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汉唐阳光
副标题: 1935-1944,法西斯年代
译者: 邹继东
出版年: 2023-12
页数: 820
定价: 1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3130826
内容简介 · · · · · ·
👁️极权治下,罗马尼亚知识分子和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位人类暴行记录者的悲鸣
🗝️安妮·阿普尔鲍姆导读 + 拉杜·爱奥尼德序言 + 约翰·班维尔书评
👁️与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维克托·克伦佩勒的日记——《我将见证》,并称见证纳粹残暴统治的三大日记。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非凡的个人日记,日复一日的描述了 20世纪30 年代末期到40 年代初期作为“巨大的反犹太工厂”的罗马尼亚的状况,值得与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并列在同一书架上,并拥有同样庞大的读者群。所不同的是,塞巴斯蒂安并非孩童——他用其复杂的文学头脑思考,以惊恐的眼光观察,然后以流畅的语言、清晰辛辣的语调描绘了布加勒斯特城市文化精英中他的世俗非犹太人朋友的残酷、怯懦和愚蠢,他们自愿将自己转变为知识分子罪人,并与纳粹结盟,怀着狂热的信念参与到“无人能阻止的反犹太主义的歇斯底里之中...
👁️极权治下,罗马尼亚知识分子和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位人类暴行记录者的悲鸣
🗝️安妮·阿普尔鲍姆导读 + 拉杜·爱奥尼德序言 + 约翰·班维尔书评
👁️与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维克托·克伦佩勒的日记——《我将见证》,并称见证纳粹残暴统治的三大日记。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非凡的个人日记,日复一日的描述了 20世纪30 年代末期到40 年代初期作为“巨大的反犹太工厂”的罗马尼亚的状况,值得与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并列在同一书架上,并拥有同样庞大的读者群。所不同的是,塞巴斯蒂安并非孩童——他用其复杂的文学头脑思考,以惊恐的眼光观察,然后以流畅的语言、清晰辛辣的语调描绘了布加勒斯特城市文化精英中他的世俗非犹太人朋友的残酷、怯懦和愚蠢,他们自愿将自己转变为知识分子罪人,并与纳粹结盟,怀着狂热的信念参与到“无人能阻止的反犹太主义的歇斯底里之中”。
【名人推荐】
塞巴斯蒂安确实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看穿暂时笼罩他的国家的邪恶的人之一。
——安妮·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
在一个真正残暴的时代,他拒绝在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职责上的妥协,而他周围的许多人使劲往那焚烧尸体的柴堆中添柴,并围着火堆带着狂躁和凶残的喜悦起舞。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
难以忘记……引人注目……塞巴斯蒂安在政治失衡、腐败和大屠杀中发出了深刻而智慧的惊世之声。
——爱丽丝·卡普兰(Alice Kaplan)
这是一本非凡的个人日记,日复一日的描述了 20世纪30 年代末期到40 年代初期作为“巨大的反犹太工厂”的罗马尼亚的状况,值得与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并列在同一书架上,并拥有同样庞大的读者群。所不同的是,塞巴斯蒂安并非孩童——他用其复杂的文学头脑思考,以惊恐的眼光观察,然后以流畅的语言、清晰辛辣的语调描绘了布加勒斯特城市文化精英中他的世俗非犹太人朋友的残酷、怯懦和愚蠢,他们自愿将自己转变为知识分子罪人,并与纳粹结盟,怀着狂热的信念参与到“无人能阻止的反犹太主义的歇斯底里之中”。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书,伴随着20世纪发生在塞巴斯蒂安眼皮底下的恐怖,一个人的灵魂就生活在其中。它注定是一部长销不衰的生命之书。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非同寻常的见证……如用剧作家欧仁·尤内斯库著名的创造词语来说,法西斯罗马尼亚的艺术界和政治界令人作呕的舒适感正陷入“犀牛化”的过程之中……塞巴斯蒂安的《日记》是一个令人不安但足以信服的提醒,罗马尼亚乃至欧洲的知识分子社会环境的核心仍然存在着一些道德败坏的东西。这本书从战前废话的废墟中拔地而起,就像一个人从一堆尸体中站起一样。
——安德烈·科德雷斯库(Andrei Codrescu)
像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日记》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在它写成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去发现和阅读它,仍是一次令人震惊和难以承受的经历。这本日记中特别令人钦佩的是塞巴斯蒂安自己……即使当他被标上污名和追捕时,即使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即使雅西大屠杀的恐怖达到顶峰时,即使他已经受众人反感和憎恨时,也从未失去正义感,从未失去他的人性。他始终是一个正义者。
——克劳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
