 23:38:20 山东
可读性差,观点新。鲁迅确实是一个矛盾体
1 有用 七月 2024-07-30 17:25:21 上海
能代表那个时代的鲁迅研究著作之一。作者的博论能写到这种程度,我辈再学几十年恐怕也赶不上。作者对鲁迅的著作,真是读懂了,读透了。
1 有用 冷原藏行 2024-06-18 22:54:17 辽宁
文风有些绕,有些话翻来覆去的说。但整体上是不错,对鲁迅文本的一些解读很有创见。
1 有用 GG_Bond 2024-02-17 00:21:21 四川
中规中矩。
19 有用 碑亭巷雜貨鋪. 2023-12-31 17:37:43 河南
新版封面是汪晖的画与鲁迅的字,2024,我的新年贺词:“反抗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