媲美于维克托·克伦佩勒在纳粹统治下的伟大日记——《我将见证》,这两本日记都是不可或缺的。……从现在开始,法西斯罗马尼亚和纳粹德国的历史书写就不能缺少它们。
——彼得·盖伊(Peter Gay)
塞巴斯蒂安日记的创作者
· · · · · ·
-
米哈伊尔·塞巴斯蒂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米哈伊尔·塞巴斯蒂安(1907—1945)
出生于多瑙河布勒伊拉港的一个中产犹太家庭。1945年,在一次车祸中去世。
塞巴斯蒂安兼有多种身份。他既是一位戏剧作家,又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翻译家,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同时又是一名律师,还是中学和大学教师,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犹太人。他酷爱音乐,热爱滑雪运动。由于拥有如此多的身份和爱好,在这本日记中,多条主线并驾齐驱,交错发展,不仅描写了战争,而且记叙了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在战争的阴影之中,在种族歧视和迫害下,如何写作,如何授课,如何帮他人打官司,如何为了生活艰苦劳作,以及如何享受爱情,在音乐和大自然中自我解脱等点点滴滴。
其中所描写的人与事活灵活现,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对自我和朋友的剖析淋漓尽致,对形势的分析有理有据,对自己生活的描绘,情感的吐露,个人私生活的揭露从不遮掩。
从时间上讲,日记跨越...
米哈伊尔·塞巴斯蒂安(1907—1945)
出生于多瑙河布勒伊拉港的一个中产犹太家庭。1945年,在一次车祸中去世。
塞巴斯蒂安兼有多种身份。他既是一位戏剧作家,又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翻译家,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同时又是一名律师,还是中学和大学教师,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犹太人。他酷爱音乐,热爱滑雪运动。由于拥有如此多的身份和爱好,在这本日记中,多条主线并驾齐驱,交错发展,不仅描写了战争,而且记叙了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在战争的阴影之中,在种族歧视和迫害下,如何写作,如何授课,如何帮他人打官司,如何为了生活艰苦劳作,以及如何享受爱情,在音乐和大自然中自我解脱等点点滴滴。
其中所描写的人与事活灵活现,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对自我和朋友的剖析淋漓尽致,对形势的分析有理有据,对自己生活的描绘,情感的吐露,个人私生活的揭露从不遮掩。
从时间上讲,日记跨越了十年,即从1935年到1944年。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部二战的编年史,也是当时罗马尼亚知识分子和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译者简介】
邹继东
生于1953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学硕士。曾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汕头大学、外交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任教或工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在更深层次上,塞巴斯蒂安显然对社会的浅薄深感失望。有时他试图描述这种感觉,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惯常的机智和聪明就抛弃了他。“我终日无所事事,从一天拖到另一天,变得又老又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他写道,或者“一切都进行得很慢,而且困难重重,没完没了,似乎没有任何希望”。即使在战争结束后,当那些曾经折磨过他的人请求他的宽恕时,他也不会感到高兴。塞巴斯蒂安以前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战时成为了坚定的法西斯分子并中断了与他的所有联系。但当他得知这个朋友的妻子去世时,他并没有感到仇恨,而是涌起了一股可怕的怀旧感和悲伤。塞巴斯蒂安确实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看穿暂时笼罩他的国家的邪恶的人之一,最终他被证明是正确的。解雇他的人求他回来,创办新报刊的人不停地敲他的门。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没有什么能让他恢复以前对周围人基本良善的信念。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但是,一我没有钱;二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会不会有战争或者革命发生;三我不知道明年犹太作家是否还能上演戏剧,即使是在私人剧院。这就是激励我向前的三个原因。 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塞巴斯蒂安日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塞巴斯蒂安日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跨越10年的“黑色幽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部日记中充满了对战争与人性精彩的注脚,其中大量黑色幽默般的场景更是让人深思。塞巴斯蒂安描绘了罗马尼亚社会的法西斯化过程,以及他的朋友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发极端。他记录了这些知识分子如何发表反犹言论,如何成为被蛊惑者或机会主义者。这些记录不仅揭示了那个... (展开)
自由不能被任何公式替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只有极少数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人,会想到自己的日记会被公之于众并成为历史叙述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逐日写下的日记中着意塑造自己的形象。而大部分人,恐怕只会将日记视为此刻私密的个人记述,随笔写下对人生、时局的看法,并不期待有天会被公开,更不必担心因此带来的麻烦。这...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imlico (200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William Heinemann (200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我家书柜4 (東流)
- 东欧诸国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塞巴斯蒂安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狮子想来吃小猴 2024-02-01 23:34:02 浙江
创作的焦虑和生存的焦虑齐头并进,伴随局势的恶化与最终的转机,一颗伟大的欧洲的心灵。
0 有用 企石 2024-07-10 21:24:24 湖北
粗略翻了一大半,弃读。一个具有悠久反犹倾向的国家,一个十分紧张的时间段,一个犹太人,一个作家,一个律师,一个身边都是反犹人士的犹太人,一个焦虑的作家,所有的一切,构成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印象!
0 有用 弥之 2024-05-19 19:31:13 陕西
2024年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在西安蓝海风漫港书店翻了一下,大概只能以史料为主要作用,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也可能是干了一瓶汉斯小木屋的缘故)。
0 有用 尤里卡 2024-08-30 21:28:52 河北
人类历史发生过无数场大大小小的屠杀,作家与历史学家一样,都有责任将那些生灵涂炭的至暗时刻记录下来,建立一座永不消失的文字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后人去寻找“现场”和发现真相,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而是敲响警钟,树立碑像,提醒历史上的那些惨痛教训,避免人类重蹈野蛮、愚蠢和泯灭人性的覆辙。 塞巴斯蒂安的这部日记也是这样一次努力,他用写作定格了历史,而写作即是记录,记录即是控诉,控诉即是反抗。只要反抗,... 人类历史发生过无数场大大小小的屠杀,作家与历史学家一样,都有责任将那些生灵涂炭的至暗时刻记录下来,建立一座永不消失的文字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后人去寻找“现场”和发现真相,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而是敲响警钟,树立碑像,提醒历史上的那些惨痛教训,避免人类重蹈野蛮、愚蠢和泯灭人性的覆辙。 塞巴斯蒂安的这部日记也是这样一次努力,他用写作定格了历史,而写作即是记录,记录即是控诉,控诉即是反抗。只要反抗,终有见到曙光的那一刻。 (展开)
0 有用 墨涅涅 2024-09-27 14:39:05 山西
800多页的厚度,断断续续读了9天才读完。刚开始因为国度和时代的缘故,很难进入塞巴斯蒂安的意识深处。后来,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才慢慢渐入佳境,愿意花时间来留给这本“特殊时代的私人日记”,愿意倾听主人公的喃喃絮语。随着主人公分享他的音乐品味、兴趣爱好、读书见解、甚至于情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一个沉静、独立、敏感、脆弱、复杂、犹疑、多变的文学工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不是他的身份特殊,也不会有后世的日记流传... 800多页的厚度,断断续续读了9天才读完。刚开始因为国度和时代的缘故,很难进入塞巴斯蒂安的意识深处。后来,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才慢慢渐入佳境,愿意花时间来留给这本“特殊时代的私人日记”,愿意倾听主人公的喃喃絮语。随着主人公分享他的音乐品味、兴趣爱好、读书见解、甚至于情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一个沉静、独立、敏感、脆弱、复杂、犹疑、多变的文学工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不是他的身份特殊,也不会有后世的日记流传下来。进而我想到,普通人的日常流水账式样的日记,是绝无可能进入到出版序列的。尽管如此,还是为这样一本日记形式的书籍的出版而受到欢欣鼓舞。 (展开)